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有些人洗白李鴻章?

滴滴答答的互擼娃


現在很有股為歷史反派翻案、否定歷史英雄人物的風潮。為李鴻章翻案只是其中之一。其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虛無中國歷史!為了通過否定中國教課書來打擊中國政府的公信度!為了攪亂中國人的是非觀!當然也有李家後人出錢出力為其先人洗白!也有為錢說話的人杜撰文章!

首先來說說洋務運動中李鴻章究竟是不是領袖人物。

為李鴻章翻案的人唱的最響的就是把李鴻章吹捧成洋務運動的領軍人物。然而是這樣麼?

在一二次鴉片戰爭中失敗後,興辦洋務“師夷長技以制夷”為當年朝野共識。僅說辦近代軍工曾國藩主辦的安慶內軍械所在1861年12月就已建立了;

曾國藩所倡導的作為近代化運動的洋務運動,要“師夷長技以制夷”,要“自強、求富”,都有著不可低估的進步意義。他開創了中國近代史上的許多個第一:他開辦了中國第一家近代軍工廠、製造出中國第一艘輪船、興辦起中國第一家大型多功能近代工業基地、建立中國第一個翻譯館、派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如此而享有“洋務運動的領袖”的美譽。

所以李鴻章洋務運動可以說是干將,但決不是領袖。

而近代海軍建設方面,左宗棠於1866年就籌建馬尾造船廠和馬尾船政學堂,左宗棠調走後由沈葆禎負責完成。先後造船40多艘、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福建海軍。

而北洋水師是在1875年5月30日清庭批准總理衙門所提方案,命時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負責籌建,至1888成軍。

而清庭亦成立總理衙門,由奕訢任事務大臣,經管外交、通商、海關、訓練新軍、同文館,同時經營修路、開礦、製造等事務。

李鴻章洋務運動中是做了不少實事,但把洋務運動的功勞歸功於李鴻章一人身上,並吹捧為洋務運動領袖,顯然是誇大其詞篡改歷史。

再來說說為李鴻章翻案的言論說:李鴻章所簽訂賣國條約是奉命行事,不得不為清庭背的黑鍋,所以不能說李鴻章是賣國賊。然而真是這樣麼?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李鴻章在日本投資就達數百萬兩白銀,其子李經芳在日本有三處洋行。而負責北洋水師動力煤等軍需供應的是李鴻章外甥。正是通過這種渠道,李鴻章父子舅甥與日本大做動力煤和大米生意,而甲午戰爭爆發後如此重要的軍需買賣都始終沒有停止。

甲午戰敗後,清庭無知的竟然按日方要求派李鴻章、李經芳父子為談判代表。以李鴻章、李經芳父子在日本有如此重大利益的人來談判,所以《馬關條約》能談成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遼東半島、賠款白銀兩億兩,後經三國干涉還遼中國又出了三千萬兩贖遼銀。可以說《馬關條約》給中國的損失還在《辛丑條約》之上。李鴻章很清楚談成這樣的條約回國根本無法交差,就與日本一起上演了被刺大戲。

再來說說《中法新約》中法戰爭時,法國因為對中國海上封鎖,可以說是把英美等其它列強都得罪了,英國拒絕法國海軍停靠香港補給休整。中法之間的陸上交鋒,法國也可以說是敗績累累,打的法國政府都快辭職了。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力主以放棄中南半島為代價與法國和談。這是奉命行事?這不是賣國?

我們再看看《中俄密約》,這更是李鴻章以以夷制夷為名,再三要求下,主動以中國東北利益鉤引沙俄,出賣中國東北利益所簽訂的賣國條約,並吃回扣三百萬盧布。這也是奉命行事,替清庭所背的黑鍋?

還有在左宗棠公率軍平定新疆判亂,又是李鴻章以加強海防為藉口力主放棄新疆,在重視海防第一人的左公面前說這種藉口,真是可笑。還是李鴻章在中方人員越權談判中喪失中國新疆主權的情況下極力主張就此放棄,為爭權打壓治政對手荒唐到如此程度,李鴻章何曾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心上?

更何況在庚子國難時,李鴻章挑頭與英國等列強勾搭領著東南督撫與其門生袁世凱成立所謂“東南互保”置身與國戰之外,至使只有少數軍隊抵抗列強入侵。身為國之重臣,如此行事,不是賣國又是什麼?

