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份版图边界划分为何参差不齐,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端木棒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们今天的版图中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我们会发现,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基本都是参差不齐的边界,对于强迫症来说简直不能忍!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国的省级行政区边界不能像美国那样横平竖直地划分呢?静夜史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

我国的历史太悠久了!因为历史悠久所以演化成这个样子,而今天的行政区划正是继承了这一划分方式。

那么,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又是什么依据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然扩张

这个很好理解,虽然从大禹治水开始,就有了九州的概念,但是这个划分非常空泛,并不具备划分行政区的职能。

我国真正成熟的行政划分体制是周朝的分封制,周天子将自己亲属、功臣甚至前朝就臣分封到各地为诸侯,用以拱卫周天子。西周还好,到了东周,天子式微,诸侯就开始了疯狂的扩张和兼并。

在春秋时期,诸侯扩张最狠的是晋国和楚国,他们不断吃掉周边的小国,将疆域向四周延伸。

在当时各项技术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他们能够扩张的边界,就是大江大河,大山大川!

郡县制是楚国的首创,其本质是将诸侯国设置为郡县,直属于中央管理,郡县之间,也和诸侯国一样,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向周边扩张,最后接壤,因为扩张的力度不同,且相互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各郡县得到的土地也不一样,在划分上就会出现弯曲的边界!

汉朝时期,出现了比郡更高的“州”的行政单位,这是“省”的雏形。到唐朝时期,出现了“道”,宋朝是“路”,都是宜居山川形便进行的划分。

元朝时期,疆域空前广大,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元朝创制了行省制度,不再按照山川进行划分。但是随着元朝的崩溃,到了明朝又出现了一些反复,很多省份仍旧以山川作为分界线,比如山西陕西、江西福建。

而清朝在汉地基本继承了明朝的划分形式。所以今天的很多省份划分,依旧是以山川作为分界线,除了山西陕西,江西福建,还有四川西藏等。

2、政治干预

政治需要是在山川形便的基础上,进行的人工干预,元朝的行省制度就是一个大的尝试,除了元朝的划分,还有很多人工干预的例子。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包括清朝时期对江南省的划分,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所以对江南省进行了拆分,将明朝的南直隶分为安徽和江苏两个省份,通过这样的划分,有效降低了地方不稳定因素动乱的可能性!

类似的例子还有对明朝湖广行省的划分,将湖广省划分为湖北和湖南两个省份。对陕甘行省的划分,将陕甘省划分为山西省和甘肃省。

经过对三个省的拆分,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成为“汉地十八省”。

清朝时期,疆域进一步扩大,除了“汉地十八省”,还有面积更为广大的蒙藏东北等地区。这些地区面积更为广大,如何有效统治是摆在清朝统治者眼中的问题。

要知道,游牧民族地区的各游牧领地,虽然也是不断经过扩张的,但是由于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无法固守边界,因此不可能出现汉地这样弯弯曲曲的边界,所以游牧民族区域的边界一般比较平直。

而清朝对游牧民族的管理,也是参考这样的边界进行划分的!

清朝征服漠南蒙古后,将整个漠南作为一个行政区。1691年征服漠北蒙古后,漠北蒙古成为一个行政区。1755年消灭准噶尔汗国后,准噶尔汗国的故地又成为一个行政区,这就是新疆!

为了加强对游牧民族地区的控制,清朝有意将汉地十八省的省界向游牧民族区域延伸,比如清朝时期的直隶和山西等省份,通过这样的“故意”,清朝加强了对汉地和游牧民族区域的控制。

事实上,为了维护地方稳定,促进地方的协调发展,统治者一直在进行着省份的调整,比如东北九省的变动,平原省、西康省的撤销等,这些都导致省界的边界更加不规整。

3、国际争端

相比于政治需要的主动调整,国际争端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到了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边界被不断啃噬,原本平直的边界线也变成了弯弯曲曲。

以新疆为例,清朝时期的新疆西至巴尔喀什湖,且新疆和哈萨克等以游牧边界为界限,显得非常平直。

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对我国进行侵略,我国的边界线也逐渐变得支离破碎!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现在的行政区划大体上还是符合自然分界的【山川河流:主要是黄河长江淮河,秦岭太行南岭】,只有陕西汉中,河南北部,江苏安徽淮河南北,浙江太湖等存在些历史遗留问题。【反正总比美国那种草率的四四方方豆腐块感觉有韵味】



