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聖友:價值共享實現共同富裕

熊聖友:價值共享實現共同富裕

本報記者 張毅報道

  “以前的想法總是天馬行空,但過了四十歲之後,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安靜下來做一些有益於社會和他人的事……”富熊(集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熊聖友淡淡地說道。

熊聖友是一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創業者。如果說普通的創業者只是在思考如何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熊聖友的創業觀則自帶三分高度和溫度——他希望構建一個社會群體能實現“共同富裕”的創業平臺。

聽起來很宏觀,是一件任重道遠的大工程。畢竟,創業容易,創業成功難,讓一群人都能實現創業成功夢更是難上加難。但是熊聖友做到了,2016年8月,富熊(集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富熊源創——一個基於F2C電商的價值共享大眾創業公眾服務平臺也橫空出世。

從利己主義到價值共享

自1996年從重慶大學畢業之後,熊聖友先後在外資、國營、民營企業供職,從技術員到企業管理諮詢,從產銷清潔機器人到從事金融併購,從基層職工到創業老闆,命運之神似乎很青睞熊聖友。無論轉變過多少次職場身份,只要他肯做,就沒有做不好的事。

“我的創業經驗很複雜。”這是熊聖友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介紹自己創業故事的開場語。但在記者看來,熊聖友的從業和創業經歷可以用“傳奇”二字來形容。

不過熊聖友告訴記者,在多年的從業經歷中,雖然多數項目都能有所成就,但他從來就不是“常勝將軍”,至少有一件是讓他印象深刻感到“失敗”的事,也是從那件事開始,熊聖友開始思考什麼是價值最大化的創業,什麼是自己應該擁有併為之長期奮鬥的事業,也才有了富熊源創。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熱愛創新和鑽研技術的熊聖友參與並投資了國內一家光伏農業公司。據他介紹,2009年國內“金太陽示範工程”(支持國內促進光伏發電產業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項政策)剛開始實施的時候,熊聖友所在團隊就參與實施了好幾個工程項目。但是當時由於和另一家上市工作的“合作不順利”,直接導致熊聖友的高額投資付之東流。

那一段時間,社會上奶製品汙染、假貨橫行等負面事件頻出,又加上投資失敗,熊聖友從心底發出不解,為什麼商業環境中的利己主義盛行?熊聖友反問自己:“有沒有一種商業模式可以改變這種現狀?能不能讓身邊的人都成為富人(經濟富裕,精神富有)?有沒有不考慮學歷資源背景,就能創業成功的辦法?”

帶著這些問題,熊聖友遍訪各省高校、企業、政府、創業者做市場調研,希望找到智慧創業的辦法。一直到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國家開始鼓勵大學生創業,熊聖友組建創業平臺的想法開始變得清晰起來,他決定把資金、能力有限的大學生群體作為切入口,他要組建一個無風險、零成本、零壓力的創業平臺幫助大眾實現就業和創業。

在熊聖友看來,隨著社會經濟進入後互聯網時代,由於消費力稀缺,打造購買力成為企業追求的唯一目標,如果能夠讓消費者從消費中獲利,消費力也就可以變成投資資本。因此,他準備從消費者入手,讓消費者之間實現價值共享。

熊聖友認為,我國的互聯網經濟正在逐步領跑世界,尤其是在分享經濟領域,中國龐大的人口基礎和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賦予了其無限的發展潛力。但是目前國內的分享經濟形態大部分還處於服務共享,屬於分享經濟的第二個發展階段,而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分享經濟逐步要進入到第三個發展階段,也就是價值共享階段。在價值共享的階段,所有的用戶都可以零門檻地參與到分享經濟當中。

想通了商業模式,熊聖友帶著自己只有五個合夥人的小團體,開始熱火朝天地搭建創業平臺。“熊總是一個很務實的人,他的日程總是安排得很滿,是一個工作狂……一旦決定要做什麼,就一定要做好……”富熊(集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人孫晶(化名)對記者評價道。