在此文中對李鴻章的大肆貪腐和擁兵自重就不再多說了,有興趣可以自己查資料或看我的相關回答。

所以,李鴻章是賣國賊這點可以說是鐵案如山,決不是那些別有用心之人所能為之翻案的。


史可見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李鴻章其實不過是個投機的政治家而已。

你說李鴻章不知道滿清不可救?

他當然知道,不然他就不會在庚子事變時候搞什麼東南互保,不參加和洋人的混戰。

你說李鴻章不知道光搞點洋務,不改變體制不行?

他當然知道,只是李鴻章知道體制是改變不了的,只能胡亂編組一些軍隊嚇唬敵人。

因為李鴻章的權力完全來自於慈禧太后的施捨。一旦慈禧太后認為他沒有利用價值,他就是曾國藩曾國荃的下場,回家務農。

你說李鴻章不知道滿清最終會滅亡?

他當然知道,朽木不可雕,滿清必將滅亡。

但為什麼李鴻章明知道船要沉了,卻維護這條船。

說白了,就是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實際上,李鴻章獲得了慈禧的信任,做了沉船長達20多年的北洋大臣職務。


說白了,李鴻章是為虎作倀,為了一己私利禍害國家民族。

所以李鴻章的後人也不用翻案了,中國大陸的歷史觀就不提,全世界任何一個華語區,對袁世凱和李鴻章的評價都是極低的。

說白了,作為一個聰明人,明知道滿清腐敗無能,禍國殃民,最終毀滅,還為虎作倀,幫助它多堅持幾年,以獲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是非常猥瑣了。

曾國藩好歹是為了這個湘軍團體撈錢,李鴻章則完全是為了自己。

更慘的是,李鴻章的淮軍除了內戰以外,外賬完全是外行。

甲午陸戰一潰千里,撤退速度比日軍追擊速度還快;黃海海戰還算湊合,之後讓北洋水師困守劉公島,為李鴻章保留一些在朝廷說話的本錢。結果北洋水師包括2艘鐵甲艦在內的的殘餘部隊,戰不能戰,退不能退,全軍覆沒,丟人之極。

李鴻章的後人不用翻案了,只要中國人還有智商,李鴻章就無法翻案。

為了私利維護一個腐朽朝廷之人,就是所有中國公民的公敵。


薩沙


洗白或者抹黑歷史人物,都帶有一些道德審判的意味,都會忽視歷史的一些事實。錢穆先生所講的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是一個較好地看待歷史的方式。

例如汪精衛成為漢奸,毋庸置疑,這是大是大非,但汪精衛早年的詩才,以及他在選擇求和時的歷史語境依舊值得我們去思考。再比如李鴻章,歷史課本往往會著重寫他簽字了《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以及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印象裡李鴻章起碼是個腐朽的反面人物。但李鴻章的形象遠比這種歷史豐富。

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

這是李鴻章年少時所做的詩,才氣境界均是上等,而李鴻章的人生卻有達成其中一二。雖無改變歷史軌跡的曠世才能,但李鴻章卻是一等一的人才,他所發起的洋務運動,創建北洋海軍,是晚清中國最後的一絲光亮。



甲午海戰大敗於日本手下,北洋海軍全軍覆沒,這是大清最後敲響的喪鐘。在當時的處境下,派誰去和日本談判都是個歷史的苦差事,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談判,雖無實質意義,但李鴻章在其中的鞠躬盡瘁,讓日本人也是刮目相看。


到八國聯軍侵華,李鴻章已到最後時光,大敗後,清室依舊讓李鴻章和洋人談判,在那樣的敵強我弱並且慘敗的情況下,誰能扭轉乾坤?無人。

至於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依舊有爭議,它有積極的一面,但它的腐朽卻不是解決的方式,李鴻章曾國藩對它的鎮壓,誰是正義,尚無定論。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1901,簽完《辛丑條約》後沒多久,李鴻章就去世了,這是他在去世前寫的一首詩,一派蕭瑟蒼涼,人在歷史大動盪時期的悲涼。後世讀來依舊有歷史感。

你如何看待李鴻章?你認為他是反面人物嗎?他鎮壓太平天國是非正義的嗎?歡迎在下方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老李有刀


有些人洗白李鴻章?這個問題的前提就是李鴻章是歷史反面人物,實際上是這樣嗎?

