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生存策略:置于死地而后生(六)

衣服破旧了,就要扔掉;树叶到冬天,就要凋零,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死去,尽管这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人们都避谈死亡,认为不吉利,就像讳疾忌医一样。假如人只有生,没有死,那世界会变得怎样呢?

癌症患者的生存策略:置于死地而后生(六)

有一首诗写道:“从某种角度来说,死是生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死亡,人们就不会珍惜活着的时光。如果花从不凋谢,人们也就不会在它绽放时,如此欣喜。”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珍惜生命、爱惜身体、敬畏神灵!

诱发癌症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生活方式,癌症已经被很多科学家定义为生活方式病,目前从我们国家癌谱发病情况来看,排前十位的癌症,包括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等等,都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如果对致癌原因做一个细分,第一位的就是生活方式,已经有确切的研究数据显示,75%的癌症与生活方式相关。

吸烟是很明确的诱发癌症的因素,喝酒、熬夜、缺少运动、肥胖也已经确认会增加癌症风险。吸烟致癌:研究发现,吸烟是产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每吸一口烟至少会产生10万个自由基,从而导致癌症和许多慢性病。最近,英国牛津提德克里夫医院对3.5万名吸烟者进行长达50年的研究得出了结论,结果显示,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口腔癌、鼻窦癌等到11种癌症与吸烟“显著相关”。为什么吸烟的人容易感冒,是因为人体的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癌症。

癌症患者的生存策略:置于死地而后生(六)

被称为“防癌斗士”的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琳达•鲍尔德教授把口腔咽喉癌、食管癌、肝癌、肠癌、乳腺癌称为“酒精相关癌症”。就在2015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式 界定酒精为“致癌物质”,与烟草齐名。她解释说,尽管酒可以分为红酒、啤酒和白酒等不同种类,但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当酒精在肝脏中分解时,会产生有毒物质 乙醛,从而损害细胞DNA,引发癌变。比如在肝脏内,乙醛会导致肝细胞生长速度超常,可能因此发生基因改变,最终致癌。酗酒与乳腺癌之间也存在明显关联。酒精会改变性激素水平,尤其对雌激素干扰较大,增加了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临床肝病学负责人尼克•谢伦教授表示,能够致癌的饮酒量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多,而是只要一周一瓶红酒就会让女性患乳腺癌风险增加10%。此外,酒精还会降低人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引起细胞和肠道内壁变化,继而引发肠癌。

癌症患者的生存策略:置于死地而后生(六)

有研究发现,熬夜,会增加患癌风险。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目前发现了可以解释此风险增加的关联。在人类和大多数其他生物体中,由光支配的生物钟,通过控制细胞活动来调节人体生理的关键方面,这些细胞活动包括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在小鼠研究中,MIT的研究小组发现在控制细胞生物戒律的基因中,有两个基因也具有作为肿瘤抑制的作用。这些肿瘤抑制基因的丢失,无论是通过基因消除还是正常的光/暗循环导致的破坏,都将使肿瘤的侵袭性变强。“如何扰乱生物戒律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扰乱之后似乎会推动肿瘤发生,”这是麻省理工学院科赫研究所发表于7月28日《细胞新陈代谢》上文章观点。

尽管世界上已经公认,癌症不属于不治之症,但是一直排在死亡率疾病的前三甲之内。而且,癌症造成的心理压力也远远大于其他疾病。所以说,癌症直接和间接地对身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心理压力大也是一个诱发因素,它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科学家把十只小狗分成两组,一组放在安逸的环境里,另一组不停地被制造焦虑感,半年以后心理压力大、焦虑感强的一组,6只里4只得了癌症,解剖发现T细胞活性下降。说明心理压力是诱发癌症一个很重要的外界因素。

癌症患者的生存策略:置于死地而后生(六)

假如没有癌症、没有死亡,让人戒烟、戒酒、不熬夜,那就难上加难了。经常劝说病人戒烟,他们往往会说,戒饭可以,戒烟难。相反,癌症病人戒烟就容易得多了。曾有一个老烟民,已经62岁,从8岁就开始抽烟,每日烟不离手。查出有肺癌3个月来,就一根烟也不抽,我问他为什么不抽?他说,哪个不想活呢!这也是死亡的恐惧,也是死亡的警示作用!

癌症病人几乎是所有病人群中,依从性最好的,是因为癌症或者是死亡,促使他们反省,悔过自新,改变过去的不良生活方式,战胜疾病,赢得新生。正如清华大学教授、作家格非说:“死亡其实是忌讳,但也不得不面对。西方有一句名言,我们其实在准备死亡,在学习死亡。我觉得中国也这样,死是生的一部分。今天社会里面构成最大反省力量的就是死亡。如果死都不能让你反省的话,你说还有什么?很多人都说我是悲观主义者。我觉得悲剧是人生的底子,人总是要死,要失败,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才会展开自己的生命和情感。”

癌症患者的生存策略:置于死地而后生(六)

因生与死相对应而存在,对死亡的思考自然离不开生的对比。生死本属自然循环,既要重视,又无需太过在意。俗话说:生又何欢,死又何苦。善待生活者,不惧生死;悲观者,死生又有何意义。一般规律,求生是人的本能,就象是上帝早已编好的程序;求死则通常为弱者的放弃心理。若死亦不怕,生又何惧。所以,善待生活,善待自己。世间最恐惧的事情莫过于死亡了,你连死的勇气都有,还有什么能难倒你呢!

所以,死亡是对活着的最后总结与宣判,珍惜当下,少留遗憾,坦然接受。细心的人会发现每一个婴儿初生之时都是攥着拳头哭泣,说明要开始一生的奋斗,而描写走向终点的人多用含笑九泉,撒手人寰,说明一生的艰辛与困苦已经结束,正是这份坦然与释怀才能让逝者安息,生者奋进!

癌症患者的生存策略:置于死地而后生(六)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