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个皇帝只有十三陵,那另外三个在哪里?

情天恨海海阔天空


额,这个问题描述里似乎述说了一段不可告人的故事啊。

“是和武则天李治一样合葬的吗?”

没错,武则天和李治都是皇帝。

没错,两个皇帝埋葬在了一起。

但是,李治和武则天是夫妻啊!

所以,明朝的皇帝您听说过有女性吗?难不成俩大男人埋在一起……

那么为什么明朝明明是有十六位帝王,现在一说我们所知的就是明十三陵呢?剩下的呢?好,我们一一来对照一下明代世系表以及十三陵墓主人,看看十三陵缺哪三位皇帝。

长陵——明成祖——朱棣——永乐

献陵——明仁宗——朱高炽——洪熙

景陵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

裕陵——明英宗——朱瞻基——正统、天顺

茂陵——明宪宗——朱见深——成化

泰陵——明孝宗——朱祐樘——弘治

康陵——明武宗——朱厚照——正德

永陵——明世宗

——朱厚熜——嘉靖

昭陵——明穆宗——朱载垕——隆庆

定陵——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庆陵——明光宗

——朱常洛——泰昌

德陵——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思陵——明毅宗

——朱由检——崇祯

显而易见了,缺的是太祖朱元璋,惠宗建文帝以及代宗朱祁钰三人。

先说朱元璋。在南京以及去过的南京的朋友一定熟知或游览必去的景点就是孝陵,而孝陵,正是朱元璋的埋葬地。

话说朱元璋开国,定南京城为都城。朱元璋在建国之初确实想过在老家凤阳建都,但凤阳那地方确实是没办法承担起都城的责任,于是就改成了中都,定都南京,老朱可能一辈子也没想到后世子孙会迁都至北平。所以秉承就近原则,将自己的墓地选择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即为“明孝陵”。因远在南京,据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区太远,所以一般说明代帝陵将十三陵与明孝陵分开来说,而不是直接说“明十四陵”。

至于建文帝,这个燕王靖难攻破南京城之后一场大火,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更不要谈专门的陵墓了。

还有就是明代宗朱祁钰,其实朱祁钰在位期间曾经给自己在昌平陵区修过陵墓,不过后来被毁,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那一年大明王朝摇摇欲坠。明英宗朱祁镇带领大军御驾亲征,出兵北上攻打蒙古部落,结果大败,即为“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本人也成了蒙古人的阶下囚。国中不可无主,故太后及大臣拥立英宗之弟也就是朱祁钰继皇帝位,朱祁钰上位于危难之中,重用于谦等人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阻止了蒙古人南下的行动,保住了大明江山。可是后来,明英宗朱祁镇被放回来了。权利的游戏总是充满血雨腥风,英宗回来后发动“夺门之变”,重夺皇位。英宗认为他弟弟朱祁钰得位不正,他才是真正的皇帝,朱祁钰不过是自己不在时的一个暂时的代替品,既然自己回来了,那皇位自然还是自己的。这一点从英宗的第二个年号来看是很明显的。英宗复辟后改元“天顺”,再次做皇帝是顺应天意嘛。

既然是代替品,那就不是正式皇帝,就不配在帝陵序列里,英宗不承认代宗是皇帝,所以将其在位期间在昌平天寿山陵区内修建的陵墓破坏掉。重新以“王”的身份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也就是“景泰陵”。

因此,十六个皇帝十三个陵的说法不太准确,应该是昌平天寿山陵区内有十三陵,加上南京孝陵,玉泉山景泰陵,明朝一代历十六帝共十五陵。


越后汤泽


明朝自太祖建国到崇祯自缢,共历时276年,历经16帝。明十三陵始建于公元1409年,一共埋葬了13位皇帝,除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代宗朱祁钰之外,其他皇帝均埋葬于十三陵。



