南通在未來的發展如何?

樂Papa


在我國二三線城市來說,南通還是發展的相對不錯的。南通瀕臨東海,地處長三角,地理位置十分優越。2017年,南通以7734億元的GDP排名江蘇省第4位。

這個經濟規模放在全國地級市,是排位相當前的。我國很多省會城市的經濟規模都遠不及南通,如江西省會南昌2017年GDP僅為5000億元。如果把南通放在江西,妥妥的全省第一。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存在南通沒有發展起來的說法。但南通未來的發展存在一個巨大的挑戰——嚴重的老齡化。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30萬。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00萬人,達200.75萬人,佔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達到27.49%。27.49%的老齡人口比重是相當嚴重的。日本作為全球零花最嚴重的國家,其60歲以上人口比重約為34%。我國2016年的老齡化人口比重是16.7%。也就是說,南通的老齡化結餘我國和日本之間。


不但是南通,這個江蘇的老齡化都高於全國。整個江蘇省60以上人口達到了常住人口的20%——5人中就有1個老人。南通、泰州、揚州、鹽城是江蘇老齡化最嚴重的幾個地市。最為嚴重的南通,其65歲以上人口占比竟然高達20%。

老齡化意味著什麼?勞動力減少和年輕人贍養壓力增大。2016年末,南通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510.67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9.94%,勞動年齡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78個百分點。2016年南通常住人口總撫養比為43%,遠遠高於全國37%的總撫養比。

隨著年輕人經濟壓力大,生育小孩的意願下降,總生育率低於2.1的世代更替水平。再過十幾二十年,滿大街都將是老年人,年輕的面孔越來越少,社會活力不斷下降。而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經濟發展會不會出問題?經濟一旦出問題,將出現一連串的問題,社會治安、養老、就業都將出現問題。


紅谷新視界


南通目前定位為上海“北大門”,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從目前各方面情況來看,未來發展勢頭看好,將成為長三角乃至整個沿海地區重要城市。

國家發改委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將南通定位為Ⅱ型大城市。

下面對南通主要優劣勢做一分析:

1、地理位置:南通所處位置極好,長江如巨龍,入海口是龍口,下顎是大上海,上顎就是南通,靠江臨海,這在全國只有這兩個城市能做得到。但是問題有兩個,一個是長江阻隔,長期與上海蘇南交通不便,嚴重阻礙了發展,在2008年蘇通大橋修建通車後,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可以明顯看出帶動經濟快速崛起,目前正在修建的滬通大橋(公鐵兩用)2019年通車後,將進一度加快與上海、蘇南的融合度。二是雖然南通大市靠海,但是市區和黃海相距甚遠,雖然建立了通州灣示範區,希望帶動江海聯動,但是黃海淤塞嚴重,沒有天然深水港,港口疏浚需要花費巨資,目前財力不足,通州灣基本處於荒廢狀態。靠海的優勢沒有發揮,海上運輸主要還是從上海、寧波的深水港走,內河運輸又收到蘇州港擠壓,發展也比較一般。

2、經濟基礎:近年發展不錯,GDP增速在全省處於前列,2017年達到7750億元,省內排名第四,全國也排到了18位,地級市裡也處在前幾位的水平(排在前面的多是直轄市、省會、副省級城市),財政收入590.6億元,省內也處在第4位。國家和省裡也比較支持,處於揚子江城市規劃、江蘇沿海規劃、上海城市群等眾多戰略的交匯點。問題在:一是缺少有力的產業支撐,目前發展比較好的還是建築、紡織、電子等傳統行業,民企、中小企業居多,能拿的出手的大企業、名牌企業很少,高新產業,互聯網企業相對滯後,基本還是靠招商引資、承接上海等地產能來發展。二是財政壓力比較大。經濟結構的不合理在“營改增”稅制改革後反應在財政收入上越發明顯,與蘇州、南京、無錫等發達地區的財政收入越發拉大,財政收入是一個地區硬實力的體現,沒有財力,很多事情都做不起來,經濟發展缺少刺激,城市建設難以開展,民生感受不夠明顯。三是主城區偏小,主城區建設面積在江蘇排名靠後,以前只有崇川、港閘兩個區,通州改市為區後,和市區難以並軌,發展甚至不如以前,沒有起到合力的效果。城市建設也比較一般,缺少地標,旅遊景點嚴重缺乏,幾十年還在靠著狼山濠河吃飯,對外吸引力嚴重不足。四是目前房價上漲過快,和工資收入不匹配,嚴重壓縮實體經濟發展和人才吸引力。

