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市場將催生數家物流業巨頭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7月24日公佈了2018年上半年物流運行數據,全社會上半年物流運行總體緩中趨穩,新興物流領域發展迅猛,物流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來看,在“互聯網+物流”的推動下,我國的物流行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結合了傳統產業與新興科技的“互聯網+物流”,近年來已經改變了傳統的物流生態,令這種行業不斷創新升級。傳統模式的物流是物品的空間移動,即從發件人手上運送到指定的位置上,用戶無法對整個物流狀態進行監控,這種情況在互聯網科技的融入下已經大幅改善。如今,在物流不斷與互聯網+融合的過程中,物流業的功能不斷提升,以果蔬、水產物流為例,物流業通過新技術在保險、溫控、包裝等環節的技術提升,令物流運輸在市場中更具備競爭力。也就是說,物流行業已經從純物流向科技型、綜合型產業進行了轉型升級。

物流行業要與互聯網、大數據更好的結合,需要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要繼續加強與政府的溝通,這是因為我國物流產業發展上存在諸多的問題,例如在政府方面的相關法律、制度還不健全,也比較缺少政府的引導及支持,無法將有利的產業政策最大化發揮。

二是要進一步挖掘市場需求,也就是要通過大數據提升物流用戶的體驗,需要物流行業積極建立相關信息平臺以實現物流大數據的共享,對企業所需的物流信息進行系統整合,在已有的物流系統內根據大數據提前做好資源協調,提升為用戶的服務效率,並通過其它信息整合創建的新方式實現物流產業的創新管理。

三是實現自我提升。“互聯網+物流”的關鍵在科技創新,例如便於用戶追蹤的產品衛星定位系統,可以實現大數據收集和分析的雲計算平臺,可以自動分揀、運輸的智慧物流系統等,已經成為物流產業必須的配備。此外,培養專業、科技型物流人才,將更有利於提升物流產業的科技建設、運營服務和產業發展。

在發展的過程中,競爭激烈的物流行業近年來不斷受到資本、互聯網巨頭青睞,物流企業不斷獲得投資。在技術並不發達的物流時代中,由於競爭者數量少,市場需求並不旺盛,人們對物流的要求也不高。進入電子商務時代後,人們通過互聯網的跨區域購物需求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認為物流蛋糕越來越多,因此也參與進入了這個市場。根據市場規律,進入某一產業的企業數量大幅增多之後,一是會出現優勝劣汰的情況,二是會出現大魚吃小魚的合併、兼併情況。從行業良性發展的角度來看,物流行業未來會有資源加速聚集的趨勢,催生數家物流業巨頭。

第一是信息資源的整合,我國物流行業面廣線多,不同物流企業涉及到的企業、物流供應鏈有所不同,雖然各企業物流秩序有序但整體而言還比較散亂。雖然大數據平臺可以對產業數據、信息進行整合,但在各企業有所隔閡的情況下無法做到所有的信息資源共享。通過大數據對信息進行分析,已經成為物流管理的重要一環,通過收購、兼併具有大量信息資源的物流企業,有助整合、分析更多的大數據,實現物流產業中的強強合併,從而為物流系統注入更多的動力。

第二是物流佈局的整合,物流企業所運送的產品之所以能夠送到多地,是因為這些地域已經建立了屬於該物流公司的收發中心,即進行了物流空間佈局。從物流空間發展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都有非常大的市場,多企業之間實現物流空間佈局,可以實現物流運輸從線到面的擴展,建立更為強大的物流網絡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和社會分工的不斷髮展,通用物流的狀況並不完全適用於某種單一產業的物流發展,很多專業物流已經在服務於有差異、有特殊物流需求的細分化行業中。

對於一些細分行業而言,該行業從業者精通於該產業的生產製造,但並不一定清楚產業產品的儲運情況,有可能會導致產品在運輸環節中存在包裝浪費、運送不合理、信息不對稱等方面的問題,這不利於使用物流的用戶。另一方面,由於有些行業委託的產品有嚴格的要求,若是物流公司在這方面缺少熟練的運送經驗,譬如因為沒有固定、時間拖延、暴力搬運等問題導致委託的物品出現高損壞率,又將對物流公司造成打擊,同時也不利於物流用戶。

從用戶體驗和經濟效益等企業關注的角度來看,專業物流不僅要有足夠的物流運送能力,還要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並通過相應的物流運送系統來實現物流用戶所委託產品在運送、倉儲、配送等環節中處於安全、高速、可監控的狀態。也就是說,物流企業需要根據企業產品的特點,制定符合該專業的作業指導標準、服務指導標準、運行及監控方法,建立有利於該專業的物流運輸網絡,採購、配置相應的物流運輸設備,並通過大數據以及科技創新,在專業物流過程中實現科學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實現更優的經濟效益。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