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物流「最後一公里」,阿里和京東的智慧供應鏈較量解碼

角逐物流“最後一公里”,阿里和京東的智慧供應鏈較量解碼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人口紅利變弱,平臺獲客成本增長。擅長連接人的電商企業們,開始重新解構”貨“和”場“。從線上走到線下的時間不定,腳步也深淺不一,但阿里和”京騰系“代表京東的零售物流之戰,尤為激烈。

末端一公里、前置倉+即時物流,門店+即時物流,小時達,分鐘級正迸發出現代物流新物種。作為新零售的首發者,如果按阿里”重構人、貨、場“的新零售內涵,人、場對應新一代零售場景是“上半身”的話,人、貨對應的物流就是“下半身”。

6月,菜鳥總裁萬霖在演講中宣佈,菜鳥All In新物流賽道。在他看來,新物流應該包括IoT技術、新零售物流與全球化網絡三部分,引領全行業轉型升級。在阿里又率先定義了新物流的同時,“京騰系”的代表京東也在戰略鋪開“無界物流”,電商之間的競爭已然全面從天到小時再到以分鐘為單位的物流服務展開。在這之後,人們隱約可見電商巨頭們正在創建新物流模式的開端。

而在企業們紛紛講述新零售故事之時,它又對企業供應鏈提出了什麼要求?

超級閉環的阿里新零售與物流平臺協同

① 菜鳥新物流分鐘配邏輯:門店+即時物流。顯然,阿里的新物流邏輯是依託菜鳥打造一張全國輻射全世界的智能骨幹網絡。這張菜鳥網絡,最新的零售物流動作是開始發展”門店發貨+即時物流“。這是今年初,天貓攜手菜鳥聯合物流夥伴和第三方商家推出基於門店發貨的2小時達服務,這一舉措意味著阿里新零售速度從垂直孵化和生鮮品類開始向全品類擴展。

如果選擇“定時送”或預約特定時段送貨,菜鳥智能算法就會把訂單消息推送到距離收貨地址最近的屈臣氏線下門店,提醒門店鎖定庫存,並進行打包。點我達收到菜鳥系統通知後,分配就近的騎手到門店取貨,完成配送。這種把第三方品牌商作為“前置倉”的做法可以迅速搶奪流量和市場,也為門店提高銷售量。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很多門店的密集程度往往並不能覆蓋,影響極速達的服務體驗。

除此之外,還有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前置倉+即時物流模式。盒馬鮮生作為阿里新零售體系最熱門的嘗試,給了傳統零售思考的價值。在盒馬鮮生的生意邏輯裡:

1、線上收入要大於線下,線上每天訂單要大於5000單,定義其電商規模效應之後,運營才有價值;

2、三公里30分鐘內達,以3公里為半徑大約覆蓋28平方公里的面積,在這樣一個半徑範圍內無需冷鏈運輸,又能及時反映,用合理成本建立客戶忠誠度。

3、線上線下是一盤棋。做大流量池才是硬道理。

盒馬鮮生的新物流模式也被打通到大潤發門店。大潤發從今年3月份開始,三個月完成100家門店新零售改造,改造借鑑了盒馬鮮生的懸掛鏈系統,接入的是盒馬鮮生的運力,三公里內1小時達。到今年年底前,大潤發的線上線下門店改造將全部完成。

另外,貓超1小時達也是門店配送,是阿里與便利店、快遞公司的網點結合做線上和現下的服務。

② 阿里零售通:和經銷商的2000多個前置倉。除了菜鳥,阿里新零售戰略還有一翼——零售通。這種主攻賦能小店尤以夫妻店為代表的零售供應鏈平臺,也在大面積佈局它的終端網點。2017年8月,阿里零售通首個前置倉在義烏開倉,阿里零售通總經理林小海表示,未來零售通將在全國2000多個城市佈局前置倉。

零售通的前置倉以小型城市為主要目標,覆蓋了半徑約為30公里。但與阿里平臺生意的本質一樣,零售通是以街道為單位精選優質經銷商、郵差商的倉配資源,通過數據和技術系統賦能中小經銷商,使其轉為小區域內的共配服務商,讓工廠倉庫和小店貨架,更直接連接。通過協同、技術賦能這種改造模式,提高商品、數據流轉率,可減少供應鏈建設的重複投入和資源消耗。

當然,菜鳥和零售通的聯動也很頻繁。早前為了推動小店配送已與零售通一起推出了區域倉和城市倉,再次打造前置倉也是物流觸角的進一步延伸。

我們看到,阿里新零售分鐘級配送網正在覆蓋全品類,並全面激活了線下實體店成為發貨地,改造傳統物流大倉模式,幫助商品提前下沉、包裹越庫集貨,形成集約式共同配送。勢頭很猛,這種以前置倉+即時物流完成的城市分鐘級配送或會成為阿里的另一張名片。

