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改变的方向是什么!

职称是一名教师能力和资历的体现。中国教师职称评定的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高级、特级职称的要求非常非常高。因此,虽然水平高的教师未必职称高,但职称高的教师大多水平高。奇怪的是,现在很多教师对评职称的热情都不高,而且越是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越不想评。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教师职称改变的方向是什么!

一、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

评上高级每月工资只涨两百元,评上中级更少,但教师为了评职称而付出的精力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却不可计数。

以魔都为例,2016-2017年上海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条件中规定评高级教师必须以下条件:

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

2.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3.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

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4.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在指导、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5.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支教经历

简而言之,一名中级职称的教师要参评高级,必须同时具备六大条件:班主任工作成果突出+教学业绩显著+科研成果显著+带教成效显著+本科以上学历+支教一年以上。其中科研成果必须是五年以内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或者出版的与业务有关的专著。

能具备这六大条件,够资格参评高级教师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各校乃至各区县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为职称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结果评上后在收入上仅仅增加了两百元。这种制度是否会打消很多好老师参评的积极性?

二、工作强度大,缺乏准备的时间精力。

评高级不是想评就能评的,而且最好是准备充分“一枪头”评上。因为根据魔都人社局2009年的文件精神,对去年未通过今年再次申请的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获奖,或者科研项目立项及完成,或者独立撰写并出版专著。

而要“一枪头”评上高级必然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这期间很难兼顾到日常工作。如果一个教师连年带高三,那么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准备。因此就需要学校给予理解和支持,适当调整参评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强度。

三、求全思维阻碍了专才教师的晋升。

上文我总结了在魔都评高级需要具备六大条件,他们分别属于德育、教学、科研、带教、支教五大领域。要求在所有领域都取得显著成绩,反映出评审制度要求教师往全能方向发展的理念。但事实上能做到全能吗?有必要全能吗?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但其他领域成绩平平的教师就不优秀了吗?

一个人的手指尚且有长短,个人能力有长短更是正常不过了。有些教师喜欢课堂教学,有些教师擅长班级管理,有些教师适合做科研。一个人只要能扬长避短,在工作职能范围内取得突出成绩就应该被认可。要求全能的结果必然埋没很多优秀的专才,并滋生个别假冒的全才。

综上,我认为教师职称评审改革需要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大幅提高并拉开收入差距,提高教师评职称的热情。

二、学校将教师职业发展纳入学校建设,给予评审年教师一定的照顾。

三、革新评审理念,取消中级职称评审制,改为考核合格即直接获得,高级职称评审制度要开拓专才教师晋升的道路。

如果您认同本文,请“点赞”、“评论”或“分享”,以让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