现在我国的行政区划是省市县【虽然正式行政等级是省县乡,但是包括身份证编码都是省市县,类似于州郡县,道/路-州/府-县,省府县的设置】;

历代行政单位都是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变更的,【可以参考《邹逸麟: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转化》】,当前的行政区划可以追溯到元代的行省制度,元代的行省面积和权力都很大,为防止地方割据,改变了唐代分道边界“山川形便”的原则,从行省到路府州都极度“犬牙交错”,比较明显的有陕西开始跨越秦岭占据关中和汉中【延续至今】;河南江北行省跨越秦岭淮河【元之前淮河基本是一级行政单位分界】;中书省跨越太行山;


明代将元代南部行省大体按照宋代路的走向一分为二【江浙分浙江福建,江西分江西广东,湖广分湖广广西,两广分界线有所调整】,河南江北分湖广南京河南,基本符合自然分界;

同时新产生的问题:河南开始跨越黄河【延续至今】;广东的飞地使广西失去海岸线【延续到解放后】;为了包括凤阳而据江跨淮的南直隶;太湖成为行政区分界【此前一千多年太湖都隶属一个行政区内】;新分裂出的参差不齐的贵州省【直到清雍正调整为现今状】;




清代陕西分甘肃,湖广分湖南湖北,大体符合自然走向;江南省分安徽江苏时,为保持南北贫富而采取跨淮分省【延续至今】;

民国






民国东北在内战中多次分割,由图中可以看到,广东依旧占据着广西的海岸线出口;新中国建国后包括四川等地都多次划分,后来才逐渐合并调整至现在的23+5+4+2个省级单位。

附《邹逸麟: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转化》选文及元代之前一级行政单位划分:

【西汉设14监察区,东汉朔方入并州】


【唐代的道面积和元代的行省相当,方镇和宋代的路辖区大小相当】



【宋代有些分路已经有“犬牙交错”的感觉了】


史彪738


中国省份版图的边界划分,历经多次演变与变更,才出现如今“参差不齐“之现状的。我认为造成上述的大体原因,还应该从5个方面去解释一下 :

①历史遗留。古代的中国(中原及周边)大地上,从西周始建之初,就开始了分封制。当时所分封的小王(领地),基本上是以占领和开发疆土为主,谁“逮”着了资源、“抢”到了地盘,谁就优先所据 ! 当然开垦时是有先有后,最后划归个人(指小诸侯)时就会出现漏接和“缝补”不规范现象。到东周时,中央王权渐衰,各地方王者大打出手、相互吞并,什么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一连N多次争斗,最后的所属领地也就更不"整齐划一”了 ! 到明朝时实行行省制(中国当前省级政区范围的雏形),大体的各行省领地基本完成了。

②地形地貌。中国北部虽平,但也多丘陵、山川、河流等。山西与陕西,是以蜿蜒曲折的黄河为界,算最简单、最明了的划分方法。像湖北、湖南以洞庭湖(大体)为界;内蒙古与黑龙江省以大、小兴安岭为界、山东与山西以泰山为线等等。当时是随弯就弯、能曲就曲,双方大体上过得去就行,没必要搞得那么标准。

③风土人情。有些局部地区的就“产生”不相同的、迥异的风情风貌。为了统一和拉近该地区的诸多相同点、照顾好同根同源的习惯,特地把某个区域划归一统。如 : 广东、广西。广西多以壮族、瑶族、苗族为主体,直“插”到广东领地的部分同族部落,就又划到广西这边了。四川康巴等一带,其地区内虽藏民很多,但由于官方语言及部分习俗长期与四川相通,所以后来就入了“川籍”(青藏高原为界)。。。

④地方特色。宁夏多是回民聚居地,与东侧的陕西(主汉族)N多习俗(含饮食习惯)都非常不一样,与西侧的甘肃(有藏民区)也风情迥异,很多地方“融”不到一块,只好单干自治了。江西省全民喜辣,而福建口味偏淡(甫田等区更清淡),为了"兼顾”两地间之巨大“误差”,干脆以难合之山脉(武夷山)分家、各顾各吧。。。

⑤经济与意识形态。北京、天津,同属河北省包裹着,但在个体意识上就有很大差别 : 北京乃天子脚下、皇(政)权中心,岂容你下级"分庭抗礼“ ! 天津是天子渡口,天子巡查、礼当迴避,不必“上报”当局。宁沪杭,虽为长江口仨兄弟,但上海一直为尊(大上海)、一切为重(重大港口、重要商贸区),虽江苏、浙江不能撼动也。再说,上海的饮食等习惯,与苏浙也有点“格格不入” !

