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谈国画学习:钻得进去 攻得出来

李可染谈国画学习:钻得进去 攻得出来​有人反对学别人的画,说学他不要象他。学老师不要象老师,否则没有出息。这种说法可能出于好心,似乎主张创造,这对食而不化的人是有针对性的。如果泛泛而论,就有点片面。这种说法往往把创造看得太容易了。我主张学而后创,开始,学谁象谁,这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不好。先把别人的本领学到手,再广泛吸收,加上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感情体验,以及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逐步的发展到创造,这是学习创作的一般规律。


李可染谈国画学习:钻得进去 攻得出来​齐白石先生在湖南家乡时学习何绍基的字,非常象。他到北京以后,眼界宽了,觉得何字格调不高,于是学金冬心的字,也象得出奇,达到可以乱真的境界。后来,他又改学唐代李北海的字,时间最久,功力最深,结体笔势都相似。最后,他兼学汉碑、魏碑、篆隶,从中脱化出来,加上自己的创造,形成个人的风格。齐白石老人的书法风格形成过程,证明只有从象发展到不象,才能形成有功底的个人风格。而且这个不象中还有象的路子。现在,我们还能从齐白石老人的书法中隐约看到李北海书法的影子。

李可染谈国画学习:钻得进去 攻得出来​在艺术上的创造,一种风格的形成,谈何容易。它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自然形成的。矫揉造作,勉勉强强是创造不出好作品的,更不会形成有功底的个人风格。黄宾虹先生常说:“学艺不可求脱太早。”齐白石老人的风格,六十岁后才逐渐形成,当然这可能是晚了一些。但是,条件不够而侈谈创造是徒劳。
李可染谈国画学习:钻得进去 攻得出来​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后一句话,是不是说学谁不要象谁呢?否,这后一句话是对那些终生食而不化的人说的。“象”与“不象”是相对的,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先要象,要钻得进去。钻进去以后,一定要脱出来,有的人不愿进去,有的人进去了不愿出来,前者是虚无主义,后者是保守主义,两者都不懂得相反相成的道理。对于学习前辈艺术家,学习传统,我的体会是:以最大的功力钻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攻出来。

李可染谈国画学习:钻得进去 攻得出来​为什么进去要钻呢?进去不容易,没有一股钻劲,是进不去的。为什么要攻出来呢?出来,求脱,独创,更不容易。没有攻关精神,是出不来的。所以钻进去不易,攻出来更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