在《走向共和》中將李鴻章李鴻章塑造為聖人形象確實有些誇大,但是作為晚晴政治風雲人物,李鴻章絕對不是有些人汙衊的漢奸形象。

李鴻章之所以被黑,主要原因有三點

李鴻章的汙點首當其衝就是他簽訂的那些不平定條約,其中尤以《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影響力最大,這也是李鴻章被罵做“賣國賊”的主要原因。


其次李鴻章曾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一直以來太平天國運動都被當做正義的,反對封建專制的農民起義,可是實際上太平天國運動也同時是一場災難。

最後,李鴻章作為漢人卻為滿清政權,卻誓死效忠滿清政權,即便是在“東南互保”自立之勢大好的情況下,李鴻章依然耗盡最後一滴心血為滿清續命。

對以上三點逐一駁斥

清末的不平等條約最關鍵的原因在於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李鴻章實際就是替罪羊,他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的態度,在條約細則上盡力為滿清能爭一分是一分。

甲午戰爭失敗後在日本議和的李鴻章還曾遭遇行刺,差點丟了小命,庚子戰敗之後年近八旬的李鴻章為了議和耗盡了最後一絲生命。

說到太平天國運動,傳統觀點認為的那種正義農民起義明顯已經站不住腳,太平天國對於中國社會的負面影響必須客觀看待,比如造成了人口大量流失,社會生產力倒退,李鴻章的鎮壓算不上替天行道,但也不應過度詆譭。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李鴻章作為滿清的臣子忠於大清,這點就更無可厚非了,只能說他做了他應該做的事。

雖然我也不贊同《走向共和》中對於李鴻章的過度美化,但是實事求是的說,李鴻章絕非大奸大惡之人,更談不上是賣國賊漢奸,對於李鴻章應該有個公正的評價。


一點點歷史


可能是因為走向共和這個電視劇。

晚清的幾個重臣裡,只有左宗棠還算半個偉人。

李鴻章從始至終,都不能算一個偉人。

我在網上搜了搜風評,



大概意思是說,

李鴻章在日本吞併琉球的時候,採用了外交文書反抗政策,然後琉球亡於日本之手

1882年,李鴻章派人去朝鮮監管朝鮮事物。【朝鮮在明朝就是我們的附屬國】

他派去的人引俄據清,朝俄密約簽訂。。

1884年,日本在朝鮮大敗,清軍在軍力完勝日本的情況下,居然給予了日本出兵朝鮮的特權。

甲午戰爭的伏筆埋下。

還有很多呢...



這就是忍辱負重的李中堂做的事。

李鴻章是什麼英雄?他就是一個糊牆匠

沒有格局,也沒有眼界。政治上沒什麼主張,學術上也沒什麼成就。更別說什麼對時政的觀點了,

都說李中堂是個偉人,他號召洋務運動。

你們記錯了,洋務運動是曾國藩的老路

這哪裡是他的成就,這難道不是曾國藩鋪好的路嗎?他只是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至於現在很多洗白李鴻章的人說他對於我們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曾據理力爭,實在是個英雄。

這是真的,但是還有後半段話

後半段話是,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所以在這種雞毛蒜皮的事情上爭來爭去有什麼意思?

談判桌上的條約才是戰爭的關鍵,是實力的博弈。根本沒做到的事情有什麼可吹的?

再說,他能不據理力爭嗎?他是清朝的官員,不幫清朝說話幫誰說?


蜀中過思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原因無外乎兩個。

一、因為現在外國人沒了這些帶路黨不好侵佔我們的利益了。

二、李家後人想為老祖宗翻案。

整體來說,第一個是主因,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界歷史學界已經被外國人收買的差不多了,歷史虛無主義完全佔據上風,那些漢奸走狗的後人也開始蠢蠢欲動了,現在還有人叫囂著讓秦檜站起來呢。要知道當年作為金後裔的清朝都給嶽將軍加封而沒有讓秦檜站起來,縱觀世界史沒有一個正常而強大的國家會給出賣國家的人正名的,即使是敵國的也不會。

回到李鴻章的事情上,其作為清末政府代表人物,清朝的所有賣國條約基本上都是他簽署的,有些人為他翻案的藉口是他作為清朝的大臣不籤會有別人籤,有這種邏輯的人真是神仙也沒辦法,按照這種邏輯殺人放火都可以無罪了,畢竟作為人,你不殺人放火還有別人幹呢。

我們來說說李鴻章為什麼是一個鐵桿的賣國賊,作為清末的重要大臣,在那麼個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能做的確實不多,但並不表示不能有所作為,左宗棠可以收復新疆,往上數文天祥知道南宋保不住還義無反顧的招兵勤王,陸秀夫最後抱著小皇帝投海殉國,這才是一個國家大臣還有的節操。李鴻章呢?不斷出賣國家利益,如果單是為了國家也能原諒一二,可他是徹徹底底的為個人利益。如果不願意去簽字完全可以告病辭職呀,不要說慈禧不願意,兩千多年的政治發展,都是業內人士想走誰也留不住。看看李鴻章給後人留下的財富就知道他為什麼不辭了。