十三陵平面图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仿效其他皇帝生前建陵寝的做法,也在皇都周围为自己寻找长眠之地,于是派刘伯温这样的堪舆奇才四处寻觅风水宝地,最终在埋葬着大帝孙权的钟山找到了一处风水宝地。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孝陵开始动工,翌年马皇后病逝葬入陵内,因马皇后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其孝治天下,故名“孝陵”。明孝陵直接影响明清两代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此后明清的帝陵也是全部仿建明孝陵的规制而建。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葬入孝陵。据说,朱元璋下葬时,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所以有人说朱元璋并未葬入孝陵,而是另葬他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考古学家对明孝陵进行了科学探测,探测表明,在宝顶十余米深的地下确有地宫,而朱元璋正安静的深眠于地宫中。况且朱元璋与马皇后感情深厚,死后也定会选择与其合葬,再续前缘。


明孝陵


建文帝朱允炆是个悲剧人物,被爷爷看中把皇位传给了他,本想做点政绩出来,却因为削藩惹毛了四叔,(朱棣:“老铁,削藩没毛病,你削你的藩,我起我的兵,谁也不挨着谁”),最终,四叔以“清君侧”的名义把侄子给清了,而朱允炆也就成了全国失踪人口。人都找不到了,埋在哪就更不知晓了。关于建文帝的下落,自古也有不少说法,有说削发为僧的,有说成为平民的,也有说逃亡国外的(据说郑和下西洋就是朱棣派去寻找建文帝的),但都没有被证实,所以这也就成了一个历史谜案。


代宗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后唯一一位没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得罪了他哥哥英宗朱祁镇。“土木之变”中,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皇帝成了俘虏,这个一消息迅速上了“热搜”,并成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继承大统。但这个新皇帝对迎回自己的哥哥一点都不上心(废话,我哥回来了我这皇位就不保了)。可是事与愿违,经过一年多的“友好磋商”,瓦剌同意放英宗“回国”,但英宗回国后等待他的不是皇位,而是囚禁,英宗被囚禁于南宫(现南池子大街缎库胡同),这一关,就是八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并罢黜代宗,一个月后,代宗驾崩,死因不明,英宗给了他一个恶谥“戾”,并捣毁了其在天寿山陵区的陵寝,以亲王之礼葬在北京西山(现景泰陵)。值得一提的是,百年之后,因在位仅一个月的仅光宗突然驾崩,其陵寝还未建造,最后不得不重新修缮废弃了百年的景泰洼,就是现在十三陵中的庆陵。



史书记载:“陵工废,基址湮,人谓之景泰洼”。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明明可以这样


没有葬在北京的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钰。

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于南京驾崩,享年七十一岁。他死后与马皇后合葬在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内。明孝陵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修建,到永乐三年(1405)建成。因为当时明朝首都是南京,所以朱元璋葬在了南京。


明孝陵字碑

明惠帝朱允炆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为帝,改元建文,实行削藩政策,导致燕王朱棣不满。建文元年(1399),朱棣兵变,史称“靖难之役”。朱元璋滥杀功臣,导致建文一朝根本没有能征善战的武将。朱棣虽然兵少,但凭他和名将张玉等的指挥才能,所以常打胜仗。建文四年(1402),燕王攻陷南京,朱允炆放了一把大火之后便下落不明。自焚说,皈依佛门说等众说纷纭,至今,朱允炆去了哪里,怎么死的也是个未知数,也不要说修建陵墓了。


明惠帝朱允炆像

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明朝第七位皇帝,又称景帝、景泰帝。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后英宗回归,朱祁钰将其囚禁于南宫。景泰七年(1457),朱祁钰病重,他的哥哥,被他囚禁于南宫的明英宗联合一些大臣,发动政变,史称“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不久朱祁钰病逝。明英宗给他谥号“戾”,按亲王礼仪葬在北京西山。明英宗去世后,他儿子明宪宗追谥他为“景皇帝”,以皇帝礼仪重修朱祁钰的陵寝。自此,朱祁钰就成了明朝迁都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后来南明政权的弘光帝为朱祁钰上庙号代宗。

明代宗朱祁钰像


山东鲁能泰山格德斯


明十三陵指的是北京昌平天寿山的十三处明朝皇帝陵寝。分别是长陵(明成祖朱棣)、献陵(明仁宗朱高炽)、景陵(明宣宗朱瞻基)、裕陵(明英宗朱祁镇)、茂陵(明宪宗朱见深)、泰陵(明孝宗朱祐樘)、康陵(明武宗朱厚照)、永陵(明世宗朱厚熜)、昭陵(明穆宗朱载垕)、定陵(明神宗朱翊钧)、庆陵(明光宗朱常洛)、德陵(明熹宗朱由校)、思陵(明毅宗朱由检)。