当然还有很多个例 : 内蒙古以蒙古族为主体,老牌的蒙古人就集中于此,所以就“横“得多。西藏过去为吐蕃,其领地一直沿用直今。细化的地方我也说不透彻,但中国各政区分界线总体上是以这几种“方式“来确立的,出现参差不齐的折弯与锯齿轮就很正常了。话又说回来,美国是个终极移民国,立国时间很短,没有复杂的地方领土纠纷…成直切式和板块型也就很正常了。

古老的中国智慧与近现代思想完美结合,创造出当今圆中有曲、曲中有直的多彩政区图(虽然有合并,如西昌纳入四川、察哈尔最后撤并),无不彰显出中国人民的和通之心和不折不弯、包容乃大、能屈能伸、互利共赢的圆通之理 ! 伙伴们,你们怎么看 ? 欢迎留言、点评 + 关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


zhangjun-8


中国历史悠久,省际边界都是长期融合形成。所以并不像美国那么规整,美国之所以如此规整主要是其历史短,其领土多是骗过来的、买过来的和战争侵占的,所以就用经纬线分,这并没有啥优越感的,反而毫无文化和意义感。

中国省份的划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交错。

1.山川形便

山川形便是说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行政区域。对于中国的地形根据山脉和河流划分是在不为过的,毕竟有大山和大河的隔开,使得两地风俗不尽相同。

山川形便在宋代以前比较多见,如秦代划分三十六郡,汉代划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利用自然条件的高山,大河来划分区域,比较好分辨,也利于防守,比方说秦地,也叫四塞之地,它周围有高山,四个关口把守,易守难攻。诸侯割据的时候也作为防守要塞,很大程度上利用地理优势保全了国土完整。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有多少什么是依据这一条来划分省界的。

太行山分割出河北、山西、山东;

武夷山分隔了江西、福建南岭山脉正好是

广东、广西同福建、江西、湖南的天然界线

秦岭本来是分割四川和陕西的天然分界线,但是自古以来考虑到“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的形式,汉中则是入蜀的咽喉,元代为了加强对四川的控制,设兴元路于汉中,正式把汉中划入陕西

金沙江和横断山脉则划分出了云南、四川和西藏;

甘肃则是沿着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与青海作为天然划分

洞庭湖则划分出了湖南、湖北;

大别山则算是湖北和安徽的分界

太湖江苏和浙江的分界

黄河和漳河则分出了河南河北;

大兴安岭黑龙江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

昆仑山脉中段则是新疆和西藏的分界

2、犬牙交错

犬牙交错最早出自于班固《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本来是刘邦统一天下后,为了分化各个诸侯国原有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把原有分界线故意错开,这样地形之利共有,不利于防守,有效的减弱了地方割据政权的势力。

如果完全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的话,会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如果该区域足够大、领导人有足够的权力,那就会形成

凭险割据的局面。

四川自古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地,割据也是林立,为了防止割据的出现,元朝时候将文化上都明显属于四川的汉中划给了陕西。其实从宋代开始,国家在划分行政区的时候,就有意识的进行了掺沙子,故意把这个地区的战略要地划分到另外一个地区,这样就破坏了政区的地理完整性,从而使得地方割据变得困难,经过数百年的各朝代的行政区划变迁,于是就形成了如今的犬牙交错的省界。

大抵上中国各省的省界是这样形成的,山川本就不是直来直去的,文化上、政治上和民族因素的划分自然也不可能是直来直去的,也就形成中国省份版图边界划分的参差不齐。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我们一起交流,丸子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中国省份地图划分基本上延用历史上地方统治力量所辖为根据划分。如既有最古老时给各王候分封的地域原版图又有经历封建割据变迁,也有因山脉河流攻守相宜而相隔划界,除极个别因人口及管理发展需要而重新划分外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其余由原来划分延用至今。


和平129514056


基本上是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为原则。山川形便典型的有江西和山西,犬牙交错典型的是甘肃。再比如长江干流的每个省份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级支流,湖北有汉江,江西有赣江,湖南有湘江,贵州有乌江,重庆有嘉陵江,四川有岷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