到底用什麼名字能通過


現在有奇怪的一種現象,就是大量歷史有定論的人,突然之間都被翻案,都被洗白。有一幫人專門挑出來,好像要為歷史翻案。也為歷史有定論的人去洗白。

這中間有的確實需要討論,可有的那純粹就是為了洗白而洗白。你比如說,像秦始皇,曹操,至於宋江,秦檜,岳飛,成吉思汗,也包括,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和同時期的,本文所說的李鴻章。這些我們要區別對待,有一些是被傳統禮教所禁錮的人物。他們公在千秋,但是呢弊在當代,或者說當時有一些特殊的歷史情況,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了,沒有看清楚,而老百姓也沒有看清楚,所以就跟著附和了。

比如說像秦始皇,這個大家現在都已經明顯的感覺到了,他創造了千秋一統的偉業,對我們這個東亞,這麼大一塊版圖土地上的人民來說,無疑是一件千秋的好事,避免了自然災害,還避免了外族的侵略,甚至避免了我們這個華夏民族的滅亡。在無數次的大災大難面前,我們有廣闊的土地可以縱深,有無窮的,勤勞的人民可以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保護了我們國家。還有像曹操他說成是奸雄,但是現在我們也越發的佩服起曹操,在那個亂世之下,能夠唯才是舉,不懼禮法跳出那些條條框框,加上他本身出身就不好,他是所謂濁流,而當時的主流那是清流,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之下,他能統一北方的混亂局面,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統一,那這樣的人呢?他那現在有人出來重新評價,有助於我們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歷史人物,也說明我們,更加理性,更加文明的,更加發展的去看待歷史和未來。

可是還有一些人呢,明顯的和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相違背。那這樣的人居然也有人跳出來為他洗白,比如說秦檜有人居然現在從說什麼民族團結的角度來說,秦檜也是一個好人,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難道說,忠貞為國之人和謀害忠臣之人這也分不清楚了嗎?非要扯上民族團結。這是完全的一回事嗎?很明顯,這些人別有用心,這就是所謂的歷史虛無主義。他們這樣做就是顛倒黑白,擾亂乾坤,混淆是非,讓我們沒有正確的是非觀,造成大家思維上的混亂。

而李鴻章出在晚清大變革的時代,他不推進歷史變革反而處心積慮的維護,清朝腐朽的統治。不僅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以及後來的辛丑條約,雖說這些條約,和慈禧太后,以及清政府有關係,但是他作為當事人,直接的執行者,難道能逃脫罪責嗎?我們看在整個過程中,他沒有有效的抗爭,只是唯唯諾諾,上行下效。這兩個條約讓我們完全的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甚至有滅國滅族的危險,這種是非不分的問題現在還有人站出來為其洗白,真是用心叵測。據說是他的後代現在比較得勢,比較有錢,然後就是投資大搞輿論宣傳,從電視劇,影像,文字,等方面為他的老祖宗翻案。

那麼我就請問了,他的後代哪來這麼多的錢呢?哪有這麼大的勢力呢?那就是,李鴻章為他們打造的。他當朝廷的一把手的時候和那麼多外國人打交道,辦了那麼多的實業中間拿了多少好處?賺了多少錢?現在有檔案證明,外國人直接給他行賄,讓他在一些不平等條約上,以及一些投資上得到好處從而簽字。這些不明不白的,昧著良心的錢,使他們的後代現在變得這麼有錢,就在當時,梁啟超等人就已經論證過了他的財產足可敵國,還有大片土地。他是一個比較貪的人,重小利忘大義,居然要把新疆放棄!現在我們對臺灣都要力爭,更何況是大片的新疆呢,簡直都不敢想,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他是國家整體利益於不顧,只看到眼前的好處。所謂,中堂合肥天下瘦,就是說的李中堂。

那麼現在這些人在和平年代跳出來,肯定是別有用心的,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本想從歷史的多維去看,反而會陷入這種,沒有是非,沒有原則的陷阱,這是大家需要警惕的,是不應該的。乾坤顛倒。正義邪惡混亂,這不僅影響我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會影響我們現實社會的道德的評判標準,這不是惑亂人心嗎


