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

中午12:50,时集镇杨大庄村的杨先生家中,正在边吃饭边和家人聊天的杨先生,突然不说话了,手中的食物也掉到了地上,短暂的惊慌之后,家人快速把杨先生抬到床上躺好,迅速拨打了120。

12:52,县医院的120接警员接到电话,根据家属提供的不说话、偏瘫情况判定为脑血管病,立即派出经验丰富的脑血管病急救医生、护士出诊。

13:16,120车到达杨先生家中,接诊人员迅速协助家属将杨先生抬上救护车,就在疾驰的救护车上,接诊医师详细查看病情:此时杨先生已经处于嗜睡状态,大声呼唤后可以睁眼,喉中勉强能发出声音,含糊不清,双眼球向左侧凝视,不能向右侧转动,右侧胳膊、腿都是僵硬的,右上肢勉强可以活动,右下肢完全不动,NIHSS评分是18分。(NIHSS评分是国际通用的脑血管病严重程度的量化评价指标,最高分为42分,分数越高,病情越重;<6分,很有可能预后良好,>16分,很有可能死亡,每增加1分,预后良好的可能性降低17%)。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到院后需要马上脑CT检查明确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如为脑梗死,必须尽快溶栓治疗,为什么要溶栓?溶栓有哪些风险?医生逐项向家属交代清楚,而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护士在车上,吸氧、协助患者摆体位,快速准备抽血物品,在颠簸的救护车完成了抽血,紧急监测血糖, 抽取了血常规、凝血四项。短短20分钟的车程,医护人员已经和家属良好沟通并完成溶栓前的准备工作,大大缩短了时间。

13:41,120车到达县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越过挂号及交费环节直接去CT室进行了脑CT检查。

13:44,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家属怀着迫切的愿望在溶栓同意书上签了字。13:50,国际通用的静脉溶栓药物阿替普酶按照体重计算出的标准剂量注入杨先生血管中,随后其余剂量通过静脉泵匀速的泵入。

宁津县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

就在应用阿替普酶后的10分钟,也就是14:00,杨先生睁眼了,说话了,右侧胳膊、腿都能动了。

宁津县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

14:50,杨先生精神状态良好,口齿伶俐,四肢活动灵活,NIHSS评分0分(表示完全恢复正常)。用杨先生自己的话说,刚才不能动,不能说,恍恍惚惚的感觉周围好像很多人走动,现在,啥感觉也没有,我好了。

宁津县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

15:44,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杨先生进行了脑磁共振检查,提示脑内存在小面积梗死灶。据内四科主任、县医院溶栓治疗小组组长、我县公认的脑血管病专家杨春杰说,如果不及时溶栓,根据杨先生发病时的严重程度,肯定是个大面积的梗死,有致命的危险,磁共振检查从影像学的角度证实了溶栓治疗的有效性。

目前,杨先生正在后续治疗中。纵观杨先生的救治过程,12:50,杨先生发病;12:52,家人拨打120;13:16,120车到达杨先生家中;13:41,120车到达医院;13:44,脑CT检查;13:50,开始静脉溶栓治疗;14:00,溶栓治疗显效;14:50,溶栓药物应用完毕,完全恢复正常。神奇的速度、神奇的治疗效果,离不开环环相扣、争分夺秒的救治流程,离不开医护人员的高超的医疗技术,离不开完善的管理措施,更离不开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的良好沟通、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宁津县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

时间就是大脑。患者从发病到抵达医院的时间越短,在“时间窗”(<4.5小时)内救治的效果便越好。脑梗死的患者救治每延迟1分钟,就会死亡190万个脑细胞。而且这些死亡的脑细胞是不可逆的。人们往往对此病认识不足,未及时就医而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县医院卒中中心启动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以争取患者在时间窗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挽救生命;并通过电视台、微信、下乡义诊、发放宣传资料、基层医生培训等多途径在全县范围内宣教,在此,呼吁一旦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应该迅速拨打5232120,送往有溶栓资质的医院,以免后悔终生。

宁津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