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死后700年,赵家一武将远胜赵云,却侮辱赵家声誉,遗臭万年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云死后700年,赵家一武将远胜赵云,却侮辱赵家声誉,遗臭万年

个人综合《后汉书》和《三国志》来看,赵云武功高强,不容置疑。当初,荆州刘表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众十余万退走江陵。曹操知道江陵有不少军事物资,害怕被刘备占据,就亲率5000虎豹骑,一日一夜奔袭三百里,追至当阳长坂,将刘备击溃,乱军之中刘备弃家小,带张飞、诸葛亮、赵云等十余骑退走,路上赵云单枪匹马杀回长坂坡,在曹军当中杀了几个来回。

刘备在死的时候把国家交给了诸葛亮,属于公。将家里人尤其是刘禅交给了赵云,属于私。从这种安排上来看,刘备对于赵云的态度倾向于近臣,而不是肱骨之将。也就是说刘备给赵云的任务不是开疆拓土,而是保护好刘家血脉及后方安定。这其实从赵云前期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来。

历史上的赵云是病死的,而且是在兵败被贬,多年没有出征之后, 郁郁而亡的。赵氏一族,在蜀汉还有不小的影响,故而《三国志》、《演义》、《华阳国志》等史籍均有详细记载,只是并不轰轰烈烈,所以大家印象不深罢了,不过我还记得央视《三国》里诸葛出师前,忽闻赵云病亡,老泪纵横那一段。

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于关张位居第三。但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实际上,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赵云了。总之赵云忠肝义胆,重情重义,而且武艺超群,可谓是德艺双馨。赵云死后700年,赵家一武将远胜赵云,却侮辱了赵家的声誉,遗臭万年。

赵云死后700年,赵家一武将远胜赵云,却侮辱赵家声誉,遗臭万年

他死后赵家平静了700年,突然又出现了一个武将,赵延寿,虽然也姓赵,但是和赵子龙并没有什么关系。当时的常山一带是属于后唐的国土,所以这个赵延寿便投身于后唐做了一名武将。和赵云相同的是,赵延寿也是身手了得,武艺过人。虽然行军打仗十分了得,但是作为后唐的臣子,他却完全没有尽到一名臣子的责任。在君主受到危险时不仅不舍命相护,反而想要浑水摸鱼的捞到点好处。

赵延寿(? —948年),本姓刘,镇州(今河北正定)人,后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养子。少美容貌,好书史。初仕后唐,尚后唐明宗兴平公主,为汴州司马,迁汝州刺史,历河阳、宋州节度使;入为上将军,充宣徽使,迁枢密使,镇守徐州。长兴三年,加同平章事,出为宣武、忠武两镇节度使。

在后唐受到契丹铁骑的攻打时,赵延寿和他的养父赵德均收到命令前去抵抗。大敌当前,他们不但不想着保家卫国。反而自己在心里打起了算盘。他们竟然反过去要挟唐明宗,要唐明宗给他们分地。唐明宗大怒,拒绝了他们。然后他们两个就倒戈相向,投降了契丹。成了汉奸。赵延寿投降了契丹以后,竟然带着契丹的兵马去攻打自己的祖国。由于赵延寿之前在后唐做过将军。对中原的民情以及地势都十分熟悉。他靠这个攻占自己祖国的土地。受到了契丹皇帝的重用,封他做了契丹的燕王。

赵云死后700年,赵家一武将远胜赵云,却侮辱赵家声誉,遗臭万年

耶律德光在中原称帝建立大辽国后,也没有坐多久,一是不习惯中原的气候,但更主要的是中原军民反抗激烈,耶律德光害怕回不了老家,于是派人留守开封后,便急忙北上了,未到老家,便一命归西,回了另一个“老家”。

赵延寿见耶律德光走了,便趁机打着耶律德光的旗号,自任权知南朝军国事,这个官职就是临时的最高统帅。但被契丹新首领辽世宗耶律阮抓获,将他像原来一样押到草原,不同的是上次是他和父亲,这次是他一个人。或许是养父的召唤吧,赵延寿最后也死在了契丹。最终什么也没有捞到,反而然自己戴上了一顶汉奸的帽子,同样的武艺高强,同样的一表人才,但是赵延寿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无论在历史上什么样的朝代,降将都没有好下场,更何况一个汉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