明朝没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有三个,分别是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的孝陵。代宗朱祁钰,就是明景帝,葬在北京玉泉山的景泰陵。朱祁钰生前营建的北京孝陵夺门之变后被英宗捣毁,荒废,被百姓称为景泰洼,一百多年后,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一个月就驾崩,未及营造陵寝,只好葬入景泰洼,改称庆陵。还有一个是成祖靖难后不知所踪的建文皇帝朱允炆,他显然是不会有陵寝的。

这样算下来,似乎明朝在崇祯之前有十五个皇帝陵寝,实际上,明朝的确是有十六个皇帝陵寝的。最后一个就是位于湖北钟祥的明显陵,里面葬的是献皇帝朱祐杬,不过他其实一天皇帝都没当过,他是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

如果一定要强迫症到底的话,还可以加上安徽凤阳的明皇陵以及江苏盱眙的明祖陵。

南明诸帝没有什么陵寝可言,位于福建的唐王朱聿键的隆武陵和位于广西的桂王朱常瀛的兴陵只能是凑个数吧。


叶海林


文:鱼包历史课(原创不易 请点右上角关注)

看完我的回答大约需要2-3分钟,希望您觉得值得,谢谢。

明朝实际上确实有十六个皇帝,不过历史的进程中发生了一些特殊事件,所以十六个皇帝对应的不是十六个陵墓,以下我说说特别的三个。

第一,朱元璋孤零零被单独埋在南京

朱元璋在1368年,全国尚未统一就定都了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此后的几十年间,明朝的统治都得以在南京进行。

1368年,朱元璋病逝后,就被安葬在,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被称作明孝陵。按照朱元璋的构想,他的后世子孙自然都应该葬在此处,可是由于朱棣夺取皇位后,建都北京,之后的明朝皇帝自然就都葬在新都北京。

当然有明一代,孝陵都是祖宗根本所在,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第二,建文帝生死未卜,不知何处安葬

1399年,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耗时三年,攻克南京,在燕王军队进入南京后,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内,烧起大火。火势扑灭后,灰烬之中找到了几具烧焦的尸体,无法辨认身份,据皇城内的太监指称,这是建文帝,皇后及太子的尸体。此事也就只得不了了之。

现在很多史学家都坚信,建文帝制造了大火之乱后,乔装和尚逃出了南京,可是由于没有权威史料佐证,建文帝的下落只得存疑。

当然无论建文帝生死,为了保证朱棣称帝的名正言顺,他都不可能被埋入明朝帝王的陵墓了。他的皇帝身份也是直到明末的南明小朝廷才得以承认。

第三,起于危乱的代宗朱祁钰,却下场凄惨

明朝的第七个皇帝,朱祁钰,由于他的哥哥英宗朱祁镇在北征的过程中,被瓦剌俘虏,他在太后和大臣的授意下继位称帝,并一步步开展了北京保卫战。

可是随后风云突变,英宗被瓦剌军放回,在他的心腹党羽的策划下,完成一场“夺门之变”英宗随即复辟。朱祁钰被害死后,英宗坚决不承认他的合法地位。

朱祁钰本来在天寿山区域着手修建了自己的陵墓,也被英宗捣毁,英宗将朱祁钰以藩王的身份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

所以,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原创码字着实不易,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欢迎跟我一起读诗书,学历史。点个赞,就像是跟我击个掌。


鱼包历史课


明朝是我最喜欢的朝代,因而翻阅的历史典籍也相对而言多一些,对于上述问题,下面我一一道来:

明朝十六帝,北京天寿山安葬其十三,缺失的三位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钰。

1.明太祖朱元璋陵寝位于南京紫金山(钟山),但凡稍有历史常识的朋友们就应该知道,明朝建国后定都于南京,因而朱元璋自然也安葬于此,称作明孝陵,而本人也曾前往瞻仰,斯人已去,徒留我辈感慨叹息。纵观古今,我们会发现,明朝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朝代,中华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大都是从西、北往东、南打江山,只有明朝起兵于南方,随后自南至北,尔有天下。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功成名就后自然想炫耀一番,本欲定都老家凤阳,而凤阳确实不适合建都,如此,南京变成了大明帝国的首都所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想朱元璋英明神武一世,百年以后又怎能料到,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皇宫,毁于一旦,归于黄土。


