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塘肥水四要素!祕籍在此還等什麼!

小型浮游及底棲生物是對蝦良好的天然餌料,富含多種對蝦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能夠提高對蝦的生長速度,增強其抗病能力。

肥水不僅可培養出大量有益的浮游生物,淨化水質,而且可以降低養殖成本,減輕殘餌對池底的汙染,因此,對蝦養殖中的肥水工作應受到足夠重視。下面就談談蝦塘肥水時應注意的一些事項。

一、肥水時間

肥水時間應在放苗前20天左右,因為肥水過程池塘中的許多理化因子都在劇烈地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pH值的變化,呈現“∧”變化規律,前期pH值一直在增加,有時可以達到10;15天后,會逐步下降;20天左右時pH值可以在8.5左右,適宜對蝦生長。而且此時水色、透明度和浮游生物量都處於較好狀態,放苗比較合適。所以說放苗前肥水宜安排在放苗前20天左右。

二、肥水物質:

肥水物質為有機肥和無機肥,也有的使用氨基酸之類的物質進行肥水。不過,現在肥水的主要措施還是使用有機肥、無機肥和一些複合有益菌。

酵之源 進口EM菌種 您身邊的發酵車間 酵之源是EM菌種子;自己發酵,有益菌活力高、效果好、畝調水成本低至約1元

有機肥一般使用牛糞、豬糞、雞糞和茶籽餅等,牛糞、豬糞、雞糞在使用之前要經過消毒發酵,方法如下:1畝取20千克左右乾的牛糞或豬雞糞與l/5左右的生石灰混合,用水澆透,一個星期後,施放活菌,再過三天即可使用。方法有掛袋於池邊或在發酵池中攪勻,並用網紗過濾後,用水全池潑灑,不用雞糞渣。

茶籽餅的用法與用量:每畝蝦塘20千克左右、磷肥4千克左右混合均勻用水浸泡,兩天後,即可使用,但混養魚的池塘不可以使用此方法。

農用化肥的用法與用量:尿素5—6克/立方米,過磷酸鈣1.5—2克/立方米,以後每3~4天用一次,用量為首次的1/3,一般20天左右水色即能穩定。

在肥水的同時可施放枯草芽孢桿菌、乳酸桿菌、鏈球菌、光合細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使之在,水中形成優勢種群。

菌多多 五百億芽孢調水王 菌量大 活力好 複合芽孢桿菌,每克菌粉含有五百億個芽孢菌;

具體使用哪種物質肥水,應由池塘底質狀況決定。—般來說,泥質和沙泥質池塘,直接用無機肥效果最好。沙質底、高位池和鋪地膜池塘、肥水時困難些,可用無機肥和有機肥相結合的方法,效果較好。

三、肥水方法:

許多蝦農反映,蝦塘施肥後,水肥不起來。一旦肥起來,很快又變清,反反覆覆,很難培養藻類。

經瞭解,許多蝦農防止蝦病發生,採用了全水體消毒方法,養殖水體有多深,就用多深水體消毒。

用進滿水的方法毒塘和水體消毒,敵害生物及各種病原體當然會被殺死,但池中各種有益生物,包括各種浮游動、植物也被殺死,這些生物被殺死後,水體變透明,可見到池底。

在這樣水環境中,已沒有藻種。沒有藻種,這就是施肥後水難肥的原因。這種水體由於藻的種類少,即使培養一定水色和透明度,也不能持久,所以水色反反覆覆,很難肥水。

正確的毒塘方法是進水10釐米左右,以剛淹沒池底面為準。這種水體既能把池底細菌、病毒殺死,也能把敵害生物殺死,又節約成本。

毒完塘後2—3天,即用80目網紗過濾進水,防止魚類、蝦幼體或卵以及大型浮游動物進入塘內。這時進的水帶進大量浮游生物,即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

這些浮游植物在施肥時,吸收營養鹽,24—48小時內即可培養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浮游植物迅速繁殖又為浮游動物提供飼料,浮游動物又迅速繁殖,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時剛放下的蝦苗,在良好環境中便迅速生長。

四、肥水管理

有些蝦農認為,放蝦苗前進行肥水,是為了培養浮游動物給幼蝦吃。開始投人工配合飼料,對蝦不再吃浮游動物,改吃配合飼料,水色和透明度並不重要,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

肥水最重要作用之一是增加溶氧。池塘通過肥水,改變了水色和透明度。而水色和透明度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決定。浮游植物的作用是能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浮游植物越多,則放出的氧氣就越多。

在日常管理中,當水色和肥力減弱時,一定要及時補充相應的活菌製劑和肥分,當天氣或其它因素使得水色發生較大變化時,要用底質改良劑或其它一些方法及時調轉過來。

總之,肥水主要應考慮以下方面:

①避免餌料生物單—性。應根據對蝦在不同生長階段對餌料的需求及餌料的繁殖週期採取綜合培養措施,這樣可以相對延長餌料生物在蝦塘內的繁殖時間,使對蝦能得到多品種的餌料生物。

②在培養餌料生物時,應考慮到水體的負載能力和生態平衡。

③納水引種應事先了解本海區或水域有哪些餌料生物和敵害生物以及它們出現的高峰時間,以便進水肥水時避開敵害生物。

④施肥少而勤,根據情況“三不施”,即水色濃不施,陰雨天不施,早、晚不施(中午前施)。

來源 | 全能龍蝦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