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誰說共享汽車沒有第三條路

深度|谁说共享汽车没有第三条路

共享汽車領域的兩種運營模式至今也沒有走出發展的瓶頸期,目前,我國共享出行產業由大到強的探索依然“在路上”。但是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難點就在於少有一位踏雪留痕的先行者。畢竟創新之路太過艱辛,沒有標準借鑑,更沒有案例參考,或許還夾雜著質疑與誤解。

‍‍

隨著以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和資本的追逐,共享汽車產業持續升溫,規模化運營企業、互聯網公司轉型的平臺化企業劃定了市場競爭的現有格局。

如今,傳統運營企業與互聯網企業激戰正酣之際,半路又殺出來一個科技型企業,在原有市場上走出了一條別人從未走過的路。以北汽新能源輕享科技,這種新一類的科技服務企業為例,歷經幾年發展,正通過行業鏈接和科技賦能,為國內共享汽車行業注入新的驅動力。

深度|谁说共享汽车没有第三条路

圖: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輕享科技總經理 王春風

C端登場

卻意在B端

知曉輕享科技是從之前的幾次報道中。從2017年6月初開始,輕享科技聚焦的詞都是“運營”。在過去的一年中,輕享科技的共享汽車運營範圍覆蓋了全國13個典型城市,車輛規模達到10000輛,會員規模突破120000個。

此外,輕享科技的無人駕駛業務也暫露頭角。那麼,輕享科技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隨著最新2.0戰略的發佈,輕享出行的“小心思”終於公之於眾。

在專訪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輕享科技總經理王春風的過程中,記者發現,之前其所有運營操作都只是1.0運營戰略的初步登場,2.0戰略之後,輕享科技實現了從運營到科技的迴歸,即做B端,為運營商服務。

深度|谁说共享汽车没有第三条路

“共享汽車行業會有至少兩種類型的公司存在,一種是為C端用戶提供出行服務,另一種是為B端運營商提供科技服務。”王春風表示,輕享科技本身就是要為B端企業服務,做C端恰恰是為了證明企業的B端服務能力。“首先是我們自己去實踐,用結果說明一切。目前,我們針對B端用戶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已經得到了1.0戰略的成功實踐。”

做運營和無人駕駛汽車業務是應對2.0升級戰略誤解的“未雨綢繆”。據王春風介紹,在“科技型公司”定義尚未出現之前,若從一開始就亮出“科技型公司”的角色定位,勢必會遭來行業的質疑與誤解。如今在兩項業務成熟運轉之後,輕享科技服務B端企業的共享出行解決方案,在實際運營與技術支持層面的質疑不解自消。

目前,輕享科技正通過示範運營與技術升級,不斷完善共享汽車領域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搭建資源整合的平臺,為B端客戶提供高效、專業、定製化的經營策略。

深度|谁说共享汽车没有第三条路

發佈新戰略

順便立了個flag

“輕享2.0戰略是輕享科技佈局未來的重要一步。”王春風表示,同時,這也是其全面開放共享技術研發資源、客戶資源以及生態資源,搭建平臺幫助B端用戶實現創新模式孵化的開端。

從表面上看,這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一種鏡像表現。從業務萌芽,到全面進入快速增長期,共享汽車行業成為了跑馬圈地的新“風口”。據統計,截止2018年中,我國註冊的分時租賃企業就已超過400家,全國運營車輛規模超過10萬輛。規模化在共享汽車產業的發展中功不可沒。但是規模化並非共享汽車行業的最佳發展道路,目前,盈利難仍然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性難題之一。在王春風看來,做運營,只靠不斷擴大規模,走融資、燒錢循環贏市場,在共享汽車領域是遠遠不夠的。

從深層次來看,這是所有共享汽車運營企業都希望得到的解決方案。目前,共享汽車行業面臨諸多難題,受制於“重資產、重運營、重資源”、“模式單一、產品同質化問題凸顯”、“用戶體驗亟待提升”、“發展空間受侷限”等。

深度|谁说共享汽车没有第三条路

在共享汽車領域,為何純粹的運營企業、技術型企業卻從未成功開闢過共享出行的新路徑?在行業發展現有的巨大壓力下,科技型公司從事汽車共享出行業務,如何在技術與生態上創新,如何搭建與運營商企業、互聯網企業、技術型企業不一樣的戰略構思?

