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半年|同比增長22.6%,醫藥製造業起勢

1-5月,北京市醫藥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2.6%

,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名列前茅。而在2016年,這個數據還是8.5%

欲知大海,請問漁翁。強勢增長的背後,醫藥製造業企業如何融入其中、引領變局?今天,發改君帶你透過數據,一探究竟。

第一支和第一家

1998年,甘忠如博士帶領他的研發團隊研製出中國的第一支基因重組人胰島素,他創辦的甘李藥業也成為第一家掌握產業化生產胰島素類似物技術的中國企業,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能進行胰島素類似物產業化生產的國家之一。

第一支、第一家——技術領先和市場先發讓甘李藥業立住了腳跟。再加上較強的價格優勢,甘李藥業業務規模增長迅速。如今,甘李藥業的產品在全國3300餘家縣級以上醫院均有銷售,2016年銷售額達近23億元。

甘 李藥業政府事務項目總監李女士坦言,公司能夠保持技術領先和業務增長,離不開政策支持。“我們近年來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市級研究項目。”僅去年和今年,甘 李藥業就承擔了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CDK4/6雙重小分子抑制劑臨床前研究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組賴脯胰島素高標準的歐美臨床研究和國際化認證等。

如今,北京市加大了對研發中心、實驗室的支持。甘李藥業計劃把科研中心建設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等製藥技術中心,不斷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形成科研力量雄厚的研發團隊,計劃在未來5-10年內,研製至少3個具有完全知識產權和全球頂級科技的藥物。

近年來,在北京,“一南一北”的生物醫藥產業格局已經逐漸成型。南部是以亦莊和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為核心的高端產業基地,北部是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為核心的研發創新中心。數據顯示,這“一南一北”承載了近80%的產業份額。

高技術製造業注入引領動力

不僅僅是醫藥製造業,北京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在加速佈局。

奔馳高端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落戶順義,項目投資總額119億元,一期年產能15萬輛;百度、北汽新能源獲得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北汽 EU5、北京現代ENCINO、長安新 CS75 等多款智能汽車車型亮相北京車展。

同時,電子製造業增勢良好,1-5月增長21%。小米成為印度市場第一手機品牌,公司發佈首款自主芯片澎湃 S1,屏幕技術已在世界範圍獲得108項專利授權。

數字也從另一個側面,佐證著北京科技創新的活躍——1-5月,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R&D經費內部支出198.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2% ;期末有效發明專利4.6萬件,比上年同期增長25.0%,為工業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質量效益提升,結構不斷優化,今年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2%17.5%,提供了強勁的引領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