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蘇霍姆林斯基:讓孩子們心裡的詩的琴弦響起來

重温经典|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本文約2600字 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重温经典|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重温经典|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給教師的建議

第56條

不久前,到我們這裡來參觀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師抱怨說:"我真不懂,孩子們上學以後,在他們身上發生著什麼變化。孩子來的時候,既聰明伶俐,又勤思好問。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級,他已經是個平平常常的學生,而到了六年級,他就不想學習並且掉進不及格學生的行列裡去了……怎樣來解釋這種現象呢?"

的確如此。為什麼許多學生學得不好呢?為什麼八年級的學生,對於一個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礎性的問題,也往往不能獨立地進行分析呢?按所謂教學論的道理來說應當是這樣的: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他獲取新的知識就應當越容易。可是事實上完全相反: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他往後的學習反而越艱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為什麼許多少年在八年級畢業以後不想再學下去(他們說,學習太困難了)呢?

我堅定地認為,現代學校的整個教學體系有著非常嚴重的缺點:沒有足夠的智力的訓練,也就是說,沒有進行足夠的專門的工作來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著別人的思想,卻沒有表達自己的思想。向他們提出的惟一的任務就是:識記,保持,再現。像我們現在所做的那樣,把學校的語文教學僅僅歸結為死摳語法,這是很荒謬的,要知道,兒童早在知道世界上還有語法這個東西存在以前,就已經能理解本族語的極其細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學校的首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善於思考和善於說話。有經驗的教師們都確信:許多學生之所以連語法也沒學好,正是因為詞並沒有成為智力發展的手段。

我在學校裡工作了33年,得到一條信念:

必須把兒童的生動的詞語和兒童的創造作為教學體系的基礎。不要重複別人的思想,而要創造自己的思想。

重温经典|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我曾有幸(是的,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個班從預備班一直帶到十年級,領著他們走過一條完整的認識的途徑。我相信:要使兒童的求知慾、好奇心、活躍的智慧和鮮明的想像不僅不熄滅而且得到發展,那麼我所上的那種所謂"思維課"是很有必要的。

我讓我未來的學生——六歲的學前兒童每星期到學校來兩次。我帶領他們到果園、樹林、河岸邊和田野裡去。我們的"課本"就是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太陽、樹木、花朵、雲彩、蝴蝶、各種顏色和聲音、自然界的各種各樣的複雜的音樂。我們每出去參觀一次,就把這大自然的書讀上一頁。譬如,這些書頁的名稱有:自然界裡的生物和非生物;水裡和陸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種子;自然界在春天的甦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徵;螞蟻的生活;天空的雲雀……

兒童學習看出並且通過親身體驗去認識事物跟詞之間的深刻的聯繫。在這種思維課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書本和任何課程都無法給予的:孩子們不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個心靈來感知周圍世界的。他們深刻地感覺到詞的情感色彩:詞好比是一點火花,去點燃思維的火藥。在思維課上,孩子們不僅是聽,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這些詞語,如:閃爍的群星,柔和的風。這些詞語的聲音,在孩子們的意識裡永遠地跟鮮明的、難忘的、激動人心的畫面結合起來了,因此就成了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個性的東西。

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裡的詩的琴絃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眾多的關係。

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開的樹。兒童看到閃耀著的陽光的光點、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顫動的樹枝和悠閒的小蝴蝶。我給孩子們指點出這些事物之間的幾十種的相互聯繫,於是激發起他們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來,孩子們就編起各種故事來了。只有在兒童親眼看見的那些事物之間,才能找到成千上萬種的聯繫,——也就是說,關於開花的蘋果樹和春天的太陽、關於蜜蜂和樹枝、關於小蝴蝶,就可以編出成千上萬個故事,而且每一個故事都有它獨特的情節。

重温经典|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下面就是我的學生在思維課上編出的幾個故事。在我們學校裡,從預備班開始一直到七年級,都在上這種課的。

花瓣兒和花朵(三年級丹尼婭作)

一朵白色的大麗花開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飛舞,採蜜。

這朵花有42片花瓣兒。有一片花瓣兒驕傲起來了:

"我是最美麗的。沒有我,花朵就不會開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離開這兒走掉,有什麼關係呢?"

花瓣兒一使勁,掙脫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叢中,等著瞧花朵會怎麼樣。

可是花朵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仍舊朝著太陽微笑,仍舊吸引著蜜蜂來採蜜。

花瓣兒起身走了,遇著了螞蟻。

"你是誰呀?"螞蟻問。

"我是花瓣兒。最主要、最美麗的花瓣兒。沒有我,花朵就不會開放。"

"花瓣兒?我只認識長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這樣長著兩根細腳的東西,我可不認識。"

花瓣兒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乾枯了。而花朵照樣開放著。

缺少一片花瓣兒的花朵仍舊是花朵。而離開花朵的花瓣兒就什麼也不是了。

帶翅膀的花兒(一年級娜塔莎作)

這是夏天的事兒了。起了一陣大風。風把一粒長著兩個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種子帶到了草原上。種子落在草叢裡。青草驚奇地問:

"你是誰呀?"

"我是帶翅膀的花朵,"種子回答說,"我準備在這兒,在草叢裡生長。"

草青高興地歡迎新來的鄰居。

冬季過去了,小草開始發綠。在種子落下去的那個地方,露出一根壯實的莖。它的上面開了一朵黃花。它鮮豔得像一顆小太陽。

"啊,這原來是蒲公英呀!"青草說。

誰更聰明(三年級加里亞作)

公牛、山羊和綿羊爭論誰最聰明。每一個都說:"我比大家都聰明。"誰也不想比別人愚笨。

於是它們去找驢子,讓驢子評一評誰最聰明。驢子給它們出了一道題。

"你們每一位都說說,為什麼青草會生長。誰說得比別人更聰明,它就是最聰明的。"

公牛說:"青草能生長, 因為常常下雨。"

山羊說:"青草能生長,因為有太陽曬。"

可是綿羊悶聲不響。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星期,它還是悶聲不響。

於是,驢子決定說,綿羊最聰明。既然他悶聲不響,說明它有心眼兒。而公牛和山羊,雖然它們說了,興許說錯了呢。

我面前放著幾千篇兒童編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長處。現在你們讀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複地說一遍:只有當詞進入學生的精神生活,成為他的帶有深刻個性的創作工具的時候,才能取得這樣的成果。這個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運用。在這幾年裡(特別是從6歲到10歲這個年齡期)沒有做到的事,以後永遠也彌補不上了。

如果兒童在小學裡沒有學習用詞來進行思考和創作,那麼到五年級再來開始這項極其精細的勞動,就毫無意義了。

現在的學校的整個教學和智育的體系,需要從根本上加以科學的改善。讓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詞語和兒童的創造精神來統治學校的王國吧。學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發展的全部內容和全部性質,都應當建立在這三根支柱上。

END

特別推薦

“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做老師”徵文大賽

正在火熱進行中

截稿日期

2018年8月20日

有興趣的老師

提起筆寫下感悟投給我們吧

重温经典|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做老師”徵文活動

內容來源丨摘自《給教師的建議》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北京師範大學

承辦: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郵發代號:82-113

國內總髮行:北京報刊發行局

國內統一刊號:CN 11-4801/Z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2051

▌合作數據庫

重温经典|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