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羅甸」黔南日報視點報導:聽,那刺破大山寧靜的「悅讀」聲

「媒體看羅甸」黔南日報視點報道:聽,那刺破大山寧靜的“悅讀”聲

黔南日報視點報道

2017年,桂馨基金會桂馨書屋公益項目開始進駐羅甸縣,兩年時間,在羅甸的偏遠鄉村建成桂馨書屋26個,讓1萬多名鄉村孩子受益。

桂馨基金會是北京一家關注中國鄉村教育的慈善機構。以改善鄉村教育環境,促進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為使命,以“幫助鄉村孩子成為有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公民,支持鄉村教師成為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引路人”為目標,體現“以善為美,以誠為本,互尊互信,專業專注”的價值觀。目前形成了以桂馨書屋、桂馨科學課、桂馨鄉村教師支持為核心的項目體系。通過基金會的招募和組織,全國各高校公益社團的志願者們積極參與到鄉村學校桂馨書屋悅讀周活動中。

大山深處,清脆稚嫩的讀書聲刺破了大山的寧靜,與林間蟬鳴交匯,合成了美妙動聽的“山村交響曲”。桂馨書屋項目悅讀周夏令營活動營地裡,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悅讀”正在進行。來自全國各高校的志願者們,將都市的“現代風”帶進了原生淳樸的鄉村小學,一群大學生和一群小學生在一起,用天性激活天性,以情懷換取情懷,一次次的思維交互和靈魂碰撞後,蛻變發生了……

本期視點帶您走進羅甸縣大山深處鄉村小學,與那裡的志願者和留守兒童一起,度過一個多姿多彩的完美暑期。

「媒體看羅甸」黔南日報視點報道:聽,那刺破大山寧靜的“悅讀”聲

納鬧民族小學合影

「媒體看羅甸」黔南日報視點報道:聽,那刺破大山寧靜的“悅讀”聲

開營儀式上給孩子們展示繪本

“我和你一樣,一樣的堅強,一樣的全力以赴追逐夢想,哪怕會受傷,哪怕有風浪,風雨之後才會有迷人芬芳。”孩子們清脆的朗讀聲,打破了大山的寂靜。8月2日,是羅甸縣木引鎮擺龍小學桂馨書屋公益項目開展的最後一天,歷時12天的悅讀周夏令營活動結束。面對這些淳樸的孩子,湖北經濟學院吳天祥小組的志願者們眼泛淚花,心存不捨。在即將返程的哥哥姐姐們面前,孩子們嚎啕大哭起來。

“我們連續2年在羅甸縣實施項目,目前已建成26個桂馨書屋。”桂馨書屋項目羅甸縣片區負責人唐北辰告訴記者,該項目由桂馨基金會支持,以桂馨書屋搭建為基礎,以閱讀為主題,以夏令營為載體,在鄉村推廣兒童閱讀和傳播閱讀理念,是一個短期綜合性項目。今年暑假,江西財經大學、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吉首大學等全國8所高校組建10個公益志願者團隊,集結141餘名志願者深入羅甸縣,在偏遠的皮桶小學、慄木小學、董當中心校、納鬧民族小學、深井小學、高蘭小學、床井小學、納平民族小學、擺龍小學、團結小學等10個項目學校“安營紮寨”,啟動10個桂馨書屋的搭建工作。

“雖然時間短,但是我們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湖北經濟學院吳天祥小組隊長張慧敏介紹,她的小組裡有很多志願者都是農村家庭出身,與這些孩子們能“心意相通”。書屋搭建完畢後,他們有針對地帶領孩子們閱讀、學習、生活、娛樂……

志願者:在支教中成長

“來之不易!”回憶起報名參加這個公益項目以來的經歷,江西農業大學大二在讀學生、甘露支教團晨曦隊志願者隊長方博超感觸很深。

“3月7日開始報名,經過了多次面試篩選,到4月10日名單才最終確定,又等了兩個月才成行。”7月5日下午,方博超帶領甘露支教團晨曦隊的12名志願者在南昌火車站登上了開往貴州的火車。7月6日晚上21點,12名志願者順利抵達位於羅甸縣邊陽鎮大山深處的皮桶小學,開始了一次“神奇的旅行”。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看著皮桶小學的學生,方博超似乎看到了兒時的自己。他從記事起,一直和爺爺奶奶住在村子裡,上中學後只能住在寄宿家庭,從出生到上大學,幾乎都沒有父母的陪伴。

