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不良資產收購?信託公司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合作模式有哪些

自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開始商業化轉型以來,近年來頻頻與信託公司擦出火花,從投資信託到不良資產收購,一度引起資產管理市場的關注。本文通過對信託公司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合作背景及原因進行研究,分析雙方合作的方法和路徑,預測雙方的合作前景。

什麼是不良資產收購?信託公司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合作模式有哪些

一、合作背景及原因

(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商業化轉型的利益驅動

1、轉型的背景

作為中國銀行業改革的產物,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國內金融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專業處理不良資產的機構。在過去的十多年中為中國銀行業的穩定與發展、國有企業的改革與脫困,以及社會信用體系的維護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與發展以及金融服務的不斷深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完成了政策性不良資產處置的歷史使命後,隨著不良資產的減少,資源的枯竭,向商業化轉型已經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2、轉型的原因

(1)生存的客觀需要。在完成政策性不良資產處置後,資產管理公司的主業仍是存量不良資產處置,但處置節奏已經很緩慢。尤其是近幾年處於信貸擴張期,商業銀行不良率正處於歷史最低點,AMC獲得新業務的機會越來很少,而且商業銀行越來越傾向於自行清收,很少向市場推出不良資產包,AMC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境遇,迫切需要尋找新的項目源。

(2)業務發展的需要。商業銀行經營活動不可避免要產生不良資產,需要專業機構提供服務與支持,有效盤活和化解不良資產。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資產管理已經成為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與市場總需求相比,仍缺少能夠與之相稱的大型金融機構。面對新的經濟金融形勢和需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中國有長期發展的必要,但其過去處置政策性資產所形成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機制體制等與商業化業務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通過商業化轉型加以改善。

3、轉型的方向

如何商業化轉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約而同選擇了金融控股集團模式。四家資產管理公司開始獲得保險、基金、投行、期貨、信託、金融租賃等牌照,走上了混業經營的道路。

(二)信託業剛性兌付潛規則創造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需求

1、信託業的超常規發展

一法兩規等一系列法規的相繼出臺,中國信託業逐步走上了法制和規範的發展軌道,受託資產規模連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從2006年的3500億元到2018年一季度的25.61萬億元,僅僅12年多的時間,信託業管理的資產規模增幅超過73倍,年均增長率高達609%,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一個奇蹟。25.61萬多億的受託資產規模不僅提升了信託業的影響力,也吸引了資產管理公司等諸多資產管理機構的眼球。

2、房地產信託的集中兌付打開了合作的時間窗口

得益於近2年來的房地產調控,以及宏觀層面金融風險防控,緊縮銀根。明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企的融資渠道受限,反而使得房地產信託蓬勃發展。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房地產信託餘額為2.07萬億,是2011年初的3.01倍。集中發行的結果就是集中兌付。屋漏又逢連陰雨,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控,量價齊跌造成銷售還款來源不暢,加之銀行信貸資金緊縮,加大了房地產信託的兌付風險,引起了市場的擔憂。但是房地產信託爆發系統性風險的幾率很小,出現行業性違約的概率十分小。但中小型、單體項目的開發商相對來說有一定風險。

房地產信託剛性兌付的潛規則使得信託公司和房地產商正承受著巨大的兌付壓力,畢竟誰都不願意成為首個吃螃蟹的人,這正好讓商業化轉型而又處於“無米下鍋”窘境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嗅到商機,四大AMC加快了與信託公司合作收購不良資產的步伐。

二、合作的方法和路徑

近年信託公司與AMC的合作路徑從直接購買信託產品,到為借信託渠道融資的企業進行增信擔保,進而發展到對存在兌付風險的信託產品進行接盤,可謂是監管利劍不斷,創新花樣頻出,這背後實質是AMC追逐利益的驅動。具體模式如下:

