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白酒需要醒酒嗎?

在中國的酒文化裡,“醒酒”一詞在紅酒興起之前一直是指人醉酒後的解酒,現在的“醒酒”成了飲酒的一道程序。今天我們要探討下白酒在喝前是否要醒酒?

喝白酒需要醒酒嗎?

紅酒

紅酒“醒酒”

很多人在喝紅酒之前都有醒酒的習慣,所謂”醒酒”,就是讓酒液與空氣充分接觸,通過氧化釋放單寧的苦澀感,得到更優雅舒適的口感。醒酒的目的是讓葡萄酒透透氣,吸收氧氣,充分的氧化,釋放迷人的香氣,降低澀味,使酒的口感柔和、醇厚。同時也可過濾一些年份酒的濾沉澱物。

對於陳年紅酒來說,由於單寧和色素會在漫長的陳年激月形成沉澱物,倒在杯中既有礙觀瞻,又會產生些許苦澀。所以開瓶之後,原則上應該把酒平穩而緩慢地注入潷酒器,把沉澱物留在瓶底。這個過程即醒酒(Decanting),俗稱“換瓶”。

對於淺齡紅酒來說,通過注入醒酒器的開放時間(包括注入時的流動過程),可使酒液大面積接觸空氣(醒酒器的空間和開口較大),從而加速單寧軟化、充分釋放封閉的香氣。這個過程即醒酒(Breathing),俗稱“呼吸”。

另外,為陳年紅酒“換瓶”之後,侍酒師一般也會徵詢顧客意見:是否需要醒酒?目的是讓可能存在的硫化物氣味得以儘快地消散。

但你可能不知道,不一定所有的紅酒都需要醒酒,紅酒醒酒只針對酒體強勁,年份較為久遠的酒體。像我們平常喝的佐餐酒,白葡萄酒,桃紅類葡萄酒其實無需醒酒,開瓶即喝。

不過也有些人喝紅酒是不醒酒的。通常的做法是,直接開瓶倒入紅酒杯,小口抿,慢慢品,感受不同時間段紅酒散發的魅力,就如旅行,沒有路途的艱辛,怎能欣賞如畫的美景。

白酒需要“醒酒”麼?

回到正題吧!白酒也需要“醒酒”嗎?這個過程到底有沒有必要呢?關於這個問題,圈內人士也是進行過激烈探討的。

直飲派認為,沒必要模仿外國人。

醒酒派從經驗的角度稱,醒過之後的白酒確實風味要好喝些。為此,醒酒派還提出了各式各樣的“醒酒”方法。

喝白酒需要醒酒嗎?

網上醒酒法

喝白酒需要醒酒嗎?

醬香白酒

白酒需要“醒酒”麼?

回到正題吧!白酒也需要“醒酒”嗎?這個過程到底有沒有必要呢?關於這個問題,圈內人士也是進行過激烈探討的。

直飲派認為,沒必要模仿外國人。

醒酒派從經驗的角度稱,醒過之後的白酒確實風味要好喝些。為此,醒酒派還提出了各式各樣的“醒酒”方法。

兩邊都不服,各說各有理,其實在紫紅泥研究院看來。

酒的本質是乙醇,乙醇氧化會變成乙醛,乙醛氧化會變成乙酸,也就是醋酸了!酒就變酸了!在封閉的環境裡,酸和醇會發生酯化反應,白酒就變香了!

①白酒充分氧化反應,會變酸;

②白酒不充分氧化反應,會藉助酸味分子生成香味物質。

也就是說白酒是可以“醒酒”的,但不適用所有的白酒。那麼哪些白酒需要“醒”呢?

喝白酒需要醒酒嗎?

哪些白酒需要醒呢?

一般來說,清爽口感的酒不需要醒酒,比如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這兩種香型的酒越新鮮越好喝;

低度數白酒不需要醒酒,低度白酒普遍有股水味,本來酒體就不夠豐滿,再“醒”味道就不倫不類;

劣質低端的酒不需要醒酒,此類酒普遍添加香料,這一醒,基本上沒有任何的香氣,當然這類酒也不值得喝。

高度濃香型白酒可適當醒酒,近幾年很多酒廠為了提高產量,有意壓縮基酒陳放時間,這就造成了新酒普遍有濃烈的酒精味,甚是辣口,適當“醒酒”能有效揮發酒精的刺鼻味,減緩衝鼻感。這點其實看網友舉的例子也能看出來,有瀘州、有酒鬼、有散酒,基本上都是濃香酒;部分高度“醬香型”白酒可以適當“醒酒”,這裡所謂的醬香嚴格來說不能算醬香,市場上的很多醬香酒往往都是碎沙酒或者翻沙酒,喝起來會覺得味道太沖,衝頂感太強,適當的“醒酒”確實能散發酒精的刺鼻氣味;真正的陳年醬香酒,比如紫紅泥酒其實並不需要醒酒。

但醬香酒也不能完全說不用醒酒,有些情況下還是醒下會更好。比如車後備箱長期放置,經過劇烈搖晃或者高溫、陽光直照等情況,這時候喝的時候就容易產生一些怪味,甚至有人聞出汽油味、煤油味等等。通常這種情況一般靜置兩天就好了,但如果需要馬上喝的話,此時就需要“醒酒”,一般放在分酒器中十分鐘左右再喝口感會稍好一些,相對更順口柔和。

綜合以上幾點,白酒嚴格意義上都不需要“醒酒”,更像是為了揮發掉刺鼻的酒精味,所以“換瓶”(就是倒置酒扎)一般就可以解決問題,從而得到更舒適的口感。並且白酒醒酒不像紅酒需要醒上半個小時,通常是倒在分酒器中靜置個幾分鐘就好了。

綜合以上幾點,白酒嚴格意義上都不需要“醒酒”,更像是為了揮發掉刺鼻的酒精味,所以“換瓶”(就是倒置酒扎)一般就可以解決問題,從而得到更舒適的口感。並且白酒醒酒不像紅酒需要醒上半個小時,通常是倒在分酒器中靜置個幾分鐘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