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手机依赖症”,用法律解决有无必要?

中小学生的“手机依赖症”,用法律解决有无必要?

最近,关于中小学生手机问题的新闻频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一项针对留守儿童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显示,“手机带娃”成为新的痛点。调查数据表明,在贵州、安徽、江苏等留守家庭集中地区,接近42.7% 的12到16周岁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超过77.3% 的孩子经常用手机上网。不少农村儿童的上网时间高于城市儿童。

另有新闻报道,9岁男孩沉迷手机游戏不做作业,被母亲轻拍提醒后报警,称遭到家暴。

还有相关报道,11岁女孩自去年9月份以来,频繁在美拍直播平台充值打赏,共计消费7万多元。

类似报道很多,它们都在表达一个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那就是中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比较严重,社会各界也在讨论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在为此做着努力。

据新华社报道,7月底,法国出台法律下了禁令管理中小学生手机使用问题,规定 3-15 岁的全日制学生,不能在学校里使用手机,就算是休息时间或者就餐时间也不允许。

中小学生的“手机依赖症”,用法律解决有无必要?

消息一出,又引起了一众讨论,开始衡量,是否中国也可以借鉴立法管理的手段?

关于手机问题,比起国外的强制性手段,我国还是偏重于学校和家长的引导,只是学校设立相关惩戒管理制度并实施。

并且可以看出,学校“简单粗暴”的没收、砸机等处理方式,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也更容易引发“后遗症”。比如学生私有财产的问题,家长的不理解,或者加重学生的逆反行为等。

因此,有一部分网友很是支持立法禁手机,认为手机对中小学生的危害不容乐观,要管理就应该从严,在法律层面做出明确的态度很重要。

可是,我们还应该想到的是,在法律上作出的硬性规定,对于这些并没有很强法律观念的孩子来说,是否真的有效呢?

立法之后,还是需要将监管的工作转移到学校和家长。立法无疑会使学校的禁止工作多了一层保障,但是实施手段会有很大的改变吗?

而且,即使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熊孩子”们的自制力也无法因为法律而提高,所以立法的效果很难保证。

如果学校禁手机,可能加重学生在学校以外对手机的依赖。又或者,禁了手机,学生做出其他不利于学习的行为。

所以,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立法禁手机可能是矫枉过正了。

中小学生的“手机依赖症”,用法律解决有无必要?

状元君认为,中小学生的“手机依赖症”确实要管。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解决手机问题的症结并不是要不要立法,而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将精力放在学习和更有益的活动上。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所以,无论立法与否,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做好解决问题最根本的两件事:

  • 第一,从孩子入手,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手机以外的爱好。
  • 第二,从课堂入手,用更吸引孩子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将注意力转向学习。

对于中小学生校园禁用手机的立法问题,大家是怎样看的?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