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系統治理安陽河工程聚焦:水患變水利 保護「母親河」

我市系统治理安阳河工程聚焦:水患变水利 保护“母亲河”

於曹閘將安陽河市區段水位提高了6米,形成1610畝的連續水面景觀 (記者 王慶華 攝)

盛夏的安陽河畔,燕子掠水疾飛,細雨草甸青翠。

沿安陽河逆流而上,至安陽縣崇義段,數輛大型剷車正在河道里來往穿梭,疏浚河道。這裡正是2016年“7·19”特大暴雨災害安陽河決口處。在去年整治的基礎上,今年我市又對這段長3.3公里的險工險段進行綜合治理。該項目完工後,可明顯提高河道的防洪減災能力,優化河流生態環境。

這是我市為期三年的安陽河系統治理工程的一個鏡頭。

加固堤防,預防水患。“母親河”畔鏖戰正酣。

安陽河,又名洹河,是海河水系衛河的第二大支流,發源於林州市林慮山東麓,自西向東流經安陽縣和市區,在內黃縣石盤屯鄉趙莊南注入衛河。距今三千多年燦爛的殷商文明,離不開這條“母親河”的哺育。

多年以來,由於多種原因,我市僅對這一天然河道進行過階段性治理,尚未系統整治,幹流全長164公里的安陽河,部分河道過流能力不足十年一遇,加之堤防不連續,河道九曲十八彎,漫水橋等阻水建築物較多,嚴重威脅兩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水患,民生之大事。據統計,僅新中國成立以來,安陽河就發生較大洪澇災害3次,安陽縣崔家橋滯洪區多次進水,其中,1982年市區進水,致京廣鐵路停運17個小時,直接經濟損失2億多元;1996年特大洪水中,已治理的安陽河市區段基本確保了安全,但市區下游卻造成嚴重水災,40個村莊、3.9萬畝農田被淹,沿河多處出現險情。安陽河水患,成為我市“心腹大患”。

2016年“7·19”特大暴雨災害過後,新時代的安陽人審時度勢,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提出儘快實施安陽河系統治理的發展戰略,誓將水患變水利,變不利為契機,全面保護“母親河”。

2017年3月,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李志等11名代表提出了“關於治理安陽河下游嚴重堵塞的議案”,準確指出了影響安陽河行洪洩洪安全的要害問題。議案的提出及時且必要,與市委、市政府的治水戰略不謀而合,受到高度重視。

立足系統治理、綜合治理、長效治理,市政府把安陽河治理放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作為接受人大監督的重要方式,明確責任分工,爭取把安陽河系統治理項目納入國家計劃的“大盤子”。為爭取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市政府相關領導及水利部門多次進京赴省,主動向國家水利部、省水利廳彙報安陽人民的迫切願望。

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去年5月,水利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文,同意安陽河系統治理項目進入國家方案。這意味著,興修水利最重要的資金來源難題迎刃而解。

按照國家《加快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實施方案》,我市規劃對小南海水庫以下至衛河河口段總長95.8公里的安陽河進行治理,規劃治理長度71.19公里,其中24.61公里已治理或即將實施治理。

沉寂許久的安陽河,迎來全面治理的節點——

根據國家下達的資金計劃,安陽河系統治理計劃分期安排年度工程建設內容。按照時間表和路線圖,沿河兩岸的龍安區、殷都區、安陽縣、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和內黃縣,將按照河道自下而上、循序漸進、先急後緩的治理原則,分期逐段疏挖河道、修築堤防、險工護砌、拆除重建阻水建築物,於“十三五”末完成安陽河系統治理任務。

至此,安陽河系統治理進入實質性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