③ 阿里新零售下的物流:影響力度越來越大。這其中,阿里除了對於同城眾包運力的認可,我們似乎也能看到它對新零售下物流超級閉環越建越大,也在形成基於供應鏈大數據的超級中心。

今年2月24日,菜鳥直營的喵遞宅配成立,它由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100%控股,而菜鳥從2016年開始陸續對萬象、昇邦、東駿、芝麻開門和黃馬甲等多家城配企業。同時,喵遞的法人是負責菜鳥全國城市配送物流體系的負責人。喵遞發力即時物流的意圖很明顯。

同時,今年4月阿里花了95億美元拿下餓了麼,將餓了麼蜂鳥大軍收入靡下。7月11日,菜鳥網絡用眾包業務和其他業務資源+2.9億美元現金,戰略入股點我達。馬雲爸爸拿出的這兩筆投資都刷新了行業的歷史記錄,給予合作伙伴最高的肯定。

站在阿里嫡系位置上的同城物流企業越來越多,阿里新零售區別其對於傳統快遞的態度,同時,在同城物流佔力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阿里對於三通一達的依賴或將越來越弱。

建垂直閉環後的京東無界物流盟國

針對無界零售,京東提出“無界物流”的概念。當消費場景變得無處不在的時候,需要一條智慧到無處不在的供應鏈物流網。在構建這條無處不在、開放化的物流網絡基礎設施中,京東達達、京通路等功不可沒,也各自為盈。但在此前,京東構築的是商城採購、金融服務、直營物流的垂直閉環。

① 以門店+網點等覆蓋的無界零售基礎設施網。今年4月,無界物流的標誌性產品“閃電送”誕生。按京東的說法,“閃電送“的關鍵是:前置倉+供應鏈協同+共享眾包的最後一公里物流。

在外界看來,這與菜鳥“定時送”對標,都聯合了第三方商家如屈臣氏門店作為前置倉點對點提升物流速度。但與菜鳥網絡不同的是,京東物流是自己佈局“前置倉”來提升即時配送的速度。也就是說,當用戶在京東商城購買商品時,京東物流根據用戶的收貨地址進行自動識別,並匹配附近供貨網點倉庫發貨。據介紹,為支撐“閃電送”,京東物流首期已與達達在全國核心城市的近百個前置倉陸續開展合。

除了達達以外,包括其自營門店(京東之家、京東專賣店、京東匯、7Fresh等)、合作零售商(沃爾瑪、屈臣氏等)、智能貨櫃、無人售貨超市以及京東配送網點甚至便民點等都可作為其“前置倉”和零售終端。

閃電送的邏輯很清楚,通過自營和合作,儘可能的擁有足夠多的“倉“,使商品前置,庫存共享,讓貨與人鏈接時間更短。但目前來看這些倉在較大城市覆蓋率更廣,且閃電送覆蓋的品類還是高頻的消費和生鮮類,想要大規模的普開,還需要京東物流更加努力。

而早在2015年,京東就通過京東到家殺入了即時物流市場,推出”京東眾包“物流。作為到家的延伸產品,提供2小時內快速送達的服務。屆時,京東在外賣、跑腿等剛進入狀態的時候就迅速反應了過來,當然也不排除為補充自建物流短板的考量。但後期由於單量少,加之新達達的成立,”京東眾包“的相關產品全權轉給了達達。

2016年,京東物流聯合京東到家的十萬多門店,用達達鋪開一小時達服務,2017年與品牌商沃爾瑪等合作打通庫存門店發貨,2018年全面升級將線下自營店、數十萬配送終端,社區網點作為倉庫,京東在無界物流的基礎上,每一步都完成一個維度的末端覆蓋。

② 達達-京東到家——不再是跑腿公司。這其中,共享眾包的最後一公里物流指的是其旗下的達達。2016年4月“達達”和“京東到家”合併組建的”新達達“,兼具同城速遞信息服務平臺和零售賦能開放平臺。

京東旨在讓達達作為這最後一公里的觸手,去完成“閃電送”以至無界零售下大量的配送訂單。

先後獲得京東和沃爾瑪資金加持和重用,那麼它融入無界零售的優勢在哪裡:

1、誕生之初就以商家為主要服務對象,後與京東物流攜手切入C端4小時達急送。與無界零售切入門店商家,服務消費終端的角度無違和。

2、巨大的運力池。目前擁有400多萬配送員的達達作為最大的同城速遞平臺,為無界物流鋪開全國的最後一公里網提供基礎。

3、比自營更低的成本。去年底在京東物流峰會上,達達投資方紅杉中國合夥人郭山汕對媒體表示新達達業績超出預期,特別是在達達物流業務上。

被無界零售牽引的新達達背後是被無界物流牽引著的達達,它卻早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跑腿公司。今年5月達達與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共建 “山姆雲倉”,也是前置倉的一種,具有倉儲、分揀、集單、配送等功能。“雲倉“為線上線下高度融合之意,達達與山姆的系統無縫對接,接單以後的線下的配送服務由達達全權負責,除了安排專門服務於山姆的達達騎士,達達在配送裝備上還特製保溫箱保證生鮮品質,使用可裁剪、可循環使用的冰板,使得直冷效果最長可達4小時左右。已然擁有了一套完整的倉配一體化服務體系。