“我今年申請當隊長,是想帶領我的團隊為孩子們能多做些事情,多陪伴他們。”方博超是第二次到羅甸縣偏遠鄉村小學支教。去年暑假,他千里迢迢到過羅蘇小學,經歷過15天難忘的支教時光。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孩子們正在晨讀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孩子們的晨讀爽朗有力,動作傳神到位。一個個熱血澎湃,朗讀聲響徹山間,原本沉寂的鄉村小學變得書香滿園。

在皮桶小學,方博超和他的團隊與60多名學生度過了15天的“悅讀時光”。他們在開營儀式前為學校搭建好書屋,書屋內有1500本各類供孩子們借閱的圖書。每天帶領孩子們晨讀、繪畫、學英語,開設各種趣味主題活動、趣味運動會、繪本課、職業體驗、比賽活動等非傳統的支教形式的教學模式。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科學活動,讓孩子們受到耳濡目染的影響,幫助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閱讀習慣。

最後一天的閉營儀式上,孩子們爭著向大哥哥、姐姐們要QQ號,要簽名,求合影,小小的山村學校籠罩這一層淡淡的離別愁緒。

15天的“悅讀時光”轉瞬即逝,志願者團隊為孩子們打開了“另一扇窗”,通過這扇窗戶,孩子學習新知識,認識外面的精彩世界,形成了獨特的視角和思維模式。

“感覺就像做夢一樣。”來自江西省萍鄉市的謝彩妮是一位從小生活在城裡的女孩,活動中,她真真切切地體驗了一把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整個身心都發生了脫變。”

「媒體看羅甸」黔南日報視點報道:聽,那刺破大山寧靜的“悅讀”聲

上隆小學的文藝匯演

「媒體看羅甸」黔南日報視點報道:聽,那刺破大山寧靜的“悅讀”聲

羅化小學,志願者在和孩子做自我介紹

山裡娃:在“悅讀”中蛻變

“很懂事,很內向。”這是志願者們對團結小學四年級學生楊冬成的最初印象。楊冬成家住在離學校非常遠的紫雲縣宗地鄉大地壩村擺弄關組,每天要起得很早走一個多小時的路才能到學校,他卻從未遲到。

“大家都不要吵,老師放什麼歌我們就聽什麼” 經過多天的夏令營活動後,他開始變得大膽起來,學會舉手回答問題,慢慢的幫助志願者老師維持課堂紀律。

“他很認真,收書、填表等做的非常好。”沒幾天,志願者團隊發現楊冬成的一些優點,決定讓他當書屋的圖書管理員,負責圖書借還工作。

“孩子們年紀小卻很敏感,一方面特別期望得到認同和關注,另一方面又有些自卑。”擺龍小學的志願者褚天娥深有感觸。有一次,在送學生回家的路上,五年級的盤明秀突然向她發問:你為什麼不去我家,是不是因為我家又髒又亂?

褚天娥明顯感覺到,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孩子。於上就和她像朋友一樣傾心交流,走進她的內心。

“爺爺去世了,媽媽改嫁了,爸爸在廣東打工,姐姐已經出嫁,家裡就她和奶奶兩個,奶奶有嚴重的佝僂病,在家裡都是她做飯吃。”褚天娥說,盤明秀心裡的這個“自卑結”必須解開。

“現在她變得願意展示自己了,上課舉手是最活躍的一個。每天的上學路上,她會摘小花紮成一束送給我,挺想哭的,很感動。”褚天娥說,她現在已經是一個非常懂禮貌又開朗的孩子。

“如果我們能改變今天的孩子,孩子們就能改變整個世界。”唐北辰是桂馨基金會羅甸項目的負責人,每到一所小學,每到一支團隊,每參加一場悅讀周,除了督促並協助志願者們完成桂馨書屋的搭建工作外,他也會在某晚例會之餘,從一個桂馨工作人員的角度,以一個老志願者的身份,去給這些志願者講述桂馨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想法。

去年以來,桂馨基金會在羅甸縣建成了26個桂馨書屋。

羅甸縣教育局圖書儀器電教中心主任岑恩忠認為,桂馨書屋項目可以推動鄉村小學圖書規範管理,培養鄉村學校學生閱讀習慣,構建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媒體看羅甸」黔南日報視點報道:聽,那刺破大山寧靜的“悅讀”聲

