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很多人学计算机都选择去美国

这个问题从几个方面来说吧:

1、文化底蕴

首先来说,从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开始,到伯纳斯·李提出万维网理念等等这一系列成果和进步,你会发现都在英语的世界,并且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国。不管是C语言和Unix操作系统的诞生,到后来各种语言与操作系统百花齐放,这些几乎都发生在美国。这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就好比说书法,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中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而这些都属于英语的世界,这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香港的教育和印度工程师教育(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这么好的原因。

同时很多教材和文档都是英文版的,并且你会发现即使有译本很多时候也缺少原版的那种意思。国内很多教材例如“多少天搞定系列”、“多少天突破系列”简直是一团乱麻,并且类似于谭浩强教授的那本“C神书”笔者不能说是误人子弟,但却是不是特别好。笔者当年看了几张感觉匪夷所思、原理也讲不清楚并且漏洞很多。当然老先生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计算机教育届泰斗还是值得所有计算机人尊敬和爱戴的。

其实归根结底是文化底蕴上的差别。

2、教育环境

计算机科学从一诞生之初就是自由、开放、创新的象征,那么一个相对自由民主教育创新的国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育强国的特质。而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教育大国而并非教育强国,当然这也跟我们13亿人口的国情密不可分,同时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自由、开放的精神,这一点上我们国庆如此毕竟还不能是一个绝对民主、言论自由的国度。

在国外孩子从小可以做更多课业之外的兴趣活动,他们更多的也教一些课外的技能知识,而不是像国内一样更多的是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只能做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动手较差,计算机教育则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

除此之外,美国拥有更多的优秀的高校、名教授和顶尖科学家。计算机四大名校如Stanford有高德纳和约翰麦卡锡这样的泰斗人物;MIT出了多少例如和等这样的名著;UC Berkeley打造的BSD成为了FreeBSD以及Mac OS的基石:CMU拥有最早的计算机学院,CMM能力成熟度等众多软年工程领域的标准都是她制定的。二阵里面UIUC,Cornell等等都是计算机很强的大学。

除此之外科学领域,一手打造了Unix和C语言的K & R;自由软件之父、缔造了GNU Emacs、GCC、GDB等众多经典的RMS;人工智能和Lisp之父约翰麦卡锡;算法鼻祖高德纳等等泰斗级的人物数不胜数!

这无疑保证了极佳的教育环境。

3、国民经济

这句话不管你怎么理解,但事实确实存在。中美人均年收入差了6倍多,计算机互联网行业由于这几年发展迅速已是最小但还是差了4倍多,但人均可支配收入足足差了近12倍!

所以中美经济环境的发展是有差异的,老美在很多年前每个家庭几乎都有PC、汽车了,而我们国家至今家庭电脑拥有量估计也不到一半,7亿中国网民一半以上是因为当年小米爆发,廉价智能机普及的原因。这也是美国为什么移动互联网温和而中国移动互联爆发的更本原因。

所以在美国很多小孩子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接触到编程,像比尔盖茨、拉里佩奇、扎克伯格、杰克多西、亚伦斯沃兹等等家庭环境都比较优渥,都是很小的时候接触计算机编程的,而国内对于大多数孩子不仅没有这个条件,即使有了这个条件,你敢不务正业去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各种补课补习班你有时间?

4、文化熏陶

美国网民甚至包括类似于笔者这种国内的老网民,会习惯用email,习惯于Google,而国内很多互联网用户连email是什么的时候已经被培养出了用手机号注册账户。那么这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美国人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接触到Unix,Linux,Mac OS等等设计哲学,甚至很多人会更多的使用Emacs,Vim等难度较高的软件,不要以为这是耸人听闻,很多不是码农的外国人也用这个,比如笔者就见过一个学经济的Emacs写文章!而国内除了极少数的笔者这样码农会用谁会花精力去学这些东西,由于历史原因Windows是更多人的王道,有几个人知道sudo?有几个人知道rm -rf?安装软件都是·exe点一下,删除都是右键等等,而这其实也潜移默化影响到计算机机的培养。笔者估计很多用Windows都没用过cd、都不知道ping,甚至很多计算机专业的用Windows写Java连个环境变量都配置不好,更别说用Emacs、vim甚至是其他文本编辑器,直接eclipse、idea或者NetBeans开始写。

其实这种文化熏陶很有用的,你的环境很多时候决定了你的习惯,决定了你的方向和高度。

4、就业环境

从仙童八叛徒到乔布斯、比尔盖茨,再到贝索斯、拉里佩奇,再到扎克伯格,再到如今炙手可热的特拉维斯、Brian Chesky和埃文斯皮格。你会发现美国的计算机行业,几乎每一个企业出来都是技术的革新者和领导者。而国内包括BAT有多少企业是自己的模式?可以说99%都是模式创新的结果,不过好在政策庇护和人口红利的双重庇护,使得这些企业可以很好生存,否则Google、Facebook、Twitter等进来估计国内企业会很不好过。

计算机行业要发展,必须要成为技术的创新者而不仅仅是使用者。硅谷神话,万货商店,不作恶,被咬过的苹果,爆发的微软,车库文化等等,其实这背后意味着自由、创新。美国的计算机行业文化正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精英向往。

5、包容与自由

最后在谈论一些包容与自由。美国历史不算长,文化积淀没那么深厚,如果一定要说,那么美国是一个包容的、移民文化加成很高的、自由民主、言论自由的国家,她鼓励创新倡导革命,而这些是计算机行业最不可缺的。他们可以骂自己的政府、骂自己的总统、甚至反对,但是你能感受到这自由民主下是美国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自己的国家。这一点对技术发展很有帮助。

放眼国内,其实你也会发现包容性好的、开放度高的城市互联网行业往往比较发达。笔者是在上海念的大学,几年下来明显感觉到上海的孤傲的、清高的、快节奏但包容性太差,所以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上海互联网发展会差很多。安居客、点评被兼并了,盛大、久游、巨人和九城衰落了,快钱被控股,阿里逃离上海回到杭州了等等,现在上海本土孕育的企业携程算是老大了,除此之外饿了么发展挺好。

但对比其它城市,深圳、广州向来是国家窗口,包容性非常好,深圳有华为、腾讯、大疆、华大基因、随手记、迅雷、微众等等,这些要么是上市的巨头,要么是独角兽,广州同样有唯品会、微信、网易等等。再看帝都,百度、小米等等更是数不胜数,杭州现在更是阿里、网易、美丽联合、挖财等众多企业的根据地,甚至是厦门都有超越上海的趋势。

所以一个城市的包容性、自由和开放性太重要了。上海开放做到了可是没有做到包容,因此即使比起杭州、深圳在教育和人才上占有优势但是最终结果却比不了杭州、深圳。而反观美国在这些方面简直做得太好了,为了吸引国外人才无所不用其极,移民政策、绿卡,最重要的是给科研工作者最好的科研环境,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纯粹的科研人越来越跑向美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内学术界的乌烟瘴气和官场做派有关 。因为科研工作者需要的是更加纯粹的科研环境。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也就这几个原因。唯一希望的是未来我们会有更好的科研环境,更加开放自由的创业氛围,更加优秀的教育体系,并且大力鼓励例如头条、APUS、大疆等本土模式,用更加优秀的科研环境吸引海外优秀的留学生回归祖国,同时也推进教育改革,编程从娃娃抓起不是一句空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