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7.28,对唐山人来说,是平凡却不普通的数字。

42年前,历经过这一天的人,永远不会忘记那场浩劫。而青年一代,或许只能通过珍贵的史料来了解那段艰难的时光。当然,一些影视作品,也能让人随着镜头重回过去......

以唐山大地震这段历史为背景的影视文艺作品不在少数,例如:冯小刚2010年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香港著名演员袁咏仪主演的电视剧《无情海峡有晴天》、李雪健主演的电视剧《唐山绝恋》、纪实电影《英雄战震灾》等。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电影海报

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一起回顾的,是一部于1979年拍摄的剧情片《蓝光闪过之后》。该片是国内最早反映唐山大地震的剧情类电影,片中为还原真实震灾还插入了唐山震后的影像资料,与剧组十分用心搭建的震后残垣模型一起,营造了真实震撼的灾难效果,极具代入感。《蓝光》上映后一度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1980年第3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工奖。

蓝光闪过之后 命运终向何方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邢惠明女儿生前最后一次演出

故事开始于一场盛大的露天音乐会,主人公邢惠明的女儿作为表演团的领舞在台上跳着轻快的芭蕾。此时的一切如往常安宁和谐,热闹的人群,孩子们的笑脸和舞动的身姿,台下的鲜花和掌声,没有谁能想到翌日的黎明,命运终向何方……

晚会结束后,人们同自己的家人一起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盛爱萍的父亲许诺她一定在五天后回来给她过10岁的生日,并且送给她一条蓝色的裙子作为生日礼物;医生庄静娴与她的恋人小孟互诉衷肠,许下在下一个春天就结婚的“春日之约”;煤矿工人郭师傅嘱咐完大儿子照顾弟弟便去值夜班了......这温馨美好的一切,永远定格在了蓝光闪过之前。

正在人们熟睡之际,一道蓝光划过死寂的黑夜,地震毁灭了一切。邢惠明在一片废墟中醒来,遍寻不到家人,只找到了女儿最爱的红裙子;庄静娴望着一片废墟呆滞地流泪,爱人小孟杳无音信,脑海中臆想婚后的旅行,然而一切已成迷惘。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痛失亲人的他们开始一起救助地震孤儿,并组建了“育红学校”。在国家与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灾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临时成立的育红学校也即将搬到新的校区。主人公们也完成了自己人格上的成长,并且帮助地震孤儿们走出了失去亲人的梦魇。鲜花再次开放,庄静娴遇见了自己大难不死的恋人小孟,他们的“春日之约”又可以继续下去了。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地震孤儿有了亲人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灾难后再次重聚的恋人

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比如为了照顾地震孤儿而加入育红学校的老奶奶、为了救出工友而放弃生的希望,最终不幸遇难的矿工郭师傅等。

《蓝光闪过之后》一经上映反响热烈,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甚至一度成为“地震”的代名词。这部电影时至今日依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光是电影中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善”和大爱,还有影片中展现问题角度的全面,这些也被当今的观众们津津乐道。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模拟真实的大地震

影片在地震前设计了几组“暗示镜头”来增强不祥和压抑感。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地震前的异象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地震前动物预警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蓝色闪光

影片对唐山震前异象进行了细致地描绘:当日天气很热,夜里忽然就刮起大风,吹起了窗帘;打起了雷,出现了“闪电”;原本温顺的动物变得焦躁不安,鱼跃犬吠;骇人的蓝光从天际闪过,林林总总,终示浩劫。这处灾难的酝酿,为影片蒙上了一层紧迫的压抑感。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影片对震后人们的心理创伤也特意设置了一处情节来表现。一天晚上打雷,孩子们瞬间惊醒。纷纷乱跑,庄静娴只能大声告诉他们这不是余震,然后跑出去寻找孩子,在漫天的大雨里和他们相拥。这是影片对震后人们的心理状态一处十分细致、写实的描摹,灾难伤害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肉体,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

五块钱粮票的天崩地裂

四十年前的国产电影能展现出什么样的灾难特效?《蓝光闪过之后》给出了答案。虽然当年没有电脑CG技术,但其模拟的震灾场景和营造的氛围在今天看来依旧撼动人心:天塌地陷,跳楼逃生的人们被下坠的重物活活砸死;大地开裂,逃生的人落入缝隙,宛若堕入地狱,种种惨像只是真实灾难中的冰山一角。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地震中的火灾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震后的断壁残垣

相比电影《唐山大地震》大场面的震撼塑造,《蓝光》则更注重细节的展现。据老一辈人回忆,唐山大地震后,全国各地普及防震、抗震知识,北京、天津一带因为余震的缘故人心惶惶。该影片上映距大地震不久,在放映时吓坏了不少小观众,至今仍有评论称这一段给童年留下了阴影。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震后百态浮世绘

支离破碎的家园、悲痛的生者、鲜血流淌的伤者、麻木的孤儿、奔波在救灾一线的解放军……这些人物组建了整部影片的脉络。作为一部诞生于70年代末的主旋律影片,《蓝光》不仅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还将“自救、互助”的大义精神融入其中,迎合了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蓝光》的叙事角度是群像式的,影片通过展现四组家庭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来凸显出“天灾无情”。《蓝光》也绝非单纯叙事,恰恰相反,它所展现的角度是全方位的:失去亲人后的悲痛、灾后救援时的人性光辉、重建时的坚韧、安抚震后孤儿们的内心创伤……描画出了一副震后百态浮世绘。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人们排队领取救济粮

红色让人感到炙热和温暖,表现出热烈和生气勃勃;蓝色呈现出忧郁和哀伤,寓意冰冷和沉寂,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就通过这两种颜色,暗示主人公的命运。开场时邢惠明女儿穿着粉红色裙子是她人生中最后的光辉,通过音乐会、红裙女孩、鲜花等预示着这座城市“盛大到了极致”,盛极则必衰。盛爱萍的生日礼物,那件蓝色的连衣裙则预示着那哀伤的结局。她的父母注定参加不了她10岁的生日……

五天后,当盛爱萍穿起那件热烈的粉红色裙子的时候,我们便知道,她再次有了亲人。这些在震后强忍着伤痛互相扶持的人,都是彼此的亲人。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蓝光》采用前后照应的结构,首尾是两场盛大的聚会;结构十分完整,逻辑自洽,还善于利用道具来渲染气氛和抒情比如:影片中的粉红色裙子、灯、烙饼等。

美好的演绎 时代的遗憾

影片的基调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大无畏精神,但对于人物的塑造过于“伟、光、正”,情节推动也较为生硬,不过这些都是时代局限。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电影《蓝光》以唐山大地震为蓝本,在剧情上虚构了一座重工业城市——燕南市,规避了政治背景,有部分演绎。相较于7.28,电影中每个人的结局还算圆满,恋人重聚,老人领养孩子有了新的家庭,孤儿被国家抚养并享受良好的教育,但实际情况远比艺术作品要来得残酷。简而言之,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是现实主义,后半部分更像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摄影家王文澜,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新闻采访,“7.28”报道也是他的代表作。在他的镜头下,震后的唐山人并没有表现出电影里的那份坚强与乐观。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一张摄于7.28大地震后的照片 王文澜 摄

“当时应该只能拍正面宣传的,抗震救灾的,意气风发的那种,大家伙都充满信心的,而像那种人性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悲痛、忧伤,当时就很少去表现。当时还是偷偷摸摸按了一张。在后来的很多影展、画册也都没用过这张。”——王文澜

这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竟然成为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开往希望的校车

肉体的伤疤可以愈合,但心灵的创伤永远不能痊愈,影片最后孩子开心的笑脸也许只是当时人们的希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