那段時間,熊聖友經常奔波在各地,為了節省時間,熊聖友只要是出差就會選擇晚上最晚的一班飛機,“這樣可以利用當天晚飯的時間和別人談合作,也不會影響第二天早上的工作安排,在飛機上補覺就好了,一舉多得……”熊聖友風淡雲輕地說著這些,感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終於,在熊聖友及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富熊(集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於2016年8月成立,富熊源創平臺也順利組建。該平臺是基於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後互聯網時代和商業4.0時代,以“分享經濟”+“粉絲經濟”為商業模式,以F2C(工廠到消費者)電商為載體,以“去除中間商,讓利創業者”為主要手段的一個大眾創業公共服務平臺。熊聖友介紹說。

從消費者到消費商

簡單來說,富熊源創是一個可以讓消費者消費返利的電商平臺,更是一個用戶可以通過消費進行創業的服務平臺。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消費者和創業者的身份竟然可以在富熊源創平臺上自由轉換,但事實確實如此。

據記者瞭解,用戶在富熊源創上有五種不同角色。作為消費者,在平臺消費,可以獲得消費返利;消費者分享平臺建立消費群,此時消費者就可以變成市場管家,獲得長期銷售獎金;如果用戶在平臺上培養創業者成為市場管家,用戶則可以成為市場導師,可以獲得長期管理獎金;如果用戶推薦廠商入駐平臺,此時用戶就會變成項目管家,可以獲得長期項目獎金;如果培養創業者成為項目管家,用戶就會變成項目導師,同樣可以獲得長期管理獎金。

一言以蔽之,用戶在富熊源創上的角色是可以靈活互換的,而且無論哪種角色,用戶都可以在平臺上獲得獎勵。只要在平臺上消費或者推薦廠家入駐,就可以成為消費創業者,也即消費商。

熊聖友打開了自己手機上的富熊源創APP向記者展示道:“我前幾天在平臺上下單,然後又把平臺推薦給朋友,朋友一旦在平臺上購物,我就可以獲得獎金。”記者看到熊聖友在平臺APP上的收益額已經積累到了好幾千,他向記者說:“我也沒有特意地去管理這個賬號,每天只是推送和分享,就可以輕鬆獲取收益。這就是‘價值共享’和‘粉絲經濟’的秘密。”

從工業4.0到商業4.0

當消費者購買商品時,生產廠家根據消費者的消費額,把中間流通環節利潤的部分返還給消費者。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就不再是單純的消費,就會變成一種儲蓄和投資行為。這就是熊聖友倡導的通過分享經濟的力量構建全新的商業4.0模式。

商業4.0模式,在記者的採訪中,熊聖友不止一次向記者提及。記者在對熊聖友進行專訪之前曾試圖在網上找到關於商業4.0模式的介紹,但卻鮮少有資料涉及。商業4.0模式在業界似乎還沒有準確定義,但熊聖友卻是這個全新商業模式的研究者和踐行者。

更有意思的是,熊聖友其實還是最早一批接觸工業4.0的人,從工業4.0到商業4.0的轉變,還有一段戲劇性的故事。

1998年之後,熊聖友曾和一群高學歷人才創業辦工廠,專門生產變頻空調器控制系統,“當時格力、海爾、海信的變頻空調系統都是我們做的。”得益於出眾的生產技術和經營能力,2003年該工廠所在公司在香港順利上市。而上市之後,工科專業出身的熊聖友被家用的清潔機器人技術所吸引,於是又開始生產研發全自動的清潔機器人。

“回想起來,小型清潔機器人的出現,其實就是工業4.0的開始,自小型機器人之後,德國人才開始升級工業4.0概念。當時在國內產銷清潔機器人的只有我們一家。”熊聖友自豪地說。

不過,當時的熊聖友有些“年少輕狂”。“我覺得已經做得很努力了,但一年的產值還是隻有七八千萬。”當時的他覺得“這可能只是一個小眾產業”,於是沒做幾年他就放棄了繼續在行業裡深耕的機會。

現在再提起這一段往事,熊聖友也頗有感慨,但是他並未流露出後悔之意,因為“工業4.0沒有繼續參與,商業4.0我不會再錯過。”

記者發現,在商業模式4.0之前,我國的商業模式其實有過三次轉變。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的商業模式主要是產銷模式,商業核心為生產廠家,廠家生產什麼,消費者就購買什麼。隨後到上個世紀90年代,商業模式開始逐步轉變成了“品牌+資本+渠道”的產商模式,品牌興起後引入資本、構建渠道,最終形成品牌利益集團,比如海爾集團。

