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圣友:价值共享实现共同富裕

熊圣友:价值共享实现共同富裕

本报记者 张毅报道

  “以前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但过了四十岁之后,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安静下来做一些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事……”富熊(集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熊圣友淡淡地说道。

熊圣友是一个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者。如果说普通的创业者只是在思考如何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熊圣友的创业观则自带三分高度和温度——他希望构建一个社会群体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创业平台。

听起来很宏观,是一件任重道远的大工程。毕竟,创业容易,创业成功难,让一群人都能实现创业成功梦更是难上加难。但是熊圣友做到了,2016年8月,富熊(集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富熊源创——一个基于F2C电商的价值共享大众创业公众服务平台也横空出世。

从利己主义到价值共享

自1996年从重庆大学毕业之后,熊圣友先后在外资、国营、民营企业供职,从技术员到企业管理咨询,从产销清洁机器人到从事金融并购,从基层职工到创业老板,命运之神似乎很青睐熊圣友。无论转变过多少次职场身份,只要他肯做,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我的创业经验很复杂。”这是熊圣友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自己创业故事的开场语。但在记者看来,熊圣友的从业和创业经历可以用“传奇”二字来形容。

不过熊圣友告诉记者,在多年的从业经历中,虽然多数项目都能有所成就,但他从来就不是“常胜将军”,至少有一件是让他印象深刻感到“失败”的事,也是从那件事开始,熊圣友开始思考什么是价值最大化的创业,什么是自己应该拥有并为之长期奋斗的事业,也才有了富熊源创。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热爱创新和钻研技术的熊圣友参与并投资了国内一家光伏农业公司。据他介绍,2009年国内“金太阳示范工程”(支持国内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政策)刚开始实施的时候,熊圣友所在团队就参与实施了好几个工程项目。但是当时由于和另一家上市工作的“合作不顺利”,直接导致熊圣友的高额投资付之东流。

那一段时间,社会上奶制品污染、假货横行等负面事件频出,又加上投资失败,熊圣友从心底发出不解,为什么商业环境中的利己主义盛行?熊圣友反问自己:“有没有一种商业模式可以改变这种现状?能不能让身边的人都成为富人(经济富裕,精神富有)?有没有不考虑学历资源背景,就能创业成功的办法?”

带着这些问题,熊圣友遍访各省高校、企业、政府、创业者做市场调研,希望找到智慧创业的办法。一直到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国家开始鼓励大学生创业,熊圣友组建创业平台的想法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他决定把资金、能力有限的大学生群体作为切入口,他要组建一个无风险、零成本、零压力的创业平台帮助大众实现就业和创业。

在熊圣友看来,随着社会经济进入后互联网时代,由于消费力稀缺,打造购买力成为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如果能够让消费者从消费中获利,消费力也就可以变成投资资本。因此,他准备从消费者入手,让消费者之间实现价值共享。

熊圣友认为,我国的互联网经济正在逐步领跑世界,尤其是在分享经济领域,中国庞大的人口基础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赋予了其无限的发展潜力。但是目前国内的分享经济形态大部分还处于服务共享,属于分享经济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分享经济逐步要进入到第三个发展阶段,也就是价值共享阶段。在价值共享的阶段,所有的用户都可以零门槛地参与到分享经济当中。

想通了商业模式,熊圣友带着自己只有五个合伙人的小团体,开始热火朝天地搭建创业平台。“熊总是一个很务实的人,他的日程总是安排得很满,是一个工作狂……一旦决定要做什么,就一定要做好……”富熊(集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人孙晶(化名)对记者评价道。

那段时间,熊圣友经常奔波在各地,为了节省时间,熊圣友只要是出差就会选择晚上最晚的一班飞机,“这样可以利用当天晚饭的时间和别人谈合作,也不会影响第二天早上的工作安排,在飞机上补觉就好了,一举多得……”熊圣友风淡云轻地说着这些,感觉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终于,在熊圣友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富熊(集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成立,富熊源创平台也顺利组建。该平台是基于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后互联网时代和商业4.0时代,以“分享经济”+“粉丝经济”为商业模式,以F2C(工厂到消费者)电商为载体,以“去除中间商,让利创业者”为主要手段的一个大众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熊圣友介绍说。

