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欧洲国家打土耳其时,“欧奸”竟想吞并邻国领土,因此被围攻

在打赢遗产战争和法荷战争后,路易十四被冠以“大帝”尊号,于是他决定继续对外进行征服,完成其称霸欧洲的梦想。

所以路易大帝不断扩张军事力量,使得法国陆军实力成为了欧洲第一,海军实力超过了英国和荷兰两国总和。

所有欧洲国家打土耳其时,“欧奸”竟想吞并邻国领土,因此被围攻

1683年7月,奥斯曼土耳其围困维也纳,教皇想让路易十四援助神圣罗马帝国,但没有成功。

还好波兰国王驰援维也纳,大败奥斯曼帝国,解救了绝境中的奥地利。

此时欧洲各国十字军东征情绪高涨,维也纳作为桥头堡,使得奥地利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各国贵族和平民纷纷投奔奥地利军队服役,连法国军官也不例外。

1687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俄国等组成的神圣同盟在莫哈奇再次大败奥斯曼帝国。

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而哈布斯堡王朝则开始脱离三十年战争的困境,重新崛起了。

所有欧洲国家打土耳其时,“欧奸”竟想吞并邻国领土,因此被围攻

路易十四无法容忍哈布斯堡帝国的复兴,决定趁其大军在东线的时候,开始执行入侵神圣罗马帝国的速战计划。

经过前期的混乱和失败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哈布斯堡君主利奥波德一世终于把战局稳定了下来,使得路易十四的速战速决计划彻底破产。

此时欧洲各国对路易十四的“欧奸”举动感到大为震惊,深怕法国下一个目标会是自己,因此很快便站对哈布斯堡王室的一方。

1689年5月12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荷兰缔结了维也纳条约,其宣明共同对抗法国扩张。

在其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英国、西班牙、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相继加入,结果组成了反法大同盟

所有欧洲国家打土耳其时,“欧奸”竟想吞并邻国领土,因此被围攻

此时法国没有名将,战术相对比较僵硬,不敢放开胆子冲击地方,反而分散兵力,因此进展十分缓慢。

1690年的比奇角海战,法国舰队大败英荷联合舰队,于是法军做好准备,想要入侵英格兰,扶持信仰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复位。

但没想到随之而来的拉乌格海战中,英荷联合舰队击败了法国舰队,使得路易十四计划落空。

陆战主要战场在荷兰,次要战场则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不过法国与大同盟都没有进行过大决战。

直到1695年1月,路易十四最重要大将卢森堡公爵去世,这使法国开始保不住陆战微弱的优势。

还好此时其他国家也因为长久战争使得经济负担加重,而厌恶了战争,因此战事趋向议和。

所有欧洲国家打土耳其时,“欧奸”竟想吞并邻国领土,因此被围攻

战争还扩大到各交战国的海外领地和殖民地,在美洲大陆上,英军攻占了法国的罗亚尔港,而法军,则在纽约州等地打败了英军。

此时战争已经进行了九年,大家都厌倦了这种没有结果的流血游戏。

1695年,路易十四开始与大同盟成员萨伏依公爵展开秘密谈判。

由于萨伏依公爵担心哈布斯堡家族会在意大利扩展势力,因此路易十四建议法萨通婚结盟,萨伏依公爵为了意大利地区的中立,便同意了盟约。

1696年,法国与萨伏依单独签订了杜林条约。

所有欧洲国家打土耳其时,“欧奸”竟想吞并邻国领土,因此被围攻

随后法国英荷签订和约,承认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并把洛林归还给洛林公爵查理五世,把莱茵河边的重要桥头堡菲利普斯堡还给德意志,这里以前法国入侵德意志的出发阵地。

至此大同盟战争正式结束,但对于有志于追求欧洲霸主的法、英、哈布斯堡之间,他们之间的积怨并没有化解,双方都在积攒实力,准备着下一次大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