此外,2017年京東攜手達達開展的同城物流業務,消費者在京東商城商家下單,達達享受15分鐘上門取貨,最快送達就近京東物流網點的服務。據悉,達達是首次負責京東的攬件業務。同時,達達依託京東物流倉儲網絡將服務領域下沉,推出農村3小時極速達等產品。對於眾包物流平臺來說,填補市場的空白,更多的是通過服務品類來開拓,而達達在京東資源的傾斜下,開始出現更多的實效型產品。

於京東本身來說,除了把積累的包括信息系統,服務客戶的關鍵細節等經驗傳授給達達以外,京東對於達達的打造,傾向於一個眾包物流的開放平臺,這也與無界的理念吻合。按京東物流的CEO王振輝的意思就是:“將各項物流服務形成獨立的、可複用的模塊,在物流內部及與合作伙伴進行積木組合,形成穩定、可規模化的產品體系。”據其財報,截至4月30日,新達達已同192家沃爾瑪超市,424家永輝超市合作,達達提供一小時生鮮雜貨快遞服務。

③ 京東新通路:聯合倉配體系+京東便利店前置倉。與零售通的平臺模式不同,京東的新通路採用的是加盟方式。2015年底,京東上線新通路,取代經銷環節,自建地勤團隊上門指導,利用自身強大的商品供應系統和物流優勢,將中小門店納入品牌商的終端銷售體系。

2018年3月20日,京東正式發佈了“京東新通路無界零售戰略”,推出一套全新的聯合倉配體系,全面升級B2B通路效率。

京東新通路的聯合倉配定位於服務當地3-5公里半徑內京東掌櫃寶客戶(夫妻店)的末端物流體系。可以看作是打造服務夫妻店的“前置倉”體系。業務模型為整合、招商各區域中小經銷商、批發商的倉配資源,將京東的中央倉與他們的倉配資源打通,實現貨從京東中央倉到聯合倉,再到夫妻店的業務流程。

這種聯合倉配體系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從而打造一張完整的無界零售圖景。

同時,京東新通路推出京東便利店項目。2017年4月,劉強東宣佈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百萬便利店計劃”。一年之後,他再次放出豪言,要在2018年年底前每天新增1000家京東便利店,每300米一家。這隨處可見的京東便利店無疑也會是京東佈局前置倉最重要的砝碼之一。

殊途同歸:行為數據支配下的平臺型供應鏈

大道至簡,殊途同歸。未來在基於阿里和京東的零售業態競爭中,關於物流、支付、業態等或將打出兩套不同的標準,但對於零售供應鏈未來變革,將只有一套:那就是以消費者為驅動下的數據為基礎,技術為手段,以需定產的平臺型智慧供應鏈模式。

與品牌商自己掌握供應鏈、物流、前端銷售不同,新零售供應鏈涉及平臺,商家,中間商,供應商,服務商,消費者,多條多線更為複雜。在此基礎上,電商平臺通過線下線上的交易支付數據形成的數據畫像精準分析,據此提供採購、生產、庫存部署、補貨和滯銷處理等精準匹配,或者可以將數據比作人的大腦,去直接支配所有的生產,銷售,流通環節,供應鏈不再是簡單直向線條。這就是貨找人的意義所在。比如菜鳥跟天貓電器城某個大家電品牌協同,菜鳥負責整個調度,包括配送環節。當商家貨入菜鳥倉,前端天貓的供應鏈團隊就依據流量和用戶習慣,為其做供應鏈預測,建議庫存多少,何時入貨,如何更智能地分撥。

另外阿里的零售通和京東的新通路,本質都是針對非核心一線城市小店的供應鏈平臺,除了提供經營服務指導,引入資金合作,還將平臺本身的品牌商、和物流配送嵌入其中,採取平臺模式,為傳統小店從生產到終端賦能。當然,我們也看到零售通和新零售面臨的一些問題,比如被削弱的經銷商環節,原本經銷商的服務內容出現空白,誰來填補?

簡單的翻盤模式複製對於小店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在各地都有成熟的貨源且送獲較及時的情況下,兩者目前都並沒有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當然價格補貼是一方面,但這對於市場的忠誠度培養難以形成穩定商流。

與此同時,對於未來新零售或無界零售的供應鏈打造,阿里和京東都提到了高效“協同”,隨著消費場景碎片化、時間越來越零散,對於物流服務的速度和精確性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平臺本身的阿里和京東鏈接零售供應鏈兩端,在實現從OtoO到OandOde轉變的過程中,如何粘性更強,鏈接更暢通,反應更靈活,將是成敗的關鍵。

來自:掌鏈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