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磨面的那些事儿

记忆中的石磨。○刘建武

村里磨面的那些事儿

城里人在粮店买回来的,直接就是面粉,但在农村就没有这么便当,而是需要自家加工麦子、豆子、玉米、高粱等原粮。

过去,村里面没有电磨,加工原粮用的是一种一般叫作石磨的器具。称石磨为碨,这本是土话,但《现代汉语词典》也收有这个碨字。由碨还衍生出了许多与它有关的词语,或表配套器具,或表人的活动。

用碨把原粮加工成面粉的过程叫推碨,这个过程很繁杂,由一系列环节构成。推碨的主要器具是碨。碨很笨重,石制,分上下两扇,下半扇是死的,固定在同样是由石头制成的碨盘上,上半扇是活动的,能绕着碨轴转动。上下两扇的接触面,凿有涡轮般的齿。碨不是家家都有,没碨的人家推碨需问碨,即向有碨的人家借用,人家不用,或之前没人来问,才能问成。碨一般露天置放,有钱人家的碨才有专门的碨窑。露天碨有它的优点,敞亮、不憋气,但遇刮风天就糟了,风会把碨盘上的面刮跑,需用苇席之类沿碨盘四周遮挡。

问好碨后做推碨的前期准备,包括挑拣要加工的原粮,去除石子杂物;把原粮在清水中过一下,这叫捞碨,以去除浮土浮尘;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搌布擦拭,去除粮食表面的残留水分,这叫擦碨。

接下来是架碨。首先是用人力借碨杆把上半扇碨压起,在下半扇碨上铺一层原粮,这叫铺碨底,以保护碨齿;接下来是套牲口,即用碨环碨杆等套上牛或驴,让它们绕着碨道拉碨。这时,上半扇碨也跟着转动,倾倒于上方碨斗或碨圈内的原粮,就陆续从一个叫碨眼的圆孔溜到两扇之间,随着上下碨盘间碨齿的磨擦挤压,原粮被碾碎,并从缝隙落到碨盘。将牲畜套到碨上时,要给戴上眼罩,以免它们围碨转得头昏眼花晕碨。俗话常说,懒驴上磨屎尿多,这一点不假,所以需要及时清除它们拉在碨道上的秽物。

再下来是罗面,这是出成果的一步。一开始碾出的面白,越到后面越红,最后剩下的就是麸子,这表明不用再推下去了。这个过程叫照碨,不能离开人。

这时,推碨也就到了尾声,该卸碨了。首先是把牲畜从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继之是扫碨底,即把留存在两扇碨之间的面粉扫干净。之后,收拾各种器物,碨到此也就推完。

为什么叫推碨?我想,这很可能是原始先民们尚没有畜力可用,得由人用力推动,故这一说法也就存留了下来。人力推碨很苦很累,会把人转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真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