从消费者到消费商

简单来说,富熊源创是一个可以让消费者消费返利的电商平台,更是一个用户可以通过消费进行创业的服务平台。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消费者和创业者的身份竟然可以在富熊源创平台上自由转换,但事实确实如此。

据记者了解,用户在富熊源创上有五种不同角色。作为消费者,在平台消费,可以获得消费返利;消费者分享平台建立消费群,此时消费者就可以变成市场管家,获得长期销售奖金;如果用户在平台上培养创业者成为市场管家,用户则可以成为市场导师,可以获得长期管理奖金;如果用户推荐厂商入驻平台,此时用户就会变成项目管家,可以获得长期项目奖金;如果培养创业者成为项目管家,用户就会变成项目导师,同样可以获得长期管理奖金。

一言以蔽之,用户在富熊源创上的角色是可以灵活互换的,而且无论哪种角色,用户都可以在平台上获得奖励。只要在平台上消费或者推荐厂家入驻,就可以成为消费创业者,也即消费商。

熊圣友打开了自己手机上的富熊源创APP向记者展示道:“我前几天在平台上下单,然后又把平台推荐给朋友,朋友一旦在平台上购物,我就可以获得奖金。”记者看到熊圣友在平台APP上的收益额已经积累到了好几千,他向记者说:“我也没有特意地去管理这个账号,每天只是推送和分享,就可以轻松获取收益。这就是‘价值共享’和‘粉丝经济’的秘密。”

从工业4.0到商业4.0

当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生产厂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额,把中间流通环节利润的部分返还给消费者。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就会变成一种储蓄和投资行为。这就是熊圣友倡导的通过分享经济的力量构建全新的商业4.0模式。

商业4.0模式,在记者的采访中,熊圣友不止一次向记者提及。记者在对熊圣友进行专访之前曾试图在网上找到关于商业4.0模式的介绍,但却鲜少有资料涉及。商业4.0模式在业界似乎还没有准确定义,但熊圣友却是这个全新商业模式的研究者和践行者。

更有意思的是,熊圣友其实还是最早一批接触工业4.0的人,从工业4.0到商业4.0的转变,还有一段戏剧性的故事。

1998年之后,熊圣友曾和一群高学历人才创业办工厂,专门生产变频空调器控制系统,“当时格力、海尔、海信的变频空调系统都是我们做的。”得益于出众的生产技术和经营能力,2003年该工厂所在公司在香港顺利上市。而上市之后,工科专业出身的熊圣友被家用的清洁机器人技术所吸引,于是又开始生产研发全自动的清洁机器人。

“回想起来,小型清洁机器人的出现,其实就是工业4.0的开始,自小型机器人之后,德国人才开始升级工业4.0概念。当时在国内产销清洁机器人的只有我们一家。”熊圣友自豪地说。

不过,当时的熊圣友有些“年少轻狂”。“我觉得已经做得很努力了,但一年的产值还是只有七八千万。”当时的他觉得“这可能只是一个小众产业”,于是没做几年他就放弃了继续在行业里深耕的机会。

现在再提起这一段往事,熊圣友也颇有感慨,但是他并未流露出后悔之意,因为“工业4.0没有继续参与,商业4.0我不会再错过。”

记者发现,在商业模式4.0之前,我国的商业模式其实有过三次转变。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产销模式,商业核心为生产厂家,厂家生产什么,消费者就购买什么。随后到上个世纪90年代,商业模式开始逐步转变成了“品牌+资本+渠道”的产商模式,品牌兴起后引入资本、构建渠道,最终形成品牌利益集团,比如海尔集团。

