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填報志願了,這幾個概念你得懂

人們常說,報志願堪稱第二次高考:有的同學壓線被名牌大學錄取;有的同學考出了超出一本線不少的好成績,最終卻因為志願填報失誤只能遺憾進入二本院校。

馬上就要填報志願了,這幾個概念你得懂

什麼是“平行志願”?“投檔線”與“省控線”有什麼區別?如何根據“位次”確定適合自己的院校?月底就報志願,各種名詞你是不是還傻傻分不清楚?要想科學填報高考志願、讓十年寒窗不留遺憾,行動的第一步就是先弄清楚這些基本概念。

平行志願如何投檔?

大部分省(市)普通高校錄取除本科提前批和專科提前批外,其他批次均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

簡單說,平行志願是一種投檔錄取模式,指考生在同一錄取批次同一投檔時間段中,填報的多個並列的院校志願。如省或市在本科一批的平行志願中設置了A、B、C、D、E這5所院校志願,這5所院校不是第一、第二……第五層級上的關係,只是從前到後的自然順序,它們之間是並列關係。

平行志願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即將同一科類某批線上,按考生投檔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確定考生的位次,然後按考生的位次逐個檢索考生所填的5個志願院校。一經檢索到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投檔到該院校,平行的後續志願即終止檢索,一輪投檔即告結束。

馬上就要填報志願了,這幾個概念你得懂

平行志願流程圖平行志願流程圖

投檔線和省控線,傻傻分不清楚?

投檔線也叫院校調檔線或校線。院校在該批最低錄取控制線的基礎上,根據當年本校公佈的調檔比例、考生報考人數、考生分數和本校在該省市的招生計劃確定。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調檔線,同一院校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省份的調檔線都不相同。其中已錄取考生中最後一名考生的成績就是該校當年在該省的投檔線即校線。

省控線即常說的錄取分數線,是指各省份招生主管部門(省教育考試院或招辦)根據高校招生計劃、考生人數、成績分佈,按照一定比例(常見的為計劃的1.2-1.32倍之間)所確定的高校錄取最低分數。一般按批次劃分,如一本分數線、二本分數線、三本分數線、專科分數線。低於這個分數的考生不得填報志願,高校也不得錄取,因此被稱為省控線。

投檔線與省控線的關係是,考生高考成績總分達到了省控線(分數線),具備了填報志願的資格,但填報的志願未必達到某志願院校的調檔線。由於每個院校所報考生的人數多少不同、考生分數分佈不同,投檔線也就各不相同。

馬上就要填報志願了,這幾個概念你得懂

位次比分數線更靠譜

毫無疑問,各種分數線是考生和家長在志願填報中最關注的內容,不過,相比分數線,位次的參考價值更大。

所謂位次指的是考生的高考成績在全省中屬於哪個位置,它更直觀地反映大學在某省份歷年的錄取情況。根據位次選大學,才能科學填報志願,更準確地選擇考生能力範圍內最理想的專業和大學。

使用新浪“升學幫”APP,只需輸入分數、位次,即可找到適合自己水平的高校。

我們以2018北京文科李同學為例。李同學結合平時成績和高考發揮,預測成績580分,打開APP一分一檔表功能查詢2017年的位次,大概2647名。

馬上就要填報志願了,這幾個概念你得懂

在升學幫輸入省市、分數、位次,APP為其智能推薦了37所“保一保”院校、17所“穩一穩”院校和6所“衝一衝”院校。

馬上就要填報志願了,這幾個概念你得懂

報志願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各種基本概念、基本信息,出分前不瞭解,出分後全家愁破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