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个体户,他们都做些啥生意?

40年前的个体户,他们都做些啥生意?

40年前的个体户,他们都做些啥生意?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春雷乍响,开放个体创业,解禁乡村家庭工业,恢复城乡小商品市场。“个体户”横空出世!

南阳皇粮国税博物馆收藏的十数份由南召县革命委员会颁发的毛笔填写的“工商行(79)字”“个体”营业证照,让人回忆起“个体户”这个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时出现的词汇。也就是从“个体户”开始,中国的经济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时代。

从“个体户”到最早一批“万元户”,再到今天遍及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家,改革开放40年巨变,书写了一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程纪实。

40年前的个体户,他们都做些啥生意?

1早年的个体户,干的都是小营生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提出“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个体户”这个称呼被载入中国经济史册,个体私营经济就此起步。

40年前的个体户,他们都做些啥生意?

1979年的“个体”营业证照

1979年10月21日,南召县东风厂豆腐冰糕组负责人周心有申请在东风厂从事豆腐冰糕业务的营业证照颁发下来。所罗列的项目中,经济性质为“个体”,业务范围为“服务”,加盖南召县革命委员会公章,完全符合国家政策。自此,在东风厂从事豆腐冰糕经营的周心有正式成为持证合法经营的“个体户”。

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因此在蔬菜生产淡季,特别是冬季、春季,可以调剂菜肴品种。但是,到了夏季气温高,豆腐很容易发酸变坏,想放长一点时间就需放置冰块。在制冷技术不够普及的年代,一些豆腐作坊夏季不再生产。

东风厂作为军工企业,有较好的制冷设备,夏季既可以生产冷饮,对于豆腐的保鲜也提供了方便,因此,周心有申请豆腐冰糕经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周心有同时获得个体营业证照的还有李树兴、张松芳等人。从这些证照可以看出,最早一批个体户干的都是些小营生,比如缝纫、理发、轧面、修理电器、卖小百货、做小吃等,虽然是小营生,却大都是民生消费中需求较大的项目。

2比个体户“第一”,还早一年多

被称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拿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人是浙江温州人章华妹,她在1979年到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办理营业执照,一年后的1980年12月11日,章华妹从鼓楼工商所拿到了由毛笔书写的“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证号为“10101号”,经营范围为“小百货”,开业日期为“1979年11月30日”。

40年前的个体户,他们都做些啥生意?

南召县东风厂周心有等人,则是1979年10月21日拿到个体营业证照,比章华妹的早了一年多。

在60后、70后的记忆里,个体户这个称谓在诞生之初并不怎么光彩,基本上就是待业青年、回城返乡无业游民的代名词,有很大的社会歧视性,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也比较低,当时社会上甚至还流传着“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说法,但是,他们最终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世人的认可和尊重。

40年前的个体户,他们都做些啥生意?

很多人还记得,那时候普通家庭的月收入只有几十元,存款在万元以上的家庭相当了不得,被称为“万元户”。而这些“万元户”多是个体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个体户再也不是个贬义词了。

早期的私营企业家,有一部分就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的。今天,个体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从一根冰棒,看40年沧桑巨变

个体户的勤劳和奋进,不仅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命运,更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斗转星移四十年,沧海桑田一挥间。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独特的回忆。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有这样一幅图像:小商贩手提装满冰棒的雪糕瓶或一个保温木箱子,走街串巷,叫卖声回荡不绝。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街头的印记。从证照上看,周心有是从事豆腐冰糕业务的。在他的营业证照上,书写冰糕时,将冰糕的“糕”字书写成药膏的“膏”,这不仅仅是因为笔误,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当时冰糕作为消暑饮品不够普及。

40年前的个体户,他们都做些啥生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冰糕,其实就是冰棒,由水加糖冰冻而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冰棒是少数的零食之一,炎夏,吃一根解暑的冰棒非常奢侈。 那时的冰棒很便宜,一根才三五分钱,所谓吃冰棒,是不能一口一口咬着吃的,咬一口能把牙齿磕碰掉,得含着、吮着吃,直到把整个嘴都冻得麻麻的。就是这样的冰棒,当时的农村也鲜有出售。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供销社开始生产,农村的夏季方有冰棒叫卖声。

而今各种冷饮冰糕应有尽有,花样翻新,营养美味,还可以在家里根据自己的口味制作,方便省事。夏日炎炎、烈日似火,喝一口冷饮吃一个冰糕止渴舒心,幸福感满满。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王 平 文/图丨部分图片来源 网络丨责任编辑 陆晨君丨监制 于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