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黄花香满天

塞上黄花香满天

带着丰收的喜悦,瓜园村的村民们肩扛一筐筐鲜嫩黄花走在田间。

塞上黄花香满天

西坪镇种植大户张科晾晒鲜黄花。

塞上黄花香满天

吉家庄村民正准备将收获的黄花蒸熟。

塞上黄花香满天

云州区三利农产品公司内,工人们正将鲜黄花塑封。

塞上黄花香满天

机械化的黄花加工生产线。

塞上黄花香满天

工人分拣处理刚烘干的黄花。

塞上黄花香满天

吉家庄农牧合作社内,张圣伟为晒干黄花贴标签。

塞上黄花香满天

农场工作人员介绍用黄花制作的面膜。

塞上黄花香满天

高高的秤砣扬起了村民的致富希望。

塞上黄花香满天

大同火山黄花田园综合体内,两名女孩用手机记录美景。

塞上黄花香满天

7月31日,来自非洲尼日尔的25名游客畅游黄花基地。

塞上黄花香满天

随处可见的广告牌直观地向游人展示着“黄花之乡”的特色。

塞上黄花香满天

游客在“忘忧农场”内尽情享受采摘黄花的乐趣。

塞上黄花香满天

游客游走在蓝天白云黄花间,感受着特色乡村旅游的多彩景致。

塞上黄花香满天

素有“黄花之乡”美誉的大同市云州区,将黄花的丰收演绎出大同火山音乐节、书画摄影展、黄花宴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7月的大同市云州区晴空万里、花香四溢。在湛蓝的天空下,朵朵绽放的黄花似精灵般随风舞动,将这片塞上沃土点缀得如诗画般美丽。黄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元素,具有清炎、健胃等功效。而地处大同市东郊的云州区,由于火山喷发后的富硒土壤条件,让这里所产的黄花味道更加鲜美。

特色产业敲开致富大门

已有600年黄花种植历史的云州区素有“黄花之乡”的美誉。目前,全区黄花种植总面积达到15万亩,盛产期的黄花5万亩,总产值达5亿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贫困户通过种植黄花、土地流转收租以及合作社打工等方式,收入不断增加,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

西坪镇唐家堡村的张科就是第一批通过种植黄花富起来的人,“我种黄花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这些年看着自己的生活一步步变好,我是打心眼里高兴。”张科告诉记者,之前他自己只是种植玉米等一些普通的农作物,两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让这个只有微薄收入的贫困农家入不敷出。后来,他响应区里的号召,第一批投身于黄花种植,几年下来生活大为改善。“去年靠种植黄花,我年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这不,脱贫致富了,给儿子操办了婚礼,还给家里添置了不少像样的家具、家电呢。”张科指着家中崭新的家具高兴地对记者说。

多元发展创建合作平台

种植黄花是朝阳产业,但是要想提高收益,系统种植、科学营销就成了一个必须要攻克的难题,成立农业合作社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吉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猛的脑海中。2016年,他与张圣伟、刘志峰、刘志东等人一番畅谈沟通之后决定返乡创业,很快,几个年轻人融资300多万元成立了“吉家庄农牧合作社”,开始流转本村农民土地种黄花。从最先的1500亩到现在的5000亩,他们将黄花浓厚的香醇气味播撒到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这边热火朝天,那边也不甘落后。在数十里之外的瓜园乡、瓜园村“园沃黄花专业合作社”内,村党支部书记李成正在指挥着受雇的贫困户们加紧采收黄花。由他牵头的合作社种植着1500亩黄花,不同于别处的是,在这里受雇采摘黄花的140余人中有120余人都是贫困户,李成告诉记者,为了让贫困户尽早脱贫,合作社以每斤1.5元的采摘工钱付给他们,这个价格是高于市场平均价的。贫困户李德忠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家里农活不多,我们一家3口人都来这里采摘黄花,一天下来大概能摘350斤左右,这样下来工钱就有600多元,整个采摘期我们能增收2万多元呢。”

多管齐下带热观光旅游

针对丰富的黄花资源,云州区颁布了一系列保障黄花产业做大做强的有力政策:设立黄花天气预报台;为黄花种植户们增设黄花种植保险;新建配套设施,黄花种到哪里灌溉机井就打在哪里,观光柏油路就铺到哪里。随着政策的有效落地,云州区的黄花产业也逐步成熟、壮大起来.。

完善的产业链条让这里的人们因此而变得富庶,也成为“黄花之乡”旅游产业的“报春鸟”。时下,该区正举办首届“大同黄花”丰收活动月。一批批的国内外游客接踵而至,让云州区旅游业收入直线上升。大同黄花开摘仪式、大同火山音乐节、黄花论坛、农副产品展销、“云州情韵”书画摄影展、百名作家大同黄花采风、黄花宴、“黄花飘香”群众文体活动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又将黄花丰收的延伸经济发挥得淋漓尽致。金针绽放,百里留香,丰收的黄花为云州人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韵味,也为他们在致富的道路上增添了数之不尽的金色希望。(转载自 山西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