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有242个师,为何还是不够用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尽管中国军队陆军总兵力已达二百四十二个师又四十个旅,可打起仗来却总是捉襟见肘。

就中国军队综合战斗力而言,每场作战都须投入对战日军十倍左右的兵力,此时日军侵华兵力总数已达四十多万,中国军队一线战场配置三百万兵力显然不够。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有242个师,为何还是不够用

由于与日军连续苦战近二十个月,中国军队中有不少部队已徒有其名,伤亡过重,缺额甚多,基本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亟待补充。

南岳军事会议提出在全国征调百万新兵的计划。虽然中国人口充沛,壮丁不少,但散沙一样的国民征调起来十分困难;且中国军队的官兵,特别是新兵,普遍缺乏政治和军事训练。

因此,南岳军事会议确定了“三分之一”计划:三分之一的部队担任一线作战,三分之一的部队担任敌后游击,另外三分之一的部队调到后方整训,争取一年之内把全国军队轮训一遍。

可是,在战争仍在进行的时日里,这一轮训计划直到数年后战争结束时都没能完成。

三分之一的部队担任敌后游击的设想,显示出中国最高统帅部的这种认识:在战争的第二期,敌后作战的重要性已等同于正面战场。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有242个师,为何还是不够用

蒋介石决定举办游击训练班,由他亲自兼任训练班主任,并请游击战的行家里手共产党将领出任讲师。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五日,第一期游击训练班正式开学,学员一千零四十六人,分别来自军事委员会指挥机关、中央军校、各战区部队、各地政府机关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游击战战略、战术、技术以及民众运动和游击战政治工作。汤恩伯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负责讲授训练班主课《游击战概论》;而周恩来担任国际问题讲师。

周恩来后来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汇报说:“这几乎是我们接近中央军官最好的机会,只可惜人去少了。因为人去多,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影响,而且可以培养我们自己的知名干部。”

但是,周恩来也发现,虽然做中央军的工作最重要,但中央军军官却“最难接近,最难工作”。不排除训练班的学员中有决心坚持敌后作战的军官,但是,连蒋介石本人都明白,游击战是共产党武装的专利,国民党军不但学不来,也学不会。

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蒋介石游击作战的设想和计划都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有242个师,为何还是不够用

毫无疑问,共产党武装不但是敌后战场的绝对主角,而且凭借着民众工作的经验和传统,其军事力量必定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因此,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存在,至少在日军暂时还没有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时,成为国民党人的心头之患。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微信公众号“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