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公布本省海蜇回捕情況

今年我省共放流傘徑10毫米以上海蜇苗種8.34億隻,同比增加46.43%。經過1個多月的生長,渤海於7月15日開捕,山東半島南部海域於7月20日開捕。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7月30日,全省累計投入海蜇回捕漁船1868艘,回捕海蜇8933噸,同比增長 0.15%,創產值6966萬元,同比增長19.98%。從開捕後生產情況看,今年我省海蜇總體資源量較去年同期相當,但資源分佈不均,不同海域產情差別較大,且個體規格較去年同期偏小。

截止到7月25日,渤海回捕海蜇3115噸,同比增加74.29%,產值3266萬元,同比增加88.25%,與常年相比仍屬於資源較差的年份。渤海海蜇主要分佈在渤海灣南部的濱州以及東營北部近海,開捕後一般單船日產在200公斤-1500公斤,最高日產達5000公斤,規格在2公斤/只-10公斤/只,鮮蟄卸港價格5元/公斤-12元/公斤。萊州灣海域因受海月水母和霞水母旺發的影響,海蜇資源量較少,開捕後一般單船日產30公斤-100公斤,最高日產達300公斤。

截止到7月30日,山東半島南部海域回捕海蜇5818噸,同比減少18.38%,產值3700萬元,同比減少11.23%,屬於資源一般年份。山東半島南部海域海蜇主要分佈在丁字灣以東的海陽、乳山、文登等放流海域,開捕後一般單船日產在500公斤-1500公斤,最高日產達10000公斤,規格在2公斤/只-10公斤/只,鮮蟄卸港價格7元/公斤-12元/公斤。

總體來看,今年影響我省海蜇回捕產量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部分海域有害水母旺發,影響了海蜇的攝食與生長;二是因走政府採購程序,延誤了海蜇的最佳放流時間,海蜇入海生產期較短,個體偏小;三是今年放流海域水溫較往年偏低2-3℃,影響了海蜇的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