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開篇寫了一個與梁山好漢無關的人物,作者是要告訴讀者什麼?

古本第一回,通行本的第二回中,《水滸傳》的題目為“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在寫梁山好漢出場之前,施耐庵先寫了一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惡了高俅高太尉,最後投奔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的故事。那作者的用意是什麼呢?

我們先看一下事情的大概經過。高俅是東京城裡的一個潑皮,因為和端王有著共同的愛好,就是踢球。端王后來即位,就是北宋徽宗皇帝。徽宗帝即位半年,便把高俅升任為殿帥府太尉。

水滸開篇寫了一個與梁山好漢無關的人物,作者是要告訴讀者什麼?

高太尉上任第一天,下級官員都各自呈上手本,開報花名。高太尉一一點過,就差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原來王進半月前染病請假在家休養,太尉得知大怒,說手本呈來了,卻人不來,分明是抗拒官府。遂派兵去捉拿。

王進無妻兒,家下只有個六十歲上下的母親。他的父親此前在街市上看見高俅作惡,便一棒將高俅打翻在地,臥床幾個月。如今當了太尉,自然要公報私仇。王進帶病來到殿帥府,高太尉破口大罵一通,叫左右加力往死打王進。軍正司告道:“今日是太尉上任的好日子,就且饒了他這一次。”

高太尉大罵道:“你這個賊配軍,且看眾官面,今日饒了你,明日再和你算賬。”

王進回到家,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子二人抱頭痛哭。知道從此後已經無法在東京過安穩生活了。

明智的母親出主意說:“三十六計,走為上。只是沒有一個去處。”

王進尋思說:“只有去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他鎮守邊廷,手下將官曾到京師,兒子教過他們槍棒。那裡是用人處,足以安身立命。”

水滸開篇寫了一個與梁山好漢無關的人物,作者是要告訴讀者什麼?

可以看出王進去延安府的目的也是為國家效命,是一個忠臣。於是設計調開了高太尉派來的兩個牌頭,收拾了家裡粗重,扶娘上馬,母子二人去了延安。途中母親得病,住在史太公家裡,王進給太公兒子史進教了武藝,離開去了延安府。

此後史進去找師父,來到了渭州城。也沒有打聽到師父到底有沒有去延安府,不得而知。清代江南才子金聖嘆曰:“開書第一籌人物,從此神龍無尾。”

中國古代倡導忠孝兩全,雖然忠孝不能兩全,但忠心的人一定是孝順的人。王進帶著母親出走,“母子二人”出現了十九次,足以看出王進是個孝子。受到高太尉迫害,他提出去延安府鎮守邊廷的老種經略相公處為國效命。這說明王進是個忠臣。

水滸開篇寫了一個與梁山好漢無關的人物,作者是要告訴讀者什麼?

王進是忠孝的代表,社會中忠孝最後不知所蹤。有人認為是作者寫漏了,我認為這是有意而為。作者有意讓忠孝消失,來反襯社會制度變得更加黑暗。走了王進,來了高俅。那忠孝去了哪裡?潛藏在民眾心中。遮蓋社會制度的就是以高俅為代表的潑皮、刁徒。正因為社會制度失去了最基本的原則,才有了梁山好漢的出現,衝破黑暗的法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