2.明惠宗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元璋长孙朱允炆同样没有陵寝,甚至朱允炆最终归之何处,至今历史学家争辩不休,没有确切证据。朱允炆是一位好皇帝,本可成为一位太平“天子”,可惜他有一个更“好”的叔叔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的太子死的早,而他的四儿子朱棣聪明能干,才能卓绝,觊觎皇位许久,而朱元璋驾崩后传位长孙朱允炆,随后发生了著名的“靖难之变”,朱允炆在一把大火中不知所踪,死于火海,还是化妆潜逃,抑或是遁入空门,尚无定论,作为胜利者,朱棣当然认为自己是正统,自然也不会为他这个好侄子建立陵寝。


3

.明代宗朱祁钰,这位皇帝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简单的说,他没有陵寝是因为政变,而要述说明白,可得大废笔墨,简言之就是明代宗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昏庸无能,乃至发生“土木堡之变”,被囚瓦喇,国不可一日无主。为防主少国疑,于谦(就是那位写就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忠臣)推英宗弟弟朱祁钰为帝,而后击退强敌,迎还朱祁镇,所谓政治,所谓官场,本就尔虞我诈,变幻莫测,凶险异常,天下太平后,朝中大臣争权夺利,发生政变,推倒了朱祁钰,朱祁镇二次登基,对于这个曾经的弟弟,自然不会承认,废除为王,当然代宗朱祁钰也不会有自己的陵寝。

简言之,上述三位,一位在南,一位失踪,一位被废。行文仓促,若有失误,敬请各位指摘批评,自创不易,若大家认同喜欢,请关注一下~~~


长铗之歌


明朝于1368年朱元璋建立,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作为统一的王朝结束,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北京陷落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若干政权,称为南明(1644年—1683年)历经四帝一监国。



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立明朝,葬于南京明孝陵,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明代宗朱祁钰在哥哥明英宗朱祁镇于土木堡之变被瓦刺俘虏后,即皇帝位;但在夺门之变爆发后,明英宗复位,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去世之后,以亲王礼,葬于北京西山,为景泰陵。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史称景泰帝。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除以上三位帝王,明十六帝中其余皆葬入明十三陵。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约一百二十余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帝后陵寝最多的皇家园林。自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入思陵止,期间230多年,共埋葬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三十余名嫔妃、两位太监。




明十三陵为:长陵(明成祖朱棣)、献陵(明仁宗朱高炽)、景陵(明宣宗朱瞻基)、裕陵(明英宗朱祁镇)、茂陵(明宪宗朱见深)、泰陵(明孝宗朱佑樘)、康陵(明武宗朱厚照)、永陵(明世宗朱厚熜)、昭陵(明穆宗朱载垕)、定陵(明神宗朱翊钧)、庆陵(明光宗朱常洛)、德陵(明熹宗朱由校)、思陵(明毅宗朱由检即崇祯)。


清风徐来清清扬


明朝自朱元璋1368年称帝起至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媒山自缢身亡为止,期间共经历十六位皇帝,享国276年!


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庙号太祖,葬于南京紫金山,陵寝称明孝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自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开始至明朝亡国,先后葬入十三位皇帝,后世称为明十三皇陵!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因“靖难”之战后不知所踪,所以没有陵墓!

明朝第七为皇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所以明朝虽有十六帝,一位下落不明,另外两为另葬他出,因此只有十三位皇帝葬入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的皇家园陵中!


春秋历史俱往矣


有三个皇帝没有葬在明十三陵,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孤零零的被葬在南京孝陵,明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明代宗朱祁钰因为夺门之变后他哥哥英宗朱祁镇复辟废了他的皇帝名位,所以他也没有皇陵


浅读历史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是南京的明孝陵。而接班的朱允文,是没有陵墓的,他埋葬哪里?谁都不知道!最后一位没有皇陵的皇帝的是朱祁钰,就是朱祁镇的弟弟,属于代理朱祁镇当皇帝的。后来被朱祁镇发动政变所推翻,死时已经不是皇帝了,所以也没有帝王陵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