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GDP向下,實際GDP走平——尋找經濟中量的指標

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

文:申萬宏源宏觀 李一民

結論或投資建議:

國家統計局公佈2018年6月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1.9%,P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4.7%。數據顯示6月份物價環境整體穩定,但市場擔憂三四季度PPI回落,同時經濟承壓。我們的數據模型同樣指向PPI回落,下半年存在下行至2%的可能性,但我們認為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名義GDP上,實際GDP仍可維持韌性。2016年至今,二者走勢分化,主要在於價格影響。

實際GDP維持充分韌性的證據在於,名義GDP與實際GDP增速的分化在於GDP平減指數。尤其在2016年以後,名義GDP增速上行,實際GDP增速6.5-6.8%相對穩定。GDP平減指數呈現上升趨勢,2017年一季度上升至4.61%。最高時的名義GDP增速比實際GDP增速高4.84%,名義GDP與實際GDP增速的分化在於GDP平減指數。針對GDP貢獻較大的行業做對比,名義GDP與實際GDP的偏離主要是由工業和建築業造成,而其他服務業的名義GDP和實際GDP趨勢一致。

2016年後經濟經歷一輪小週期,主要體現在價格因素,因此2018年表現出的數據回落也更多體現在名義數據上。我們重點關注本輪小週期中的庫存數據的表現,發現2016年後剔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存貨增速與名義存貨增速背離明顯。對比2010、2013年小週期來看,本輪小週期實際存貨增速十分穩定,高低點差值僅為3%。綜合以上兩點,2016-2018年,中國經濟在底部整固特徵明顯。

在年中報告《兩船並行》中,我們提出名義GDP向下,實際GDP走平高頻跟測上,大家很重視中觀指標,尤其是“量”的指標和“價”的指標同等重要。具體來看,工業增加值做過平減,雖有“規上”樣本的干擾,和實際GDP表現穩定,韌勁十足。2016年三季度起,發電量和水泥產量表現較為平穩,高爐開工率、汽車半鋼胎開工率和PTA開工率雖有所波動但表現穩定,與實際GDP趨勢一致。從上述指標平穩變化可看出,2018年以來各項指標的上升趨勢為實際經濟增長提供支撐,實際GDP不會明顯回落。

工業企業利潤將隨名義GDP回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主要由價格因素驅動, 2016至2017年上半年PPI的回升帶動了新一輪的經濟上行,企業利潤增速呈上漲趨勢,工業增加值與工業企業利潤分化明顯。未來PPI回落,可能會造成工業企業利潤出現下行壓力,而工業增加值大概率會保持穩定。因此我們更傾向於判斷,2018年下半年PPI下行會導致名義GDP下行至9.5%附近。但實際GDP仍在6.6-6.8%區間保持充分韌性。2016-2018年,中國經濟在底部整固特徵依舊明顯,不必過度擔憂投資數據的下行。

正文:

國家統計局公佈2018年6月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1.9%,P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4.7%。數據顯示6月份物價環境整體穩定,但市場擔憂三四季度PPI回落,同時經濟承壓。我們的數據模型同樣指向PPI回落,下半年存在下行至2%的可能性,但我們認為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名義GDP上,實際GDP仍可維持韌性。

1. 實際GDP維持充分韌性的證據

2018年一季度GDP平減指數下滑明顯導致名義GDP的下行,而剔除價格因素影響的實際GDP增速表現平穩。

2009-2013年名義GDP與實際GDP相關性依舊良好,2013年至今,二者走勢分化,主要在於價格影響。尤其在2016年以後,名義GDP與實際GDP增速逐步分化拉大,名義GDP增速上行,實際GDP增速相對穩定,GDP平減指數呈現上升趨勢,2017年一季度上升至4.61%。最高時的名義GDP增速比實際GDP增速高4.84%,名義GDP與實際GDP增速的分化在於GDP平減指數。

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

2016年之後經濟經歷一輪小週期,本輪小週期走強主要體現在價格因素,因此2018年表現出的數據回落也更多體現在名義數據上。

我們重點關注本輪小週期中的庫存數據的表現,發現剔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存貨增速與名義存貨增速背離明顯。實際存貨增速採用PPI做平減剔除名義價格因素得到。2016年6月本輪小週期開始,PPI與庫存增速的走勢基本一致,原材料和產成品的漲價推動PPI上升,繼而推動產成品存貨增速的上升,然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存貨增速卻比較平。2017年2月與名義存貨增速相差7.3%,名義存貨增速與實際增速背離明顯,意味著本輪小週期在上行階段更多體現在價格行為,沒有太多明顯的主動生產行為。