天高不算高3269


有的人的某一個歷史汙點會被無限放大,而他的功績會被漠視。

李老的黑點,無非是簽了喪權辱國的條約,讓人覺得他就是歷史罪人,其實他只是一個背鍋的罷了。洋人當時非要讓李鴻章來籤,為什麼,因為只有李鴻章才能讓他們放心。再者,說什麼黑心,玩弄權術,朋友,任何國家任何朝代,權力鬥爭都是政治不可避免的。

李老作為洋務運動的功臣,殖產興業,自助留洋,建立水師,延緩了清政府的滅亡,同時某種程度又給民國奠定了工業、人才基礎。沒有洋務運動,西方思想的引進要更靠後,西方技術的學習要更靠後,中國革命啟蒙會更晚。

北洋水師的慘敗,豈是李鴻章的鍋?在日本明治維新前幾年,清政府的北洋水師可是裝備豪華,人員精煉,位列世界前茅,李老甚至自己自費買了西方的先進戰艦,後期為後落後?因為當權者覺得海師有錢可撈,所以都被慈禧周圍的人撈去了,換不了新戰艦,導致甲午海戰速度、炮彈、射程都不及日本的海艦,不敗才怪,但這個鍋,李老可真接不了。

太平天國,戊戌變法的鎮壓,豈是李鴻章的鍋?你這是造反啊!作為朝之重臣難道還要助長他們?自己的烏紗帽,家人九族還要不要了?

在腐敗之極的晚清政府之下還要力挽狂瀾,李鴻章:臣妾做不到啊!


楚悠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是根據記錄的事情評價人的,“趙盾弒君”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單單從這幾個字看,趙盾不忠。加上晉莊公是個昏君,趙盾平常盡心盡力為晉國,會開始體諒趙盾,他肯定是無奈的。然後又加上是趙穿弒君的,趙盾只是因為身居高位無辜受到牽連,很多人都會為趙盾鳴不平。假如再深挖,發現趙穿是受了趙盾的命令而弒君的,那對於趙盾的評價又是另外一番了。

歷史的真相對於瞭解歷史很重要,對於用歷史就不同了,往往進行甄選以符合所需要的論調,甚至像蘇東坡“想當然耳”進行創造。時間長了,事情到底怎麼樣就不清楚了。而看待事情角度不同,觀點也不盡相同,上面“趙盾弒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說回李鴻章的事情,還是角度問題,可以說他為朝庭背了黑鍋,簽署條約必須朝廷同意。也可以說他應該被罵,為什麼列強喜歡和他簽署條約呢?事情已經成為歷史,很多說不清,可能以後真正能夠有“時光機器”才能測底搞清楚。

最後談談為什麼很多人把電視劇當成歷史,因為電視劇的故事能容易被人記憶,歷史的傳播途徑沒有電視劇故事那麼直觀。很多人能很快看完一部電視劇,並且記住很多細節,卻需要花很長時間去讀記載那部分歷史的史書,而且讀了也未必記得到底發生了什麼。現在很多以音頻方式傳播歷史,這比純文字傳播更有效,然而影響範圍並不是很廣,大多數人不會主動接收的,個人認為傳播歷史可以舉辦一些參與性更強、參與面更廣的活動。

額,上面是一家之言,不對之處還請海涵,有其它觀點希望不吝賜教。


冷靜安靜笑


正版的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從人性的角度和維護自身利益的本能需求下不可能客觀描述事情的全部,而是有選擇性的書寫對自己有利的,忽略對自己不利的,古今中外皆如此。但盜版的民間史也未必都是真相,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觀點,添油加醋也是不可避免的。說白了歷史這個東西沒有真相只有現象,因為個體英雄或統治者無法完全控制事情的走向,很多時候一個偶然事件都會改變歷史進程。

從宏觀層面上來看,人類發展史其實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既有隨機性也有優勝劣汰的競爭,人的主觀意識和環境的互動產生隨機性,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優勝劣汰保留下適應環境和自身需求的形式。

再往深說,所有的事物都是能量流動轉換產生的現象,人類所有的矛盾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吃的保留生命活性,延續種族在儘可能長的時間內存在。生命其實就是能量流動的一種形式而已。就好比水流中的旋渦一樣,具備條件就會產生。

話說回來,李鴻章雖不那麼高大上,但也並非草包一個,能被委以重任必有過人之處,而且很多事情並非個人實力能決定的,說他喪權辱國籤不平等條約也罷,說他力挽狂瀾讓晚清苟延殘喘幾年也罷,都是歷史進程中的浪花,待塵埃落定,所有人曾經的輝煌苦難都只是宇宙中偏居一隅的一部小小的舞臺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