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ISS竟然也要搞国企改革?

提示:据SpaceNews网站5月18日报道,美国宇航局发表了一份有关低地球轨道空间实施商业化改革的方案,而在17日的听证会上出现的一份报告却对空间站的商业化方案提出质疑。争论的源头,正是特朗普政府对国际空间站进行私有化改革的建议。(本文共1302个字,阅读约需2分钟)


在众议院科学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当谈及国家在低地球轨道空间的未来策略时,以Bhavya Lal为代表的美国国防分析科技政策研究所认为,商业空间站在2025年不太可能实现盈利,彼时正是NASA(美国宇航局)对ISS(国际空间站)提供资金的最后一年。

美国的ISS竟然也要搞国企改革?

Bhavya Lal的研究报告模拟分析了商业空间站运营的几种模式,他们在当前运营成本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条件(比如运输成本减少50%至75%),并且也考虑到了商业空间站取得成功后,部分行业(异型光纤制造、在轨卫星制造和网红宇航员主持秀)繁荣带来的积极影响,但是最终结论就是:2025年,空间站的任何商业行为难以实现盈利。

Bhavya Lal说:“我们采访过一些风投资本家,他们普遍认为实现盈利的不稳定因素较多,不值冒险投资。”尽管如此,该研究报告还是提出了三个备选方案:其一是将NASA对ISS的资金支持延长至2028年;其二是在2025年对ISS实行部分私有化,其三是由NASA参股商业空间站。

美国的ISS竟然也要搞国企改革?

17日当天,NASA还发表了一份《关于低轨道空间商业化可行性研究》的声明,该声明计划在30天内正式提交。NASA人类探索与行动副署长Bill Gerstenmaier说:“这份报告将公开ISS商业化的细节,在经费使用上也将有明确说明。”他认为,虽然有很多人不太看好ISS的商业化,但是在最终下结论之前应该参考一下民间企业对私有化ISS提供的商业计划、市场分析和经费预算报告。

5月16日,参议院空间小组委员会的讨论结果是“反对NASA在2025年停止对空间站的资助”,而众议院成员大多持保留意见,他们坚称“要看到NASA的声明报告之后再做决定”。


短评

当前,ISS由6个国家和组织共同运转,主要由美国提供资金支持。现在,NASA每年向ISS投入约35亿美元(或由参与者共担),累计已经砸了1500亿。然而,这种略带“公益”性质的项目显然无法满足特朗普政府精打细算的执政理念。我猜想,美国政府的会议记录(如果有的话)应该是这么写的: “这空间站嘛,搞了这么多年,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基础比较扎实。我看最近新成立的太空探索项目部比较积极,可以考虑适当给他们拨点经费,鼓励年轻同志闯一闯。那个马斯克就不错,我看他自己发火箭也搞得风生水起的嘛,这空间站哪,也可以尝试在国企改制的路子上搞搞试点,时间节点嘛,就定在2025年吧。

美国的ISS竟然也要搞国企改革?

老干部特朗普

的确,从商业角度上讲,太空环境还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你能想象有朝一日,某个航天员身着MIKE宇航服,携带MV手袋在大众媒体注视下出入太空舱的巨大商业价值吗?

美国的ISS竟然也要搞国企改革?

太空旅游只是小意思

除了打广告这种相对直接的盈利模式之外,太空旅游也将成为航天产业的热点之一。然而,这些都比不上太空制造、微重力科研这等黑科技的商业前景。当然了,所有这些“疯狂举动”最早也得到2025年才可能出现,在有真东西面世之前,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站在历史的角度,任何一次看似风平浪静的改革都曾遭受过血雨腥风的冲击,每一次的改革调整都是对政府执政智慧的巨大考验。就ISS的私有化改革而言,体制内的专家不相信有人能全面接盘,无论是已经着手训练宇航员的Axiom Space,还是专注于空间站设计的Bigelow Aerospace,谁都没有胃口能全盘吞下。对于风险投资者而言,想在国际空间站这个项目上捞到好处,也许十年时间都不一定能回本!

最近,美国航天界就此事讨论的盛况堪比 “百家争鸣”,私有化ISS到底是一部民主内耗的闹剧还是一场上下一心的革命,本公众号将持续保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