本輪小週期的名義庫存數據於2017年4月-2017年10月間見頂,PPI與名義庫存增速同步回落,而實際存貨增速呈現底部運行的平穩趨勢。隨著2018年後續由於PPI價格因素回落,預計名義庫存也會有所回落,導致的名義值與實際值的背離將有所弱化。

這裡我們不排除價格上行導致部分補庫存行為,但對比2010、2013年小週期來看,實際增速波動並不明顯。2010年,實際存貨增速由年初的0.29%上升至2011年9月的17.13%,高達16.84%。2013年8月,實際存貨增速為7.89%,2014年8月上升至17.18%,差值為9.29%。對比來看,本輪的小週期實際存貨增速十分穩定,高低點差值僅為3%。因此我們更傾向於判斷,2016-2018年,中國經濟在底部整固特徵明顯。

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

2. 名義GDP向下,實際GDP走平

分行業來看,2016年後名義GDP與實際GDP的偏離主要是由工業和建築業造成,而其他服務業的名義GDP和實際GDP趨勢一致,未受到價格變動的影響,說明本輪小週期工業和建築業在上行階段更多體現為價格行為,而沒有太多明顯的主動生產行為。

2016年後的工業實際GDP趨於穩定,工業名義GDP隨著GDP平減指數的上升而快速上漲,2017年一季度上漲至14.43%。2016年二季度開始,建築業實際GDP呈現下滑趨勢,至2017年三季度下降至4%,而建築業名義GDP隨著GDP平減指數的上升而上漲,至2017年二季度上漲至12.2%,表明工業和建築業的名義GDP和實際GDP的分化主要由價格因素驅動。

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
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

3. 經濟中“量”的指標好於“價”的指標

高頻跟測,大家很重視中觀指標,尤其是“量”的指標和“價”的指標同等重要。具體來看,鋼鐵、水泥、煤炭等的均價、CRB指數、南華商品指數、庫存受到“價”的影響,更偏名義GDP。發電量、耗煤、鋼鐵等產量、開工率則更偏“量”的指標,可以作為實際GDP的參考。工業增加值採用價格指數縮減法剔除價格因素,也可作為經濟中有效的量化指標,也要注意規上樣本的影響。

工業增加值和實際GDP表現穩定,韌勁十足。2017年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出現小幅上漲,其它時期均較為平穩,說明經濟中實際指標受2016年庫存小週期的影響較小。2016年4月份,限產行業工業增加值急速下降,而其他行業工業增值相對平穩,二者分化愈加明顯。

2018年一季度工業增加值為6.8%,與2017年第四季度增速相比上漲0.2%,工業增加值的穩定增長意味著總體經濟表現良好,2018年4、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數據分別為7.0%和6.8%。2018年一季度實際GDP增速為6.8%,二季度不會明顯回落。

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

2016年三季度起,發電量和水泥產量表現較為平穩,與實際GDP趨勢一致,2018年第一季度水泥產量出現大幅下滑。2016年三季度開始,水泥產量增速平穩,與2015年相比增速基本一致。2018年2月,產量出現小幅度上漲,隨後雖有所波動但整體仍呈上升趨勢。 2016年二、三季度,發電量呈較大幅度上漲,後續表現平穩。高爐開工率、汽車半鋼胎開工率和PTA開工率雖有所波動但表現穩定,2018年呈上升趨勢。2017年起,PTA開工率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10月份高爐開工率儘管有所下滑但隨後逐漸回升趨於平穩。從上述指標平穩變化可看出,本輪庫存週期的上行期並非經濟中實際變量的拉動。另外,2018年以來各項指標的上升趨勢為實際經濟增長提供支撐。

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
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

4. 工業企業利潤三季度後隨名義GDP回落

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主要由價格因素驅動,工業增加值與工業企業利潤分化明顯。工業增加值是剔除價格因素的實際變量,走勢與實際GDP基本一致,工業企業利潤與名義GDP走勢趨同,因此工業增加值可以近似代表剔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工業企業利潤。名義價格上行會直接體現在企業賬面利潤上,財富效應會推動相關經濟活動轉向積極,2016至2017年上半年PPI的回升帶動了新一輪的經濟上行,企業利潤增速呈上漲趨勢,而此時工業增加值出現小幅度下滑,工業增加值與工業企業利潤分化明顯。

未來PPI迴歸低位,可能會造成工業企業利潤出現下行壓力,而工業增加值大概率會保持穩定。

因此我們更傾向於判斷,2018年下半年PPI下行會導致名義GDP下行至9.5%附近。但實際GDP仍在6.6-6.8%區間保持充分韌性。2016-2018年,中國經濟在底部整固特徵依舊明顯,不必過度擔憂投資數據的下行。

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

相關研究:

名义GDP向下,实际GDP走平——寻找经济中量的指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