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智慧:谈心(济公活佛)

佛学智慧:谈心(济公活佛)

【前言】

常言:“身者心之器,心者身之主”。你们想不想主宰一身行为的心呢?

心的总论:

1、心要空、意要静,不为外物所扰,不为牵挂所动。

所谓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不动心可以达到仙佛的境界。不动气可以达到圣贤的领域。故多心自增挂虑,疑心自造困扰。

心念一起百欲俱生。志一动摇,万事皆休。

2、所以你们要时常‘关心’自己,才能‘开心’。

关心—关闭一切邪恶之心念。

开心—敞开一切正思惟之心扉。

关什么呢?

贪心、妄心、嗔心、痴心、邪心、偏心、骄心、疑心。

开什么呢?

善心、诚心、正心、真心、赤心、虚心、敬心、信心。

3、圣人求道在求心,凡人求道在求神。故不识本心,不能明心,不识本性、不能见性。如果不识本心,学道无益,不明本性,学法无得。

4、心有善恶之心、觉迷之心、理欲之心、正邪之心,故圣人能从善去恶—明心。

5、性者真我:所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双面人’。

这一面是假体、假我,也就是感情之我、意识之我。

另一面是自性的真我、真人,知觉是光明,充满圆善。

众生因有贪念、妄想,故轮回转,烦恼执著,故为重担。修道人凡事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敞得开、放得下,‘舍得’才能解脱包袱。

凡夫妻恩子爱舍不得离。脾气毛病舍不得改。功名富贵舍不得放。金银钱财舍不得花。舍不得就是重担。

俗云:无担一身轻。

佛云:放下一切便能止观,知幻即觉,觉即离。

止:安静、安祥、定静。观:用定静去领悟。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歇即是止,即是舍。止心即彼岸、息心即涅槃。儒曰:止于至善。师尊曰:心要休息。因休是止、休止。息是休虑、静观。

6、修行就是修戒定,以伏心欲。修慧观,以断心妒。故悟至理以明心,多坐理以收心。去私欲以养心,戒酒色以清心,达到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也就是修道人的特性。

其实人没有名利是无法生活。(修道人只是轻重、淡泊的差别。)

【今后的目标】

悟通道理,可以了解人生。识透是非,可以看穿得失。行而不知,是谓愚。知而不行,是谓慢。做不到不说,是心内的道德。说得到,做得到,是行为的道德。

佛学智慧:谈心(济公活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