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

說起隈研吾,想必不管是不是設計界的,都對這個名字不陌生吧?

當之無愧的日本四大建築巨擘之一,每個作品都會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轟動。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他一向倡導,要讓建築做配角,讓周邊的環境成為主角,追求簡素和自然,帶有禪宗的趣味。

而更讓人想要挖掘的,是他對建築的哲學思考與對於一座城市的深度探索,他眼中的東方美學,有著長城腳下公社的竹遠清幽,也有著日本福岡的星巴克中的靜態流動,更是悄然融於環境的“負建築”主義思考。

隈研吾:

“不去掌控所有事情,反而是一種樂趣。”

微紀錄片《建築師隈研吾:不去掌控所有事情,反而是一種樂趣》,Lens出品,雷克薩斯贊助

在東方文化中,“掌控”看上去是冰冷、不近人情的,而選擇不去在意、適當遺忘,卻成為了讓人心安的智慧,也成為了見識萬事萬物更多可能性的關鍵。也正是這種智慧,促成了神秘而純粹的東方美學。

長城腳下的竹屋

隈研吾在中國最為人所熟知的建築是位於長城腳下的“竹屋”。長城下的這所房屋,大半使用中國竹子建造而成,與自然環境水乳交融。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在竹林後面玩耍,是隈研吾小時候喜歡做的事。竹林裡的光線、氣味、聲音都與外界不同,身處這樣的自然,內心會得到釋放。所以他不喜歡混凝土,而是擅長使用竹子、木頭來作為建築材料,來建造更有人情味的都市建築。

在建造位於北京的竹屋的時候,隈研吾使用了許多粗細不同、歪歪扭扭的竹子,他覺得它們反倒像是個性不同的人,令建築變得有趣了起來。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福岡星巴克

隈研吾從小對純自然的材料有一種莫名的好感。

“我出生在大阪,家裡的房子也是土木結構。用土和石頭堆成的牆壁,高高的木頭房梁和竹子是我兒時記憶中最熟悉的部分。”

對純自然材料的這種眷戀一直影響了他很多年。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日本福岡的星巴克,打破了作為世界連鎖企業一貫承襲的空間設計風格,木結構精心的運用,並不讓人感到繁複或者眼花繚亂,最自然的竹木和空間的相輔相成,看起來令人驚豔。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哲學理論中曾有這樣的闡述:“萬事萬物是聯繫、發展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聯繫才有“跨界”的可能,進而“融界”,最終到達“無界”。

正如隈研吾所說:“拿建築來說,它不是一個獨立的裝置,其存在本身就是一個跨界行為的結果,它需要人去使用,也一定會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並被他們所影響。當人們聚集於建築之中,融界在悄無聲息中發生。不同的人群在建築中進行交流,達到理解,便打破了邊界,達到無界。”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隈研吾是日本第四代建築師的領軍人物。他在1986年創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用建築師的身份經歷了日本經濟的不同時期。

1980年代末的建築項目總是爭分奪秒,沒有和工地工匠進行交流的時間。“建造的高樓越多,我越感到空虛。” 那時的隈研吾也越來越覺得自己造出來的建築很無趣。

1990年代,泡沫幻化的日本經濟,令隈研吾近10年接不到任何東京的工作。不過這反而成為一個恩典般的空隙,令他有時間停下來、走到鄉間、與當地的工匠們交流,使他收穫了關於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如何建設更有趣的建築的答案。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微熱山丘東京店

東京的微熱山丘附近都是低矮居民樓,所以隈研吾想要在街角為他們營造一個森林的氛圍。他坦言自己很喜歡使用容易發生顏色變化的建築材料,因為這些變化會讓人聯想到生命力的枯竭。

隈研吾:

“一個人能做的事情本就有限,而人又非常脆弱,這是東方美學的一個根本。”

在日本,地震等自然災害尤其多,也催生了關於“放棄”和“遺忘”的文化美學。這使得隈研吾從小就深知,很多事情都不是可以通過人力去解決的,不去掌控所有事情,反而是一種樂趣。

所以他也並不會在每個建築項目裡都去追求環境的完美——一個地方只要有它的個性就足夠了。比如採光不好的地方,陰翳黑暗就是它的個性——從陰影裡找美感,也是他的一個建築理念。

通過放棄可以得到救贖,使內心獲得安寧,這個貫穿古今的東方美學,其實與現代人的心理需求非常吻合。

現在你可能不用去日本,也不用去各大建築座標點,就可以近距離感受隈研吾設計的美,隈研吾帶著它的作品來到了北京——隈研吾 大/小展。

隈研吾:

建築像音樂,他們非常接近。“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有人這麼說,但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建築不是凝固的,建築散發著節奏。建築就是音樂,沒有凝固。有人說建築像繪畫,像雕塑,我覺得都是錯誤的,因為建築裡面有時間,像音樂一般。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看點一

最大的看點之一便是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展館裡直接還原了長城腳下的竹屋、福岡星巴克東京大學研究大樓三處大師設計的實景,感受世界著名建築的魅力。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Great Bamboo Wall)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日本福岡太宰府星巴克(Starbucks Coffee)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東京大學研究大樓

(Daiwa Ubiquitous Computing Research Building)

看點二

隈研吾通過七塊紗幕講述了自己從普通人,成為世界一流設計師的歷程。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展出作品:蟲冢 Mushizuka(Mound for Insects)

看點三

文化和傳承也是本次展覽的看點之一。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隈研吾特別為展覽製作,從中國明朝服飾汲取靈感的純白“帳篷” —— “ 旋渦”。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展出作品:微熱山丘 日本東京店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隈研吾採用了一種名為“地域組裝法”的日本傳統木工藝搭建出一個柔和、溫暖的人性化空間。其外觀猶如雲朵,身處其中又彷彿置身於森林。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展出作品:織部茶室 Oribe Tea House

這個夏天讓我們一起

走進隈研吾的建築世界

感受建築師的造物之心

通過放棄得到救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大/小展

展覽日期:7月14日-8月31日

展覽時間:10:00-18:00(週一閉館)

地點:利星行中心A座北一層(朝陽區廣順南大街8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