在王春風看來,科技型企業必須具備行業和消費者洞察、系統研發、硬件研發、新技術研發與應用落地、整車製造資源整合、生態資源整合,這六大核心能力。這也正是王春風為輕享科技未來發展樹立的flag。

立flag

flag一是行業和消費者洞察能力,需要了解行業和消費者痛點,並以此為基礎開發出面向大眾群體和細分市場的創新產品和應用場景,實現創新模式孵化;

flag二是系統研發能力。需要實現人、車、社會以及生態等多場景的鏈接與融合,打造B2C、B2B、B2G、B2T等多領域的系統解決方案;

flag三是硬件研發能力,通過核心技術的研發,實現與車輛控制系統和智能系統的高效鏈接,解決定位、取還車、用車安全、用戶交互以及系統穩定性等方面的問題,繼而提升用戶用車體驗;

flag四是新技術研發與應用落地能力,結合共享汽車應用場景,擁有包括人臉識別、代客泊車、無人駕駛等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落地能力,並將其與未來車輛人工智能系統進行有機融合;

flag五是整車製造資源整合能力,共享汽車所有產品和技術都圍繞車輛展開,只有有效的整合整車製造資源才能讓核心技術和新技術得以更好的落地;

flag六是生態資源整合能力,通過系統平臺、智能硬件實現生態資源的鏈接和應用落地。

讓科技賦能

背靠大樹也做大樹

共享是需要“本錢”的,比如盼達用車有力帆控股的戰略投資,T3出行有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和長安汽車三大整車央企的背書加持。我們不禁要問,在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之際,輕享科技到底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記者從採訪中瞭解到,輕享科技的“本錢”就是北汽新能源這棵大樹,並以科技賦能整個共享汽車出行產業。但是共享出行行業從來都不是以“本錢”論輸贏的,對於服務B端用戶的輕享科技而言,我們首先要考慮其目標定位是否足夠清晰。

在這一點上,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精準地圈定輕享出行的2.0新戰略,那麼“科技賦能”再合適不過了。

科技賦能有三層含義

一是以系統技術共享實現創新模式孵化,比如系統技術共享、人車場樁技術共享、場景訂製化技術共享等。

二是以硬件技術共享打造通往未來的船票,比如RT-BOX智能硬件1.0共享、T-BOX智能硬件2.0共享、T-BOX無人駕駛定製智能硬件3.0共享等。

三是以新技術共享與用戶一起見證未來,比如代客泊車技術共享、無人駕駛技術共享等。

在2.0戰略時代,輕享科技聚焦B2B,既做科創中心、整車研發、整車製造與用戶需求行業痛點生態資源的鏈接者,也是共享出行行業的賦能者。

深度|谁说共享汽车没有第三条路

輕享科技是北汽新能源旗下繼BJEV、ARCFOX兩大純電動汽車品牌後推出的第三品牌,是一個出行生態服務品牌。但是整車企業自辦共享汽車品牌已不再新鮮,並且多數面臨外界質疑。因此,我們更關注輕享科技能為B端用戶帶來哪些資源?

“我們從來不避諱依靠北汽新能源的背景,相反,我們就是要充分利用北汽新能源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推動共享汽車行業的良性發展。”據王春風介紹,輕享科技擁有國內其他共享出行企業無法企及的巨大優勢,如北汽新能源科創中心、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等。同時,在客戶資源方面,輕享科技以開放的態度,共享北汽新能源20萬以上的車主資源,以及北汽新能源背後強大的行業生態資源。

深度|谁说共享汽车没有第三条路

背靠北汽新能源這顆大樹,輕享科技也在嘗試做共享出行領域的大樹。王春風也提到,左手依靠北汽新能源傳統車企優勢,右手依賴年輕的互聯網基因技術團隊,輕享科技正在加速資源整合,重金押注共享出行領域,併為B端用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