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理发的小故事

乡村理发的小故事

乡村理发

朱凡石

乡村理发的小故事

理发是每个人的必须要干的活。现在理发店到处都是,但还是怀念乡村赶集理发的情景。

记得小时候,早早起来,粘在父母后面,赶到露天理发的地方。远远望去,几排理发师整齐地排列着,理发的顾客坐在小板凳上。大家有声有笑,讲述着最近发生的故事,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虽说是理发,不如说大家在梳理工作生活的轶事,真有点谈古论今、东西南北中的味道。当然,顾客都是各找各的理发师,熟悉的都成了朋友。

其实,理发也是生活的享受,大树阴凉下,谈点稀奇古怪的事,当然也免不了东家长西家短。所以,当地最新的新闻往往在这里可以了解个大概。除此之外,理发师为吸引顾客,很注重服务质量和服务细节,修理完头发后,还把脖子后、脸上的毛毛刮得干干净净,有的甚至给轻轻按摩。吸吮着天地的清新的空气,津津有味地聊着天,真是一番享受。记得有几个理发师,为了吸引顾客,还会唱上几曲当地戏曲,博得众人一片喝彩。由于大家太熟了,有时,顾客没按时来理发,理发师还念叨几句,问问情况。

乡村理发的小故事

慢慢,理发店多起来,但年纪大的还是喜欢来露天场地来赶集理发,除了价格便宜,估计老人们很喜欢这种氛围。当年,我外祖父九十多了,还走上四五里路,到集市上来理发。后来,由于年龄太大,不能赶集理发。当年熟悉外祖父的理发师还经常打听。说起来,外祖父是走南闯北的人,年轻时,在东北大财主家当裁缝。后来由于抗日战争,被赶到流浪了朝鲜六七年,后来做轮船,到了青岛,过了一年多才赶回山东老家,路上的盘缠也被抢光了,是要着饭一步一步走回老家沂蒙山区 的。外祖父脾气好得很,很宽容,从记事起就没见他和别人吵过架,喝了一辈子的酒,总是很有节制,从未喝醉过,即使喝大了,也不走样,文质彬彬,从未失过态,加上又会讲过去的故事,很受理发师们的欢迎。理发师们对他的印象很深刻,都很尊重他,大家也会围拢过来,听听过去的故事。老人们简直把这里当做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当年,我儿时的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是从这里听到并印在脑海里的。

乡村理发的小故事

时光荏苒,当年的大集市理发场所已成为历史,但温馨的记忆一直抹不去。最近,参加沂蒙雷锋爱心团志愿理发服务,大家一致认为,到农村给老人免费理发最好。于是,周六的上午,和几个当地的雷锋开着车,到费县北部乡村理发。刚开始,老百姓不相信理发是免费的,但总有好奇的老人。我们保证是绝对的免费,而且没有其他附加条件,加上义工们态度诚恳,服务周到。慢慢人就多起来,而且是交口相传,大概理了几十位。慢慢大家话匣子打开了,都在感慨社会好,好人多。有的甚至把老人用三轮车拉过来理发。这时,儿时的集市理发的情景浮现在面前。我是很享受这种大家说说笑笑、怡然自乐的氛围,因为大家都发自内心的真诚,都在讲述自己遇到的好听的故事,一片其乐融融的情景。

理发是小事,但却有情趣、有快乐、有收获。

乡村理发的小故事

乡村理发的小故事

乡村理发的小故事

乡村理发的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