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呂不韋編了本書,懸賞千兩黃金求刪減,卻無人能改得動一個字

呂不韋是戰國末期秦國的大商人,他有著非凡的投資頭腦。有一次,他到邯鄲經商,見到了在趙國生活的作為秦國人質的王孫子楚。呂不韋憑著多年經商的頭腦,認為子楚“奇貨可居”,於是出重金資助他,並遊說秦太子安國君的寵姬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嫡嗣。

後來,莊襄王子楚即位後,馬上就封呂不韋為文信侯,相當於相國之位。三年後,莊襄王得病去世,赫赫有名的秦始皇贏政接了王位,呂不韋又被尊封為仲父,操縱著國家大權。

商人呂不韋編了本書,懸賞千兩黃金求刪減,卻無人能改得動一個字

網絡配圖

當時的社會流行養士之風,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養著數千名的門客。呂不韋自然也不甘於落後,也招來三千文人學士,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什麼樣的人兒都有。呂不韋給他們優厚的待遇,讓這些門客在平日裡為他出謀劃策,以鞏固他的政權。

呂不韋養門客和別的人養門客的目的完全不同,別人養門客那只是為自己服務的,而呂不韋養門客是真為秦國儲備人才的。在呂不韋執政期間,其實是做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不但是內政實力大增,而對六國不斷用兵,大大削弱了六國實力,秦國綜合有了很大提升,為嬴政統一全國做了充分的準備。他所作的這些貢獻,不僅對秦國貢獻極大,其實對後世的中國貢獻也極大。

位極人臣的呂不韋,一直羨慕能夠著書立說、名垂千史的人。他也想出那麼一兩本書,也好青史留名。可自己是商人出身,沒有那麼深的學識。這些問題都難不倒聰明的呂不韋,他自有妙計!呂不韋把他的門客聚到一起,讓他們寫出各自的所見所聞所感,最後由挑選出的幾名做文章的高手來刪定、整理、歸類,然後編集成二十多萬字的《呂氏春秋》。

商人呂不韋編了本書,懸賞千兩黃金求刪減,卻無人能改得動一個字

網絡配圖

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不韋認為自己編的這本書,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這本書為呂不韋在秦國執政做了理論基礎,而《呂氏春秋》在後世中國文化思想上也是有極大的影響力。

為了顯示《呂氏春秋》的精要和獨一不二,呂不韋在咸陽公開發布此書,然後大為宣傳:只要有人能夠增域減少—個字,就賞賜千兩黃金!消息一出,頓時人潮湧動,前來觀看的人成千上萬。很快,一個多月過去了,卻始終沒有人能夠站出來,改得動一個字。呂不韋非常得意,下令抄錄全書傳送各地,他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商人呂不韋編了本書,懸賞千兩黃金求刪減,卻無人能改得動一個字

網絡配圖

《呂氏春秋》在當時被列為了雜家,其實,這個“雜”不是雜亂無章,而是兼收幷蓄,博採眾家之長,用自己的主導思想將其貫穿。以黃老思想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呂不韋寫此書不僅僅是為了裝大牌蒜,現在看來,其實呂氏春秋不僅僅一字千金,更是一部治國安邦的奇典。可惜秦始皇並未按《呂氏春秋》說的來做,也許做了,秦國就不會那麼短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