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的經驗:分數不夠清華北大投檔線,如何才能被錄取!

“過來人”的經驗:分數不夠清華北大投檔線,如何才能被錄取!

“過來人”的經驗:分數不夠清華北大投檔線,如何才能被錄取!

今天內參君為大家分享幾個故事,這幾個故事有個共同的主題,就是清華北大學生的錄取經歷。 有人說,分享這幾個故事是讓我們羨慕嫉妒恨嗎? 其實,內參君是希望通過這幾個案例給廣大學生以啟示,讓高考之路不留遺憾。

我不是學霸,但我保送了清華

故事的主角曾同學生活在湖北省,高中就讀於武鋼三中,現就讀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僅看這幾條信息,你一定會感嘆:這是個學霸!

的確,能考清北的學生都是站在金字塔塔尖的學生。那在湖北省,究竟要多少分才能讀清北呢?

就今年的高考投檔成績來看,北大清華在湖北省的投檔成績如下:

“過來人”的經驗:分數不夠清華北大投檔線,如何才能被錄取!

而今年湖北省的本科一批次控制線為文科:561,理科:512

也就是說,湖北文科考生想要上北大,需要高於一本線111分,想要上清華,需要高於一本線112分;理科想要上北大,需要高於一本線183分,想要上清華,需要高於一本線178分。

退回到曾同學高考當年,即2015年,北大在湖北省的投檔線理科為683,文科為619,清華理科679,文科為619。

從以上數據基本可以得出結論:想要被清北錄取,理科至少要考到679分以上。

曾同學的成績如何呢?又是通過什麼形式被保送的呢?聽聽曾同學怎麼說:

其實我在各種考試時的成績一直集中在640分左右,當時老師們覺得我上個不錯的一本沒什麼問題,但是要上清北名校,差距還是比較大。

我從小的夢想就是上北大,並不想就這樣放棄。所以想要上北大,我一定要為之努力。經過老師的建議及學科興趣使然,我選擇了競賽課程。

其實,剛開始學習競賽的時候也是比較擔心,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一方面覺得競賽可以給自己很多成長的空間,另一方面,既然已經開始,就不想半途而廢。

只是比較欣慰的是,我在決賽是獲得了國家集訓隊的名額,保送了北大,這對於我來說真的是值得驚喜的事情,一方面圓了我的北大夢,另一方面在自己喜歡的學科上學有所獲。

通過曾同學的案例,內參君明白了一個道理: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思考到底什麼樣的標準是優秀,怎樣衡量一個人是否優秀?

但其實,優秀很重要,證明你優秀更重要!

曾同學用國家集訓隊名額證明了自己的學科潛質,成功被北大錄取,而那些苦苦掙扎於660、670分的學生難道不優秀嗎?並不是,而是他們無法證明自己足夠優秀,足夠匹配清北。

673寧鄉狀元落榜,667同學圓夢清華

2016年,湖南省寧鄉一中李同學以高考673分的成績摘得寧鄉理科狀元,而謝同學取得了理科667分的高分。他們的目標都是清北,按常理說,大家普遍認為狀元李同學完全沒問題,然而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最終李同學以幾分之差與清華北大失之交臂。

而667分的謝同學卻因為參加了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獲得了清華大學30分的降分錄取優惠資格,被清華大學錄取。

這個故事並不是為了讚揚謝同學或是為了同情李同學,內參君分享出來只是想廣大同學警醒。

新高考改革之後,高校的選拔越來越多元,“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傾向於以學生綜合素質為主要考察內容的自主選拔方式。

自主招生是高校對於高考制度的重要補充,以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及潛力的學生為目的,目前已經成為了清北等高校重要的選拔方式。學生在新高考改革的大潮下,應該勇於選擇更優的方式去奮鬥,而不是一成不變。實際上,自主招生是一種選擇,在高中升大學的這條路上,有人選擇靠裸分去拼搏,有人選擇考自主招生去借力。內參君並無權利去評論孰優孰劣,但是可以告訴大家的是:自主招生對學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對於成績拔尖的學生來說,自主招生是上名校的雙保險;對於成績中上的學生來說,自主招生是上名校的助力劑;對於成績中等的學生來說,自主招生很可能成為你逆襲的利器。

李同學和謝同學的案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雖然李同學的高考成績很優秀,但是選擇了裸分,謝同學選擇了自主招生,用降分錄取優惠贏得了清華的名額。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你在走的時候,別人騎著自行車,那他就會快你一步。

幸虧博雅20分,兄弟共同圓夢北大

2018年高考之後,江西的一對雙胞胎兄弟火了。葉瑞麒、葉瑞麟成了學校裡的名人,也成了其他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今年高考葉瑞麒、葉瑞麟兄弟分別考了660分和679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外語學院和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錄取。

有人要疑惑,哥哥的成績660正好夠北京大學在江西的文科投檔線,但是弟弟的成績與北大在江西省的理科投檔線相差10分,是怎麼被錄取的?

據瞭解,葉瑞麟同學參加了北京大學的博雅計劃,並且獲得了降20分錄取的優惠。

“過來人”的經驗:分數不夠清華北大投檔線,如何才能被錄取!

也就是說,葉瑞麟同學只要考到669分即可被北京大學錄取,而他的高考成績為679,足以就讀北大。

北大的博雅計劃及清華的領軍計劃都是高校的綜合評價人才選拔計劃,一般來說,入選的學生可獲得降10—60分,甚至降至一本線的降分錄取優惠。

自主招生相對而言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及潛質的學生,而綜合評價更多的是面向綜合成績較優的學生,很多家長諮詢內參君孩子沒有各類獎項,應該選擇什麼自主選拔方式?其實,孩子如果各方面成績較為平均且靠前,完全可以試一試綜合評價,入選的機會較大。

雙胞胎兄弟的故事告訴我們,高考這場戰役,你需要提前準備

倘若沒有提前參加博雅計劃,沒有入選各項計劃,那弟弟就無法與哥哥一同圓夢北大。

內參君解讀

每年的高考過後都會聽到很多故事:有考691分,卻落榜清華的鄭同學的故事;有年級第1名讀上交,年級第48名上清華的故事……

其實這些故事的背後都折射出一個相同的話題:新高考改革,錄取機制趨向多元,“一考定終生”的模式已經成為歷史。

據統計,自2015年開始,自主招生報考人數逐年遞增,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報考人數分別為16.2萬人、48.5萬人、60.6萬人、83.7萬人。然而相較於100多萬的高考大軍,自主招生的競爭還是小很多。

“過來人”的經驗:分數不夠清華北大投檔線,如何才能被錄取!

2018年,有6481人次在志願填報前就已經通過保送、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等方式,拿到了清北特招的“入場券”。其中綜合評價共入選3384人,佔比最高,達52.21%;自主招生共入選1700人,佔比26.23%。

“過來人”的經驗:分數不夠清華北大投檔線,如何才能被錄取!

這也就啟示大家,在大家都開始提前申請名校的時候,你還在靠裸分,那你就真的很可能被時代的浪潮裹挾而去。希望每一位學子都可以抓住高考改革的大潮,在多元的錄取方式中,尋得自己心儀的院校。

中高考請關注:北清霸學官網(北大清華狀元學習力培訓中心)

“過來人”的經驗:分數不夠清華北大投檔線,如何才能被錄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