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业绩预告近八成预喜 化工行业公司占比最多

随着半年报披露逐渐进入高峰期,三季报业绩预告也随之开始出炉。据统计,沪深两市已有62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公司达到48家。从行业来看,半年报“预喜”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电气设备、电子等行业中。

62家三季报预告样本 近八成预喜

8月3日晚间,再有多家公司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其中,中国神华(601088)预计2018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0000万元(同比减少5.3%);利达光电(002189)预计2018年1-9月净利润3000-3700万元(同比增长90.14%-134.50%);誉衡药业(002437)预计净利润28707.95-33014.14万元(同比增长0.00%-15.00%)。

其实,随着2018年中报披露逐渐进入高峰期,三季报业绩预告也随之开始出炉。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止8月3日沪深两市已有62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公司达到48家,占比77.42%。具体为“预增”的公司有17家,“略增”公司21家,“续盈”公司7家,“扭亏”公司3家。

这其中,*ST宝鼎(002552)、威华股份(002240)、山东墨龙(002490)、亚光科技(300123)、濮耐股份(002225)、多喜爱(002761)、凯美特气(002549)、圣农发展(002299)、海欣食品(002702)、泰和新材(002254)、双象股份(002395)、群兴玩具(002575)、东山精密(002384)这13家公司业绩预告最大幅度超过10倍。

而当中预增幅度最大的是*ST宝鼎,公司预计2018年1-9月净利润2500万元至3000万元(上年同期-344.13万元),增长幅度达826.47%至971.76%。据公司介绍,业绩大增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基数较小,另一方面是国际航运市场的持续回暖及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新接船舶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增长,而对于公司更重要的意义是全年业绩大概率将扭亏,有望摘帽。

“预忧”的公司中,“预减”公司7家,“略减”公司3家,“首亏”公司3家,需要警惕业绩风险,另1家公司“不确定”。而在预计业绩大幅下滑公司中,海得控制(002184)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5000.00万元至-4000.00万元(上年同期778.21万元),下降幅度达742.50%-614.00%,成为“预减王”。另一家预亏公司是金溢科技(002869),预计净利润为-1000万元至0万元。由此看,海得控制还是 “预亏王”。

盈利方面。海康威视(002415)、东山精密(002384)、圣农发展(002299)、涪陵榨菜(002507)、深南电路(002916)、众生药业(002317)及楚江新材(002171)这7家公司预计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超过3亿元,业绩有保证。其中,海康威视预计净利润70.76亿元至83.06亿元,排第一。

预喜公司化工等行业占比较高

按行业分类(申万一级)来看,48家三季报“预喜”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8家)、电气设备(6家)、机械设备(5家)、电子(5家)、轻工制造(5家)行业中。券商分析师认为,虽然目前已经公布半年报预告的公司只是“冰山一角”,但依然可以“管中窥豹”。一般来说,同一行业中出现多家公司同时预告业绩增长就有一定的代表性,说明这个行业的整体成长性相当不错。

环保督查力度的不断加强,推动化工产品涨价是化工行业“预喜”公司占比最多的主要原因。国盛证券首席化工研究员王席鑫表示,从全球范围看,2016年起多个化工子行业海外老旧装置已先后进入老化淘汰阶段。国内方面,预计今年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执法力度会比过去更加严格,将加速化工落后产能淘汰,预计整体化工行业将维持较高的景气中枢。

申万宏源指出,在基础化工领域经过此前一轮行业整体低迷的周期性调整,基础化工产品已经实现了本轮的产能周期性出清,而环保政策的持续施压和供给侧改革的继续推进,将导致新增产能大幅放缓。该研报认为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国内的环保政策与去产能调整不会放松,因此化工品的景气周期还将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随着上市公司2018年三季报披露的持续展开,部分业绩较好的成长股或因此受到资金的追捧。业内人士对《投资快报》记者表示,半年报过后市场目光将转向三季报。在此背景下,一些三季报预增股或受到主力资金追捧,目前不妨适度潜伏。不过,在挖掘预增品种的同时,不能只看重预增幅度,更要看重行业趋势和成长延续性。

而在投资预增股时,市场资深人士建议最好遵循如下两个原则:首先,为了保障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投资者要先剔除一次性收入,毕竟这类收入增长对公司的发展影响有限。其次,业绩的增长要确实对公司经营的改善有贡献,所以投资者要剔除去年同期基数过低的公司。这类公司虽然看上去增幅巨大,但由于此前基数太低,所以这类业绩增长也不能有效地反映公司经营情况。

本文源自财富动力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