进入20世纪之后,我国商业模式则开始进入商业3.0时代,也即是产业链模式,其核心是产业的纵向一体化。典型代表就是互联网三大巨头BAT,他们通过点模式再到涟漪模式最后形成线模式,从自我封闭式发展到一个核心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再到整个产业内生态经济。

但是熊圣友深感“商业4.0模式才是未来趋势”,他便开始深入钻研这个全新的模式,并把这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运用在富熊源创平台上。在熊圣友看来,商业4.0模式的核心理念是4C+4E+40。

4C(companytoconsumer,consumertocommercia)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厂家直接供货给消费者,也叫F2C(factorytocustomer),这颠覆了传统的供应链格局,因为没有中间环节,大大压缩了成本和造假空间,也就可以保证消费者在平台上购买到性价比高的正品;其次,每位消费者又可以成为销售员,每位消费者都可以将平台推荐给其他消费者,这时消费者又会成为平台的销售员,当有真实的消费产生时,可以与平台共同分享销售利润。

4E(entrepreneurtoemployee,employertoemployee)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每位用户既是创业者又是就业者,每位平台用户都有权利向平台推荐厂商免费入驻,这既是创业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就业的方式;每位创业者既是老板又是员工,对于整个平台的用户来说,创业者相当于是老板,对厂商来说,创业者相当于是该厂商的员工。

40模式:就是零基础、零投入、零成本、零风险。熊圣友表示,富熊源创的核心就是让所有用户都可以参与到整个商业流通环节中,平台上的产品和服务产生真实交易后,将这部分毛利重新再分配,对于平台上的每位创业者和企业都实行零门槛进入,不需要任何前期费用的投资,对于参与整个流通环节的创业者没有成本,没有压力,而且整个过程中实行线上线下多入口的免费创业培训机制,所以整个创业过程几乎没有任何风险。

从大学生到创业老板

“真正的企业家应该是你能帮助多少人,改变多少人,成就多少人,影响多少人,这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做的。”过了不惑之年的熊圣友,眼神坚定地对记者说。

显然,以往多次的创业经历,让熊圣友有了很多思想上的升华。熊圣友早就不局限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他现在更多的希望是,安安静静地做一份能够帮助他人、成就他人的事业。

虽然现在的熊圣友已经成为创业公司的总裁,但是熊圣友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曾经也是没有任何物质基础、向往创业、向往成功的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也吃过不少苦。

熊圣友透露,刚毕业的时候,除了日常工作,下班后和周末他还会外出兼职,等于一个人要做三份工作,但他从不抱怨。”毕业后的两三年,熊圣友换过三份工作,但每份工作他基本上都只用半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中高层领导。

记者对熊圣友过人的工作能力感到诧异,但熊圣友不以为意地说:“天才是很少的,成功也不会一蹴而就。只要敢于尝试、真正做过、走过、经历过,就能让失败的概率缩小一些。”或许就是这样务实踏实的精神,才让熊圣友能够在以后的很多年都能拥有事业上的“好运气”。

反观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要创业,却多数以折戟沉沙的结局告终的现象,值得人们思考。不过熊圣友也指出,创业不难,但创业成功不容易,尤其是对实践经验匮乏的大学生而言,创业需要资金、人脉、项目等要素。

在此背景下,熊圣友为了实现帮助他人的创业初衷,今年9月,由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中国首届分享经济青年创业实践大赛”顺利开启。富熊源创作为大赛指定的创业实践平台,目前已在全国25个省份陆续展开线下宣讲工作和成立了省级子公司,更受到全国100余所高校的大力支持。熊圣友希望,通过富熊源创能够帮助大量实体企业拓宽产品销路,能为参赛者提供一个零基础、零投入、零风险的创业实践机会。

价值共享是解决未来就业和创业的主要途径。共享经济下,每个人都有价值也能贡献价值转化财富。熊圣友总结说:“别人不肯做的,你做了,别人做不了的,你做成了,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