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作文有才情有見識衝刺高分,從歷史中借鑑養分

讓作文有才情有見識衝刺高分,從歷史中借鑑養分

技巧和精當的素材積累,相當於高考作文的化妝術。但真正的美是不能靠化妝的,優秀的高考作文也是如此。

仔細分析某些脫穎而出的高考作文,發現作者所依仗的,決不僅僅是技巧和素材的積累。許多文章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芒和理性思維的色彩,或者有著較為濃厚的歷史底蘊。這並不是誰的突發奇想,而是有些高考題目本身便規定了這樣的指向。

讓作文有才情有見識衝刺高分,從歷史中借鑑養分

本文我們重點談談,如何讓作文從歷史學科中汲取營養,促進歷史學科的提升,實現語文和歷史學習的雙贏。

讀史使人明智,無論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大家都會讀一些歷史,除了有意思,還要汲取精神的營養。讀書的目的真的不是隻消遣而已,不能把讀書看成吃零食。

做老師久了,發現許多同學,特別是綜合成績不錯的同學,讀書的狀態就像是零食。經典很少讀,消遣類的讀物一本跟著一本,美其名曰看了許多書,到真正該用上派場的時候,既無助於思考,也無助於文辭。

當下我們提倡閱讀經典,對於經典的理解應當是寬泛的,並不僅僅是我們學校所規定的那幾部文學名著。僅以中華的經典而言,諸子百家,詩詞歌賦,唐詩宋詞,囊括於經史子集的汗牛充棟的著作。

凡是在歷史的長河中,被公認為經典的,皆可以抓住一一本或幾本,認真讀開去。

現在的閱讀缺少古人的那一種鑽研的精神。當然,古代也有作秀的人,白天去抓螢火蟲,為了晚上好,照亮書本,讀書作秀。鑿壁偷光的匡衡,後來雖然不能再做人生的典範,早年的時候確確實實非常用功。

還有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蘇秦周遊列國,皆不被賞識,落魄歸來,無人理睬。仔細反思之後,認定是自己書讀的,不精不透,不能說服別人,一番苦讀之後,方有了後來的精彩。

把一本經典的好書,讀透悟透,必有所得。時下部分人的讀書方式多少有點自欺欺人,通過抓出題點的方式來閱讀名著,看別人對名著的條分縷析,之後人云亦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事蹟,不知其思想。只知其故事,不知其原因。

這種不盡人意的閱讀狀況,造成了我們和經典的隔離。

歷史是永遠向前發展的,多少興亡,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卻有許多永遠值得緬懷的功業和思想。

那些作為文化精粹的智慧言論和行事,運籌帷幄的智慧和勇氣,啟發後世百代的連珠妙語,都應得到一種真正的精神意義上的繼承。

而且這些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可以繼續從2018年的兩套試卷的作文題目得到驗證。

讓作文有才情有見識衝刺高分,從歷史中借鑑養分

高考作文隨時代進步而不斷的進步,不論作文的形式怎樣變化,堅持正確的思想,引導,考察大家的思想修養都不會變。從全國三卷的試題,大家可以發現這一點。

再如浙江試卷當中的代代浙江人,浙江故事,浙江傳奇,我們可以戲說這是浙江省準備拿高考作文來為自己做廣告。仔細體察,依然會發現考試背後的良苦用心,需要考生有對當地人文歷史的把握。

讓作文有才情有見識衝刺高分,從歷史中借鑑養分

連續幾年的高考試題,特別是作文題,除了思辨性的加強,更凸顯了對於個人思想素質的考察。

想寫好高考作文,除了不可忽視的寫作技巧和必要的素材積累,更要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思想,對於人文精神,傳統道德,民族大義,要有深入的發掘。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轉變自己的閱讀方式,真真正正的閱讀經典,從歷史中汲取養分,讓我們的文章顯得厚重而思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