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對空艦對空遲早變成歷史遺物,西方飛彈集團已著手中國不能落下

如果你還在為新型空對空導彈、艦對空導彈問世歡呼雀躍,那說明你仍然沒有意識到時代正在拋棄這種傳統制導武器,將其變成歷史遺物。從飛行器上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殲擊機的主要武器之一,也用作殲擊轟炸機、強擊機、直升機的空戰武器。此外,從理論上講也可以作為加油機、預警機等軍用飛機的自衛武器。空空導彈由制導裝置、戰鬥部、引信、動力裝置、彈體與彈翼等組成。它與機載火力控制、發射裝置和測試設備等構成空空導彈武器系統。航空導彈是從艦艇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艦艇主要防空武器。它與艦艇上的指揮控制、探測跟蹤、水平穩定、發射系統等構成艦空導彈武器系統。空空導彈與地地導彈、地空導彈相比,具有反應快、機動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輕、使用靈活方便等特點。與航空機關炮相較,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優點。它與機載火控系統、發射裝置和檢查測量設備構成空空導彈武器系統。

空對空艦對空遲早變成歷史遺物,西方導彈集團已著手中國不能落下

航空導彈按其射程分為遠程艦空導彈、中程艦空導彈、近程艦空導彈;按射高分為高空艦空導彈、中空艦空導彈、低空艦空導彈;按作戰使用分為艦艇編隊防空導彈(如美國的標準Ⅱ型艦空導彈武器系統)和單艦艇防空導彈(如英國的海狼艦空導彈武器系統)。艦空導彈的最大射程達100餘千米,最大射高20餘千米,飛行速度為數倍音速。其動力裝置多為固體火箭發動機,也有用衝壓噴氣發動機的。制導方式一般採用遙控制導或尋的制導,有的採用複合制導。戰鬥部多采用普通裝藥,由近炸或觸發組合式引信起爆。而經過了一系列全天候的測試,歐洲導彈集團德國分部即將發佈一款全新的可部署的激光武器系統,激光武器,是用高能的激光對遠距離的目標進行精確射擊或用於防禦導彈等的武器,分為戰術激光武器(THEL)與戰略激光武器。具有快速、靈活、精確和抗電磁干擾等優異性能,在光電對抗、防空和戰略防禦中可發揮獨特作用。激光武器的缺點是不能全天候作戰,受限於大霧、大雪、大雨,且激光發射系統屬精密光學系統,也受大氣影響嚴重,如大氣對能量的吸收、大氣擾動引起的能量衰減、熱暈效應、湍流以及光束抖動引起的衰減等。

空對空艦對空遲早變成歷史遺物,西方導彈集團已著手中國不能落下

鑑於激光武器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美、俄、以色列和其他一些發達國家都投入了鉅額資金,制定了宏大計劃,組織了龐大的科技隊伍,開發激光武器。至90年代初,僅美國政府對激光武器的研究投資就達90億美元。80年代中後期,蘇聯和英國的軍艦或陸上已有實驗性戰術激光武器裝備,美、法、德等國也作了大量試驗。戰略激光武器研究費用高,技術難度大,其前景還有待觀察。激光武器的效費比是比較高的。在防空武器方面,當前主體是導彈,激光武器與之相比消耗費用要便宜得多。例如,一枚“愛國者”導彈要60-70萬美元,一枚短程“毒刺”式導彈要2萬美元,而激光發射一次僅需數千美元,今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激光發射一次的費用可降至數百美元。激光武器系統試驗中,當4架無人機以480公里時速飛過美國加州聖尼古拉斯群島上空的海軍武器和訓練基地時,位於3.2公里之外的美軍戰艦上的“密集陣”雷達系統開始工作。它利用電光追蹤和無線電傳感器探測到無人機的距離和方位等信息,並將其傳輸給激光武器系統。後者隨即發射32千瓦的激光能量束,數秒之內就將無人飛機燒燬。

空對空艦對空遲早變成歷史遺物,西方導彈集團已著手中國不能落下

這些旨在測試激光武器系統對空中目標的反應能力,而下一步將用激光來摧毀反艦導彈,艦對空導彈似乎已經成為歷史。因為驅逐艦這樣的近萬噸平臺,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激光武器所需要的電力,在打擊精度上,激光無疑比導彈要好用。就職於歐洲導彈集團德國分部的未來系統的銷售工程師Markus Martinstetter博士透露,這套系統在測試中成功地追蹤了所有的測試目標——哪怕有時候氣象條件不佳,比如在暴風雨中。這說明激光武器在海面惡劣環境中是可以使用的,大洋中似乎沒有什麼霧霾,因此激光武器可以大展身手。激光擊毀目標有兩個方面:一是穿孔,二是層裂。所謂穿孔,就是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使靶材表面急劇熔化,進而汽化蒸發,汽化物質向外噴射,反衝力形成衝擊波,在靶材上穿一個孔。所謂層裂,就是靶材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後,原子被電離,形成等離體“雲”。“雲”向外膨脹噴射形成應力波向深處傳播。應力波的反射造成靶材被拉斷,形成“層裂”破壞。除此以外,等離子體“雲”還能輻射紫外線或X光,破壞目標結構和電子元件。中國相關的激光武器測試也應該進入狀態,不能落下,一旦歐洲艦載激光武器普及,上艦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