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铁亦如歌

岁月如铁亦如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社会主义新中国扬帆起航,青海建设百业待兴。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一大批复转军人、知识青年、干部、工人和农民舍身为国,开赴高原,吹响了走向西部、走向青海、建设柴达木的号角,开启了青海监狱事业发展、青海开发和建设的新篇章。青海监狱事业的发展,见证了老一代监狱工作者创造的卓越功绩,彰显了无私无畏的崇高奉献精神。他们的奋斗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精神传承和弘扬是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为使青海监狱系统广大民警职工,始终秉承老一代监狱工作者的光荣传统,始终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青海监狱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贡献重要力量,青海监狱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摘录“青海监狱老干部回忆录”文章,带你走进“激情似火的年代”......

岁月如铁亦如歌

岁月如铁亦如歌

刘学科

岁月如铁亦如歌

【作者简介:刘学科,1945年参加革命,历任副大队长、副科长、科长等职务,1984年离休。】

在家赋闲的幸福日子里,每当想起过去的事情,心中就充满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四十年的革命生涯,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交给了我深爱的监狱事业,为之奋斗,无怨无悔!

1945年,年仅15岁的我参军到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二旅第36团(贺龙的部队),成为一名革命战士。由于在战斗中表现英勇,1946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吃了不少苦,先是抗战,后来是解放战争,跟着部队转战南北,晓行夜宿,吃糠咽菜,在铁马冰河、枪林弹雨中磨炼自己。在一次战斗中我的右腿被炸伤,至今每逢阴雨天气还隐隐作痛。那段戎马生涯为我以后的光辉岁月奠定了坚实基础。

岁月如铁亦如歌

1958年我响应党的号召,从部队转业到了水电厂。水电厂当时叫做“西宁新生第二砖瓦厂”,那时我28岁。我记得很清楚,1958年6月28日那天,一辆马车从二干校即现在的汽车制造厂所在地一路颠簸将我拉到了第二砖瓦厂。50年代初期的水电厂是一片荒滩,一大片坟地夹杂着几小块麦地。1955年建厂时政府下通告让住户迁坟,56年3月干部、犯人正式进点,一面搞基建,一面生产。起初干部犯人都住帐篷、打地铺,饱受日晒、风吹、雨淋之苦。后来才盖起了土坯房,但没有瓦,一下雨就漏雨。1958年我到厂里时住的就是无瓦的土坯房,条件已经算是好多了。那时厂里从浙江调入了2000名犯人,而厂里只有14个干部,急需充实干部队伍。从内地调入的犯人,绝大多数是反革命犯,还有部分本地犯人。这些犯人中一部分有文化、有技术,但体质差,调来青海后不大适应青海的气候,不习惯吃青稞面,不适应手工制砖的重体力劳动,大多不安心改造,悲观、逃跑思想严重,因此压在干部身上的担子非常重。当时监狱下辖三个工区(即现在的大队或监区),一个工区有三个中队,我所在的工区有四个中队,我任工区主任,工区内含制瓦队、机房、土窑队。一共有35个窑,烧窑需要煤,买煤要到西杏园车站去,那么远的路程,没有车,就想尽办法到处借车去拉煤。那时的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路况十分糟糕,自行车都难以行进。有句自嘲的话叫“坐上汽车就如在大海里坐船”。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厂里生产的砖瓦质量在省内是数一数二的,只是运输不便多少制约了销量。当时砖瓦总产量最高时可达2000-3000多万块。日产量3、4万块。为了提髙产量,干警们每天不到晚上12点不回家,有时日夜生产,就一直坚守在工地。1959年我所在的工区受到了劳改局的表扬,被评为先进集体,那两年的砖瓦生产的确很辉煌。到了1960年水电厂更名为省监狱。由于国家的基本建设减少了,砖瓦生产下马了,大批犯人被陆续调出至各个农场,留下的少部分犯人也改为种地。面对三年自然灾害,厂里有600亩地,每年可以收获些粮食蔬菜,加上喂猪、养禽,勉强度日。干部同犯人同吃同劳动,吃的也就是青稞面糊糊而已。为加强困难时期的监管工作,干部对罪犯的思想改造工作做得十分细心。艰苦的岁月,广大干部团结一心,任劳任怨地完成了困难时期的各项改造和建设任务。

岁月如铁亦如歌

1966年由于工作需要,我调至巴仓农场,一直到1972年,和同志们一起经历了艰苦卓绝战天斗地的开发农场的奋斗过程。我当时在巴仓水渠大队,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干部、工人家属都住在台上,离各个中队很远,最远的中队相距十几里地之遥。有些干部一家人一年也团聚不了一次。为了安抚稳定干部职工的情绪,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自行决定:只要不跑犯人,不影响生产,自己能解决居住问题,就可以将家人接到队上来。这一擅自做主的“土政策”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各中队于是纷纷自行搭建棚屋、帐篷。就这样,家属们都有了住处,那个冬天还算过得去,尽管青稞面糊糊很稀,喝完碗底全是沙子,但民警职工的情绪好转了。家属们住处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孩子们需要学校。我又决定建立帐篷小学,从各中队抽调有点文化的干部任教,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个小学校挺不错呢,当时我的大儿子从西宁来还上了几天课。1972年我又调回了水电厂。当时砖瓦生产恢复了,主要生产的水轮发电机组除内蒙古外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口碑很好。我们生产的水轮发电机从55千瓦、75千瓦、125千瓦到以后的250千瓦,在全国反映都很好,最大的两台是630千瓦的。水电厂最辉煌的时代就是这段时光。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砖瓦需求量猛增,厂里就主要以生产砖瓦为主了。

我这一生没有做什么大事,只是任劳任怨地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我说这些是要后人承传革命传统,为青海监狱事业的发展再创辉煌。今天的人们是幸福的,要珍惜呀。

岁月如铁亦如歌

(摘自青海监狱老干部回忆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