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

说起隈研吾,想必不管是不是设计界的,都对这个名字不陌生吧?

当之无愧的日本四大建筑巨擘之一,每个作品都会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轰动。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他一向倡导,要让建筑做配角,让周边的环境成为主角,追求简素和自然,带有禅宗的趣味。

而更让人想要挖掘的,是他对建筑的哲学思考与对于一座城市的深度探索,他眼中的东方美学,有着长城脚下公社的竹远清幽,也有着日本福冈的星巴克中的静态流动,更是悄然融于环境的“负建筑”主义思考。

隈研吾:

“不去掌控所有事情,反而是一种乐趣。”

微纪录片《建筑师隈研吾:不去掌控所有事情,反而是一种乐趣》,Lens出品,雷克萨斯赞助

在东方文化中,“掌控”看上去是冰冷、不近人情的,而选择不去在意、适当遗忘,却成为了让人心安的智慧,也成为了见识万事万物更多可能性的关键。也正是这种智慧,促成了神秘而纯粹的东方美学。

长城脚下的竹屋

隈研吾在中国最为人所熟知的建筑是位于长城脚下的“竹屋”。长城下的这所房屋,大半使用中国竹子建造而成,与自然环境水乳交融。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在竹林后面玩耍,是隈研吾小时候喜欢做的事。竹林里的光线、气味、声音都与外界不同,身处这样的自然,内心会得到释放。所以他不喜欢混凝土,而是擅长使用竹子、木头来作为建筑材料,来建造更有人情味的都市建筑。

在建造位于北京的竹屋的时候,隈研吾使用了许多粗细不同、歪歪扭扭的竹子,他觉得它们反倒像是个性不同的人,令建筑变得有趣了起来。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福冈星巴克

隈研吾从小对纯自然的材料有一种莫名的好感。

“我出生在大阪,家里的房子也是土木结构。用土和石头堆成的墙壁,高高的木头房梁和竹子是我儿时记忆中最熟悉的部分。”

对纯自然材料的这种眷恋一直影响了他很多年。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日本福冈的星巴克,打破了作为世界连锁企业一贯承袭的空间设计风格,木结构精心的运用,并不让人感到繁复或者眼花缭乱,最自然的竹木和空间的相辅相成,看起来令人惊艳。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哲学理论中曾有这样的阐述:“万事万物是联系、发展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联系才有“跨界”的可能,进而“融界”,最终到达“无界”。

正如隈研吾所说:“拿建筑来说,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装置,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跨界行为的结果,它需要人去使用,也一定会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并被他们所影响。当人们聚集于建筑之中,融界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不同的人群在建筑中进行交流,达到理解,便打破了边界,达到无界。”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隈研吾是日本第四代建筑师的领军人物。他在1986年创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用建筑师的身份经历了日本经济的不同时期。

1980年代末的建筑项目总是争分夺秒,没有和工地工匠进行交流的时间。“建造的高楼越多,我越感到空虚。” 那时的隈研吾也越来越觉得自己造出来的建筑很无趣。

1990年代,泡沫幻化的日本经济,令隈研吾近10年接不到任何东京的工作。不过这反而成为一个恩典般的空隙,令他有时间停下来、走到乡间、与当地的工匠们交流,使他收获了关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如何建设更有趣的建筑的答案。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微热山丘东京店

东京的微热山丘附近都是低矮居民楼,所以隈研吾想要在街角为他们营造一个森林的氛围。他坦言自己很喜欢使用容易发生颜色变化的建筑材料,因为这些变化会让人联想到生命力的枯竭。

隈研吾:

“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本就有限,而人又非常脆弱,这是东方美学的一个根本。”

在日本,地震等自然灾害尤其多,也催生了关于“放弃”和“遗忘”的文化美学。这使得隈研吾从小就深知,很多事情都不是可以通过人力去解决的,不去掌控所有事情,反而是一种乐趣。

所以他也并不会在每个建筑项目里都去追求环境的完美——一个地方只要有它的个性就足够了。比如采光不好的地方,阴翳黑暗就是它的个性——从阴影里找美感,也是他的一个建筑理念。

通过放弃可以得到救赎,使内心获得安宁,这个贯穿古今的东方美学,其实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非常吻合。

现在你可能不用去日本,也不用去各大建筑坐标点,就可以近距离感受隈研吾设计的美,隈研吾带着它的作品来到了北京——隈研吾 大/小展。

隈研吾:

建筑像音乐,他们非常接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有人这么说,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建筑不是凝固的,建筑散发着节奏。建筑就是音乐,没有凝固。有人说建筑像绘画,像雕塑,我觉得都是错误的,因为建筑里面有时间,像音乐一般。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看点一

最大的看点之一便是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展馆里直接还原了长城脚下的竹屋、福冈星巴克东京大学研究大楼三处大师设计的实景,感受世界著名建筑的魅力。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Great Bamboo Wall)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日本福冈太宰府星巴克(Starbucks Coffee)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东京大学研究大楼

(Daiwa Ubiquitous Computing Research Building)

看点二

隈研吾通过七块纱幕讲述了自己从普通人,成为世界一流设计师的历程。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展出作品:虫冢 Mushizuka(Mound for Insects)

看点三

文化和传承也是本次展览的看点之一。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隈研吾特别为展览制作,从中国明朝服饰汲取灵感的纯白“帐篷” —— “ 旋涡”。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展出作品:微热山丘 日本东京店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隈研吾采用了一种名为“地域组装法”的日本传统木工艺搭建出一个柔和、温暖的人性化空间。其外观犹如云朵,身处其中又仿佛置身于森林。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展出作品:织部茶室 Oribe Tea House

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

走进隈研吾的建筑世界

感受建筑师的造物之心

通过放弃得到救赎: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大/小展

展览日期:7月14日-8月31日

展览时间:10:00-18:00(周一闭馆)

地点:利星行中心A座北一层(朝阳区广顺南大街8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