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迪和他的道德迷宮

聯合國難民署統計,全球難民人數逐年增加其中土耳其境內的難民數量僅次於敘利亞本國人口,其中70%是婦女和兒童,他們散落在土耳其貧困的城鎮邊緣,從事著低端工作,薪資微薄,生活艱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土耳其作家哈坎·甘迪創作了《無止境的逃離》,一本取材於難民問題的現實主義小說。

甘迪和他的道德迷宮

作者哈坎·甘迪,2000 年,出版處女作,至今已出版十餘部作品。他向來以大膽凜冽的文風著稱文壇,敢於挑戰富有爭議、略帶禁忌的話題。這一次,他的小說《無止境的逃離》再次犯險,取材當今世界痛點—難民問題,更富創意地,從一個人販的視角去表現一個難民當事人眼中的難民問題。

甘迪和他的道德迷宮

哈坎·甘迪

土 耳 其 新 銳 小說 家、戲 劇家、地下寫作者。2000年,出 版 處 女 作 小說,至今 已出版十餘部作品。其中《無止 境 的 逃 離》(土 耳 其 名Daha,英譯名More )出版於2013年,榮膺2015年法國梅迪西斯外國作品獎。因為取材當下世界的痛點,外加卡夫卡式的獨白、大膽而暗黑的文風,本書一經出版即在本土和歐美引發熱議。很多評論家將其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爾罕·帕慕克相提並論。

甘迪和他的道德迷宮

新一代的《鐵皮鼓》

這樣的題材,這樣的作者,對於像土耳其來說意義重大,它提供了一個看待苦難、看待人性的新視角,是為平等、權益、和平的發聲。因此,這本書一出版,就引起全國轟動,一舉拿下當年的土耳其年度圖書獎,法國梅迪西斯文學獎。引入歐美后,也是持續引發話題式熱議。

《科克斯書評》評價它為新一代的《鐵皮鼓》,甚至打趣說 :這位驚豔的土耳其新生代小說家一出現,奧爾罕·帕慕克就可以讓賢了。

《無止境的逃離》以主人公加薩的成長經歷為故事主線,故事節奏快,衝擊力強。從開篇一句 :如果我父親沒殺人,我就不會出生。就緊緊抓住讀者的閱讀神經,吸引人們一讀到底。

全書通用他口述的第一人稱和視角展現難民危機下的現實一種,反思難民問題帶給人們的永久性傷害和影響,包括身體上,心理上,甚至命運走向、人生選擇上的,同時探討人性的複雜,真實且黑暗,直抵人心。書中主人公加薩冷靜剋制,甚至有些冒犯、僭越的表述,讓我們感受到了難民危機下生存的殘酷,以及生存面前生命毫無二致的卑微。讀這樣一本書,會讓人心口發堵,更多地會讓你感喟 :每一次向惡的淪落,都曾是一次朝向自我救贖的努力。

甘迪和他的道德迷宮

《無止境的逃離》

作者:【土耳其】 哈坎·甘迪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現代世界中最緊迫和最悲慘的危機

難民問題是需要一個謹慎處理的題材。因為提到它、討論它,都特別容易陷入道德綁架中。我們無法對小說中的人物做出絕對的判斷,因為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曾具有善惡兩種人性。誠如阿布扎比《國家報》所言,甘迪的小說創造了一個“道德迷宮,讓我們深刻思考現代世界中最緊迫和最悲慘的危機之一”,也讓我們看到人性裡除卻黑白之外的灰度。

這是一部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這位土耳其作家掀開了現實的遮羞布,人和時代的傷痛和生存的無奈暴露無遺。但是無論何時,這種叫人不舒服的閱讀都是有必要的,為了讓思想更深刻,讓活著更沒有恐懼。

甘迪和他的道德迷宮

孤獨天才的手稿

米開朗琪羅是公認的藝術大師,也是一位孤獨的天才。書中收錄的信件從他作為學徒開始,到年邁體衰難以握筆時止,從中我們能看到貫穿其一生的追求、掛念與憂慮。

甘迪和他的道德迷宮

米開朗琪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本書收錄了這位文藝復興巨匠的 70 幅素描、60 餘幅建築草圖、近300 百封信件及 77 首詩歌。

在橫跨半個多世紀的數百封信件匯聚成的時間之河中,我們可以看到米開朗琪羅跌宕起伏的一生和對藝術創作鍥而不捨的追求,同時也展現出了這位藝術大師不為人知的痛苦與孤獨。

甘迪和他的道德迷宮

書中還精選了米開朗琪羅 77 首造詣頗深的十四行詩,其中蘊含著他對信仰、對人生、對愛情、對藝術的深刻見解。

生性多疑的米開朗琪羅臨終時將自己的多幅素描作品付之一炬,只有 70 幅倖存。在這些珍貴手稿裡,除了這些素描之外,還包括多幅建築設計草圖、信函及詩歌手稿等各類珍貴文稿,部分為國內首度出版。

大都會博物館前編輯精選了素材並撰寫分章導讀,這些挑選出來的內容,都是最具藝術價值、最能體現米開朗琪羅人生軌跡的手稿,並對他各個時期的生活狀態和藝術成就進行了深刻有見地的總結。

甘迪和他的道德迷宮

《米開朗琪羅手稿 : 文藝復

興大師的素描、書信、詩歌及

建築設計手稿》

納羅蒂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本號同名公眾號:lofficiel-cn。

✤來源於時裝網www.lofficiel.cn,讓你的時尚高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