孩子們從書中看到了外面世界

「媒體看羅甸」黔南日報視點報道:聽,那刺破大山寧靜的“悅讀”聲

志願者團隊在進行總結

唐北辰:在“公益”中快樂

唐北辰,一名職業公益人,也是貴州省羅甸片區桂馨基金會桂馨書屋搭建暨悅讀周夏令營活動的項目負責人,主要工作是走訪與桂馨基金會合作的大學生志願者支教團隊,督促並協助志願者們完成桂馨書屋的搭建工作和悅讀周夏令營主題活動。

“與桂馨第一次結緣是在2014年的夏天。”唐北辰回憶,2013年9月份大一入學初期,受直系學長的影響,加入了湖北經濟學院的公益社團“吳天祥小組”,每週末去給學校後勤員工的子女做義務家教,直到大一結束的那個夏天,懷揣著對公益、鄉村、教育公平與正義最單純的憧憬和嚮往,隨著社團成員一起參加了桂馨基金會組織的義務支教活動,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黃坑鄉大沙村祥德希望小學歷經了2個星期的支教時光,那是他第一次與桂馨基金會接觸。

“完全顛覆了我對中國農村的印象。”這次支教經歷讓他很震撼,身處山區的孩子生活條件艱苦,信息閉塞,甚至沒有一本課外書籍。

“做公益本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大學期間,唐北辰曾多次參與桂馨的公益項目,本科畢業時他放棄了出國、考研這些父母眼裡的“康莊大道”,離考研還有4個月的時候,他向桂馨投遞了簡歷,開始了自己的“公益生涯”。

“正式入職桂馨是2017年7月。”入職後的第一站就是羅甸。那個暑期發生的一切至今仍歷歷在目,1個人1個揹包1個箱子開始“獨行”,從火車、汽車、摩托車到步行,31天走訪了羅甸縣12所鄉村小學。今年暑期,又深入羅甸新建成的10個桂馨書屋項目學校走訪。

“他知道很多連我們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山路。”縣教育局幹部王黎邦說,唐北辰把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獻給了桂馨書屋項目,獻給了羅甸的鄉村小學。

“你一個人在外出差這麼久不會覺得孤獨嗎?”面對志願者的提問,他的答案很簡潔:搭建起桂馨書屋,通過悅讀周活動給孩子們“打開一扇窗”,用精心準備的活動讓孩子們收到耳濡目染的效果,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根本感受不到孤獨。

採訪手記:陪伴是“最走心的公益”

第一次到桂馨書屋項目學校採訪,是2017年暑假,地點是羅甸縣紅水河鎮雲裡小學。“給山區孩子帶去更多實質性的幫助,力所能及地教會他們一些知識和技能。”接受採訪時,貴州大學勤工助學服務中心晨曦支教隊桂馨志願者曹貴琳告訴記者,最後寫工作總結的時候,感覺自己並沒有達成既定的任務目標,時間太短了,硬灌給孩子們的那些知識和技能並沒有來得及消化,自己就要離開了,從此後天各一方,想管也管不到,感覺很遺憾。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經歷一個“特別時空”陪伴後,冷漠、孤僻、焦躁、無趣……一個個負能量的詞彙開始遠離孩子們,經歷春風、陽光、雨露般的“心靈交流”後,山村裡的孩子開始走出“留守的陰影”,自信從容地開啟了自己的人生路。

“看著那一張張活潑可愛的臉,他們好奇的眼神,我似乎融化在孩子們的世界裡。每一堂課每一個活動,他們都認真積極的地完成。”曹貴琳在自己的日誌裡寫道。

在曹貴琳眼中,羅甸縣的山水有靈性,紅水河風光無限,孩子們是最可愛的“小精靈”。在雲裡小學的孩子們眼中,志願者老師們的課程都是那麼新穎,每一天的活動都是那麼別緻,每一天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孩子們總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老師的喜愛,寫小紙條和老師說悄悄話,一個稚嫩的擁抱,一個甜美的笑容,都能讓志願者們感動。

陪伴是“最走心的公益”,能讓落寞行者心也盎然,讓常年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獲得“愛的補給”,讓他們性格變得自信、開朗、大方、有度量,讓他們眼界更開闊,思維更敏捷。

2018年暑假,再次聽說“桂馨來了”的消息時,由衷地為那些常年“囿於大山”的孩子們感到高興,短暫的陪伴之後,至少他們可以感知:人生可以有無數可能。

他能從山外來,我必可到山外去。人生的夢想已經萌芽。

來 源 | 黔南日報 羅甸縣新聞辦

作 者 | 姚元梅 肖家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