(一)直接投資信託產品

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委託人直接購買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理財產品,分享投資收益。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前期熱衷於投資信託產品,主要出於利益的衝動。AMC為了商業化轉型,股改考核指標之一是利潤率,因此有“衝業績”的壓力,高收益的信託產品自然成為不二的選擇。但這脫離了監管部門對AMC以不良資產處置為主業的轉型定位。更重要的是,它成為“影子銀行”的一部分。為防止風險集聚,銀監會和財政部已聯合發文叫停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直投信託業務。

(二)AMC承諾遠期收購

即信託公司為某一項目發行信託產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通過承諾提供增信資金為信託產品提供擔保,也稱為遠期不良資產收購。

此類模式中,信託公司進行產品設計之初,就加入由AMC接盤的條款,AMC作為信託產品的增信方,承諾一旦信託計劃到期未能兌付,則由AMC提供增信資金整體收購信託受益權,原有投資人按預期收益率退出,AMC成為新的投資人,信託計劃延期。這種模式較直投信託模式的變化是是AMC身份從由資人變為擔保人,獲利方式從投資收益變為擔保收益,適用於一些風險度偏高、需要外部增信來平衡的項目融資。這類項目可以由信託公司發起,也可以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起,信託公司僅作為通道平臺。

銀監會已經向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文要求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未經監管部門批准,不得開展信託產品擔保及不良資產遠期收購等業務。該文件出臺後,直接增信和遠期不良資產收購基本無法操作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又逐步變形創新,主要思路是:在信託關係中引入第三方機構,延伸交易鏈條,不再直接對信託增信,而改由對引入的第三方機構增信,變相實現增信目的。

(三)不良資產收購

1、定義

即對於預期可能存在兌付風險的項目,信託公司向AMC出具承諾,證明該筆信託計劃存在現金流問題,預期可能會出現兌付困難,AMC直接從信託公司收購信託債權。

2、業務模式

分為買斷式和承諾過橋式。具體如下:

(1)買斷式。就是AMC收購不附帶條件的信託債權,AMC兌付完信託計劃後,債權風險承擔發生實質轉移,由信託公司轉移給AMC。信託不再享有任何權利和承擔義務,AMC成為債權的所有者,對債權進行債務重組,並負責債權的回收和管理。

(2)承諾過橋式。AMC收購附帶條件的信託債權,AMC只是階段性收購持有信託債權,不對債權進行重組,也不負責債權的回收和管理。信託公司對AMC出具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用自有資金或者發行新的信託來回購信託債權,債權風險並沒有實質轉移,AMC只是為信託公司兌付信託計劃起到搭橋作用。

三、合作前景預測分析

(一)合作定位和收購條件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不良資產收購的業務中,目的主要是盈利,業務定位是化解流動性風險。因此,它們收購的往往是資質較好的信託計劃,對項目的篩選十分嚴格,首要關注第一還款來源現金流情況,綜合考慮抵押率(通常要求低於40%)、客戶質地、項目區位、建設進度、銷售速度等諸多因素後才會做出是否收購的決定。

(二)合作關係和前景預測

信託公司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合作表現為競合關係。無論是增信還是遠期不良資產收購,實際上它旨在切入融資領域,扮演融資人角色。由於他們資金來源成本較低,出於逐利考慮,做高收益產品有套利空間,例如房地產和礦產信託項目。他們雖然不直接投資信託,但他們往往把資金加入他們關聯公司發起的基金,由基金再投資於他們擬融資的項目。另外,它們也在通過非金融不良資產收購等創新業務品種對集團企業實現融資目的,通過收購企業集團內部的應收賬款走融資路線。因此,信託公司應看到AMC是未來資產管理市場中的一個重要分子,在未來融資市場上,信託公司可能會越來越多面臨著和AMC競爭融資項目的情形。

因此,信託公司應辯證的看待和AMC的合作關係,雙方是競合關係,既要看到AMC是未來資產管理市場中的一個重要分子,更應看到這個階段性的業務機會,為我所用,積極化解信託行業房地產兌付流動性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