進入20世紀之後,我國商業模式則開始進入商業3.0時代,也即是產業鏈模式,其核心是產業的縱向一體化。典型代表就是互聯網三大巨頭BAT,他們通過點模式再到漣漪模式最後形成線模式,從自我封閉式發展到一個核心產業帶動了相關產業,再到整個產業內生態經濟。

但是熊聖友深感“商業4.0模式才是未來趨勢”,他便開始深入鑽研這個全新的模式,並把這個全新的商業模式運用在富熊源創平臺上。在熊聖友看來,商業4.0模式的核心理念是4C+4E+40。

4C(companytoconsumer,consumertocommercia)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廠家直接供貨給消費者,也叫F2C(factorytocustomer),這顛覆了傳統的供應鏈格局,因為沒有中間環節,大大壓縮了成本和造假空間,也就可以保證消費者在平臺上購買到性價比高的正品;其次,每位消費者又可以成為銷售員,每位消費者都可以將平臺推薦給其他消費者,這時消費者又會成為平臺的銷售員,當有真實的消費產生時,可以與平臺共同分享銷售利潤。

4E(entrepreneurtoemployee,employertoemployee)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每位用戶既是創業者又是就業者,每位平臺用戶都有權利向平臺推薦廠商免費入駐,這既是創業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就業的方式;每位創業者既是老闆又是員工,對於整個平臺的用戶來說,創業者相當於是老闆,對廠商來說,創業者相當於是該廠商的員工。

40模式:就是零基礎、零投入、零成本、零風險。熊聖友表示,富熊源創的核心就是讓所有用戶都可以參與到整個商業流通環節中,平臺上的產品和服務產生真實交易後,將這部分毛利重新再分配,對於平臺上的每位創業者和企業都實行零門檻進入,不需要任何前期費用的投資,對於參與整個流通環節的創業者沒有成本,沒有壓力,而且整個過程中實行線上線下多入口的免費創業培訓機制,所以整個創業過程幾乎沒有任何風險。

從大學生到創業老闆

“真正的企業家應該是你能幫助多少人,改變多少人,成就多少人,影響多少人,這是一個企業家應該做的。”過了不惑之年的熊聖友,眼神堅定地對記者說。

顯然,以往多次的創業經歷,讓熊聖友有了很多思想上的昇華。熊聖友早就不侷限於追求物質上的滿足,他現在更多的希望是,安安靜靜地做一份能夠幫助他人、成就他人的事業。

雖然現在的熊聖友已經成為創業公司的總裁,但是熊聖友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曾經也是沒有任何物質基礎、嚮往創業、嚮往成功的大學生,剛畢業的時候也吃過不少苦。

熊聖友透露,剛畢業的時候,除了日常工作,下班後和週末他還會外出兼職,等於一個人要做三份工作,但他從不抱怨。”畢業後的兩三年,熊聖友換過三份工作,但每份工作他基本上都只用半年的時間就成為了中高層領導。

記者對熊聖友過人的工作能力感到詫異,但熊聖友不以為意地說:“天才是很少的,成功也不會一蹴而就。只要敢於嘗試、真正做過、走過、經歷過,就能讓失敗的概率縮小一些。”或許就是這樣務實踏實的精神,才讓熊聖友能夠在以後的很多年都能擁有事業上的“好運氣”。

反觀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想要創業,卻多數以折戟沉沙的結局告終的現象,值得人們思考。不過熊聖友也指出,創業不難,但創業成功不容易,尤其是對實踐經驗匱乏的大學生而言,創業需要資金、人脈、項目等要素。

在此背景下,熊聖友為了實現幫助他人的創業初衷,今年9月,由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主辦的“中國首屆分享經濟青年創業實踐大賽”順利開啟。富熊源創作為大賽指定的創業實踐平臺,目前已在全國25個省份陸續展開線下宣講工作和成立了省級子公司,更受到全國100餘所高校的大力支持。熊聖友希望,通過富熊源創能夠幫助大量實體企業拓寬產品銷路,能為參賽者提供一個零基礎、零投入、零風險的創業實踐機會。

價值共享是解決未來就業和創業的主要途徑。共享經濟下,每個人都有價值也能貢獻價值轉化財富。熊聖友總結說:“別人不肯做的,你做了,別人做不了的,你做成了,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