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文喆:課堂教學是師生的一段生命歷程

悦读|文喆: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悦读|文喆: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本文約1100字 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悦读|文喆: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文喆,長期在北京基礎教育界工作,擔任過教師、校長,也擔任過教育行政人員和研究人員。曾主持過北京市面向 21 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獲得北京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

在某校聽一節公開課時,看到一個聽課老師扶著一個學生往外走,我坐在前邊,沒看見孩子發生了什麼問題,孩子從講課老師身邊走過去,老師沒有過問一下,其他學生也看著老師扶著學生走出去,誰也沒有反應,還是照常提問作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如果就課堂教學的展示來說,這節公開課是很不錯的。不過,我感到有些失落。為什麼老師和學生對那位同學一點關切都沒有,甚至沒有過問一聲?當然,我們可以批評老師對學生缺乏人文關懷,缺少關心。但我想,事情還不僅僅是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不是公開課,就在平時的情況下,老師會這樣冷漠嗎?應該不會,那麼,為什麼此時他卻這樣做呢?我認為,這和我們的教學評價、教學管理有很大關係。師生雙方都有一種共同的目的,都要把這節課上好。因為這節課不但可能影響老師的聲譽,而且可能影響到學校的聲譽,影響到地區的聲譽。當大家都在追求所謂的集體榮譽時,這節課被賦予的非教學功能的要求就太多了,於是師生雙方都變得冷漠、變得無情。

由於一節課被賦予了太多的非教學功能,所以老師和學生們實際上是在為我們這些觀摩的人表演。而有表演的時候,我們這些人也是更多地關注老師怎麼講得清楚,怎麼展示得好,怎麼能表現出他的各種才華。大家都忘記了這節課其實是學生和老師的一段生活,是他們共同經歷的一段生命歷程。在這節課裡,老師不但要展示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而且要展示他作為一個人如何與人相處。如果大家在這節課上確實都有某種程度的冷漠,那麼又怎麼能責怪我們的孩子最後會變得冷漠?這一反常的表現,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沉重的問題。

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慢慢地意識到,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它的本質是由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的實踐過程,是學生和老師共同活動的生命過程,是學生的主動活動過程。它必須是有效的,而且是全面的。學生不但要學習知識,而且要學習文化,要學習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生活。我們必須注意到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全面影響,而不能僅僅看到對他的知識或能力發展的影響。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求真,也要求善、求美。一節課,如果老師只是講得精彩,不能說它就是好的教學;只是學生回答得漂亮,也不能說它就是好的教學,最好的教學就是學生在課堂裡進行了有效的全面的學習活動。

現在的公開課或示範課被賦予了太多的教學以外的東西,我希望能多留給老師一些探索的空間,能讓師生在課堂真實地展開自己的生活過程。

悦读|文喆: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悦读|文喆: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