三是人力資源。南通的基礎教育聞名天下,高考成績在江蘇這個教育大省長期稱霸,當地人也非常重視小孩的教育,但是高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僅有的一本南通大學也很一般,加上好企業少,工資低,房價高,導致出現“一火車出去,一卡車回來”的現象,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就業偏少,影響了當地發展。南通曆史不長,僅有的輝煌是末代狀元、實業家張謇以一己之力打造的"近代第一城”,但是南通作為傳統的工商業城市,人民吃苦耐勞、聰慧勤勉,商業意識強,敢於闖蕩,如果未來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回鄉,相信發展前途仍然非常光明,未來來看長江南翼的寧波是比較好的對標和追趕目標。


姜心舟


觀點:南通在未來的發展很有潛力,特別是在十三五規劃這五年中,南通很有可能成為繼南京、蘇州、無錫後第四個GDP進入萬億俱樂部的地級市。同時南通將會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引領蘇北各市打破發展瓶頸,縮小與蘇南地區的經濟差距,成為江蘇經濟新的增長點。

但現實情況不容樂觀,這條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

身為南通人,有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根據我自己在家鄉的所聞所見,我還是覺得南通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為什麼說它潛力大呢,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區位優勢明顯

當我們談到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是否好的時候,我們常常第一個想到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因為地理位置是能直接影響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因素,而且影響深遠,自古至今。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南通位於江蘇省最東端,處於長江入海口,靠江靠海,水系發達,與蘇南地區以及金融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

自身經濟實力不俗

南通被稱為“近代第一城”,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雖然南通不像蘇南等地區經濟那麼好,但作為一個人口只有769萬左右,地域面積8500多平方公里的普通地級市,2017年的GDP總量達到7750億,也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了。

而且南通市下轄的五個縣都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教育實力不俗

早在一百多年前,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騫先生就在南通創辦了中國第一所中等師範學校,崇文重教。


南通的教育在全國都是聞名的,素有“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啟東”的民間傳言。當然,雖然現在啟東教育沒落了,但南通整體教育水平還是處於全省乃至全國教育領先地位的。

對於一個地方的未來發展,我們既要看到優勢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一面,不足之處在於:

本地產業結構不合理

南通的產業結構不合理,之前一直都是靠的三大重點產業:建築業,船舶業,蘇南地區轉移過來的重汙染企業。現在光靠這些產業根本不足以支撐起南通的整個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創立新的支柱產業是當務之急。

交通阻礙發展

別看南通與蘇南地區以及上海隔江相望,但正是這一江之隔,阻礙了南通與外界的交流。在崇啟大橋開通之前,每次去上海都要繞道蘇通大橋,路程又遠,時間又長。而且南通本地的交通也不怎麼好,沒有高架,市區馬路又窄,各個縣區之間聯繫也不緊密,未來幾年得好好改善一下交通。

人才流失嚴重

南通雖然教育發達,人才多,但基本上青壯勞動力都往外跑,原因在於外面工作機會多,工資待遇高,社會福利好。如何留住人才也是有關部門要考慮的一個棘手問題。

總而言之,南通未來的發展還得求穩,不能急於一時,首先要改善好自身條件,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企業,更多的人才進駐。


沙地人家


南通的地理位置有些尷尬,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因為下有大上海,南有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等兄弟城市,積壓了南通的發現空間和腹地。

作為國家城市體系中的100-300級別的大城市,南通在蘇通大橋(2008)和滬通大橋(2017)相繼開通後,區位優勢更加明顯。但是如果對自己的定位和長三角城市群的分工沒有清醒的認識,反倒會制約南通的發展。所以,如何定位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