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未來沒有城中村,「廣漂」該何去何從?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記得有一位初來廣州的北京朋友曾跟小編吐槽過:“來到廣州真的被嚇到,這裡居然有這麼多村屋!我在北京從來沒見過。”

這位朋友口中的“村屋”就是城中村。同作為一線城市,與北上深不同的是廣州是唯一一座在中心城區仍保留著大量城中村的城市。據不完全統計,廣州有304條城中村,居住人口近600萬,其中,外來人口約500萬,村域面積共716平方公里,佔地相當於新加坡的國土面積。

城中村

數百萬“廣漂”夢開始的地方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正是因為城中村的存在,“廣漂”們才能在廣州落下腳跟。外來務工人員、剛畢業的大學生,甚至是那些在廣州周邊有房,但因上下班時間成本過高而不得不在市區租房的房貸族都會被城中村低廉的租金、物價、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城中村彰顯了廣州的城市包容性,無論你工資多少,你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合適價位的房子。即使城中村的街道髒亂差、外露電線遍佈各處、房間陰暗潮溼、人口密度極大,但這裡卻是數百萬人“廣州夢”開始的地方。

可是,城中村也在慢慢消失

廣州自2009年以來就採取“全面改造”和“微改造”相結合的方式,對現有的城中村進行逐一改造。數據顯示,據此前政府公佈的數據,自廣州啟動“三舊”改造以來,截至2017年11月底,廣州市已批覆舊村改造項目42個、面積19.28平方公里。其中,獵德、楊箕等8個村已完工,橫沙、潭村等17個村正在建設。今年年初廣州市城市更新局公佈了廣州2018年城市更新年度計劃,廣州至少有18條村(或村的部分經濟社)被納入全面改造計劃。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但對於居住於城中村的“廣漂”來說,城中村改造就意味著漲房租。如潭村、楊箕、林和、獵德在全面改造後租金翻了5-9倍。獵德村在改造前,40平方米的一房一廳租金在1200元/月以內。改造後,珠光新城國際中心一套49平方米的單間租金已達9000元左右一個月。

“城中村本就是給收入低的人住的,

不需要改造。”

一張貼在深圳富士康廠區的《致富士康員工的公開信》揭開了城中村改造的矛盾。

據第一財經報道,近日萬科進入富士康在深圳龍華工廠北門的清湖新村改造,富士康的員工在廠區張貼《致富士康員工的公開信》指出,目前清湖新村單間租金達到了七八百元一個月,已佔據工資的三分之一,而被萬科改造後租金要大幅上漲。富士康員工要求漲工資,跟上房租的漲幅。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隨著房企業務的轉型,萬科、碧桂園等房企巨頭已看到了“長租房”未來的發展空間,這次深圳萬村改造項目正是萬科踏入城中村的第一步。企業從房東手中將房子整棟租下來,改造成精裝修的長租公寓,在這一過程中,城中村的住戶需要進行騰退,為企業的改造讓步。

雖然房租每年都會漲,但自萬科入駐城中村以來,房租漲幅已經遠超從前。由於要配合改造進行房屋騰退,城中村房屋供應量減少,但租房需求卻沒有下降,供需的不平衡導致周圍城中村租金猛漲“兩個村的人都到這個村來了,房子一下就不夠住了,條件好一點的三房一廳租金從三千多漲到五千多。”大梅沙村的住戶老田說道。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而改造後的房租更是不敢想。“萬科做改造有成本投入的,改完房租肯定要漲。打個比方,兩公婆打工每個月收入五六千,以後房租最少都要一千多,誰住得起?”老田反問,“低收入者不需要那麼好的房子。到時誰還在這裡打工?生存不了。”

矛盾突顯

“廣漂”該何去何從

“長租房”、“公租房”或許就是未來落腳的地方。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租賃市場規模已超1.3萬億元,預計2030年我國租賃人口將達2.7億人,市場規模將達4.2萬億元。目前,廣東、浙江、北京、上海分別有47%、41%、37.2%、38.3%的城鎮家庭通過租賃解決居住需求,租賃市場的規模和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接近。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對於中高收入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為了工作必須要留在大城市,但大城市的房價他們望塵莫及,他們對生活品質有一定的要求,一輩子住在髒亂差的城中村絕不是他們所追求的未來,因此“長租房”的概念便應運而生。7月7日人民日報發文《貸款租房,叫好還要叫座》,其中提到了“長租社區”、“個人房租貸款”、“落實租購同權”等概念,可見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已經被納入了國家方針;許多房企也早已將眼光放至“租賃性住房”這塊香饃饃上,如碧桂園的品牌公寓項目“碧家”和年初萬科在北京推出的首批企業自持租賃房。“租房代替買房”、“長租房”、“長租社區”或許會成為未來年輕人“紮根”在廣州的主要方式。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中低收入者的租房問題或許就需要公租房來解決了。近日,廣州再推4720套公租房,月租金多在20元/平方米左右,多為單間和一房一廳戶型,總租賃期最長不超過10年,需由單位整體租賃。7月10日開始,廣州市住保辦正式受理用人單位申請公租房。

那低收入的外來務工人員

就該離開大城市嗎?

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都無法像大學生一樣,住城中村只是一個過度,對他們來說,只要留在廣州,就離不開城中村。他們從未奢望過能在大城市買房,等到老了幹不動了,兒女長大成人了,錢也掙得差不多了,他們就會回到自己的老家安享晚年,但若城中村消失了,在工資不變的情況下,他們可能就要提前結束他們的“廣州夢”。而一個城市的發展固然不能離開低收入人群,他們是每一座大城市的奠基人,是支撐起這座龐大金字塔的“底座”,也是最龐大的群體,

他們的租房需求正是城中村改造的最大矛盾。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因此小編認為政府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應當考慮到改造的合理性以及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應當將規範城中村租金、將微改造作為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方式並且給予外來務工人員一定的租房補貼,這樣既能降低改造成本,也能為低收入人群留下一個容身之地。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但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家就與房子劃上了等號,房子似乎就是中國人生存的信仰。在高昂房價、限購措施的多重壓力下,想要在廣州買房的確是非常不容易,多少人為了一套房咬著牙在大城市奮鬥一輩子,為了一套房幾代人要掏空錢包。雖然國家不斷的倡導“租購併舉”,但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租房仍然只是暫時的,買房才是最後的歸宿,只有在房產證上實實在在寫上了自己的名字時,才是真的有了“家”。想要國人能完全接受“租房安家”,可能還需要等一等,再等一等。

在不久的將來

廣州會有一盞燈為你而亮起

人民網

了不起的廣州

羊城晚報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