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用<《金剛經》>中的智慧,教你做生意

前言:

最近一週被塵肺病,公益,袁立,還有自己的生活給顛覆著,每過一天就是一個新的一天。這種生活很奇怪,過了一年我在想,如果自己不改變,那麼過了一年也是重蹈一年的覆轍,這樣的日子,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又能怎麼樣呢?

聞思|用<《金剛經》>中的智慧,教你做生意

關注塵肺病這個事,是被袁立感動的沒有錯,但是真正打動我的,是親身聽到的經歷,關於塵肺病人的經歷,一種被死神判了死刑,等死的經歷。那是一種能不能過了這個冬天,變得很難面對的問題。想到這心裡也會很難過,發一個微信要措詞好久,怕太隨意,不夠珍惜。怕太緊張,讓他也緊張。使自己變得既感性又糾結。我無法幫他生,也無法陪他死。

這種感覺讓我不斷的思考,我們每個人,每個圈層,經歷的事情,大到生死,小到吃喝,我們每天都面對抉擇,這種抉擇讓人心煩意亂到崩潰,從早到晚,我們要做的多少決定,自己都數不清楚,大大小小的決定。比如此時此刻,你正在猶豫,是吃一個拌飯,還是吃一份麻辣燙。這些糾結,佔用了你的腦細胞。

其實每一個決定,我們不過都想讓結果變得更好不是麼?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所有事物的成功幾率都是百分之百”

你會相信麼?答案是否定的,你一定不信

好吧,讓我們繼續討論,分享給你我的心得。

每一個開過公司的人都知道,或者沒開過的也會知道,一個公司會有她的生命週期,也就是說:一個公司可能3~5年的存活期,如果不成長,就會倒閉。甚至現在可以縮短成3~5個月。

我們說還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說你所熟悉的大品牌,那麼現在,給成功下一個定義吧

成功,可以理解為當你接受某個工作或者某個項目因為你做事的方式,最終按照你預想的方式做成了。

這就把我們引向了幾率。一個傾向於成功的幾率,所有的成功或者失敗,都變成了一種傾向性的幾率,我們比的並不是這個事情最原始的運作方式,一定能成功的運作方式,而是考驗了一種“隨機應變”。

如何能夠處理意想不到的危機,如何能夠在左右不了結果的時候“船小好掉頭”。

這種隨機應變伴隨著碰運氣,也伴隨著糾結與扭曲,有多少人,在這個抉擇的過程中,弄巧成拙,一步錯,步步錯?或者精於算計,錯失良機?或者,預判失誤,延誤戰機?

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讓事情只有成功,沒有失敗呢?能夠讓事情順利的,自然而然的成功呢?

當然有,但是不能說,要慢慢的讓你懂道理

聞思|用<《金剛經》>中的智慧,教你做生意

今天你的車會在你上班的時候準時發動麼?如果你對自己夠坦誠,你的回答應該是:“我覺得它會”。因為你知道你不能說:“我知道它一定會”。即使它昨天還好好的,憑過去的經驗,你應該知道它第二天不確定會因為什麼原因而不能發動。

於是我們繼續碰運氣,開始漫長的碰運氣遊戲。

上班的途中,有百分之幾的幾率會死於交通事故,到了單位有百分之幾的幾率會被炒魷魚,無論今天我做了什麼決策,都會有一定的概率讓其中一部分決策成功不了。

所以,如期完成的成功,和隨機應變的考驗,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

我們以為自己很聰明,認為智者就是懂得世事不會永遠都如願以償的人,世事就是如此,不管對誰

所有過去的經驗證明了一點

我們還是不知道如何讓事情發生

我們還是不知道事情會為什麼發生

因為我們如果知道了,世界就沒有失敗了

少數的成功者可能會告訴你他們為什麼次次成功?其實他們也在碰運氣,他們也不敢保證明天車子一定能發動

也不敢保證每一個決策會不會葬送自己的事業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在滿懷憧憬的碰運氣,使之引向成功的幾率大一些

但是,碰運氣的成本太大了

我們付出了太多的個人抉擇引發的代價。你想想看,你的抉擇給你帶來的重大事件有多少,有多少次你後悔不已,當初如果那樣就好了

碰運氣讓我們整個社會變得虛偽而陌生:人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為了達到自己成功的幾率大一點,

雖然迷茫,卻依然試圖合作:

“雖然我不知道這是否能成,但是如果你願意幫我,我也願意幫你做這件事,雖然我也同樣沒把握”。

我們有沒有過這樣類似忽悠人的時候呢?

我們已經習慣於這樣的生活,默默的生活,靜靜的承受,知道我們死去,永遠都生活在不確定中

然後雙手一攤,說:“盡人事聽天命”

古老的經典說:“有一種情況可以讓一個犯人絕不越獄。那就是,如果他一開始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監獄裡”

我們的牢獄,就是對所做的事情是否能成功的不確定性。

一起來打破牢籠吧~帶你進到一個未知的領域,萬無一失的走向成功

那麼簡單,那麼純粹

聞思|用<《金剛經》>中的智慧,教你做生意

好吧,我來告訴你,雖然我不會起一個好的標題,但是,真理卻在這。

聽說這兒不適合連載?可是一次寫不完,試試看吧。。。。。。

思考題:

1、如果車打不著火,原因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因果關係?

2、如果你的老闆讓你完成銷售業績,你能找到賣出去產品的因果關係麼?

最後,請你跟我一起,關注一下塵肺病人,栗子家族歡迎你

下一章我們寫

找到原因背後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