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攻堅克難 桂林城市「向美而生」

城市管理攻堅克難 桂林城市“向美而生”

近年來,我市以創城為抓手,開展了一場城市建設管理攻堅戰,城市面貌大變樣。記者何平江 攝

去年從婦聯抽調來“金點子”辦公室的陳梅媛和同事們不曾想到,一年時間裡,這個臨時組建的部門成為了常設機構,他們手中接轉關於涉及城市管理等內容的7300多件市民投訴,截至目前有6000件已得到有效解決。

一年前推向深入的創城攻堅戰,讓疊彩區北門街道辦任專職副書記的喻孝程每天奔波在外,如今這場長跑仍在繼續,喻孝程日夜兼程,曬黑的膚色還沒來得及“養白”就又被陽光塗上一層黝黑。

最近一年,站內設備進入報廢期的甲山生活垃圾轉運站司機曾煒每天還是滿負荷運轉,每日接收生活垃圾激增約140噸,不同的是,最近大家得到了年底即將完成設備升級改造的好消息,即使全年無休,因為有了新盼頭,他們繼續鼓足幹勁迎難而上。

他們都是桂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全情”參與者。近年來,我市以創城為抓手,開展了一場城市建設管理攻堅戰,尤其是2017年,桂林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勇氣參與到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中,全市上下一心抓創建,在廣大黨員幹部中錘鍊的寶貴的“創城精神”,成為桂林城市向美而生的不竭動力,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不僅是一張高含金量城市名片的爭取之路,更是一座城市實現精細管理的思考之路、探尋之路和創新發展之路。在走訪中,我們看到,快馬加鞭、酣暢淋漓的文明創建活動正激發出桂林城市管理創新突破的活力,更提振了桂林人、桂林城的精神氣質。

攻堅克難不言苦 城市管理向深廣、長效邁進

進入6月,時而大雨滂沱、時而烈日高照,嚴酷極端的天氣,讓每天在外巡查“糾錯”勸導的秀峰區城管大隊網絡二中隊中隊長付秀娟不好過。每天在外巡查疲憊而歸的她回到大隊,見到城管新人,總帶著笑意鼓勵幾句話。今年初,秀峰區對外公開招聘城管隊員50人,最後只招聘到13人。此外,由於工作壓力日益加大、收入低等多種原因,一些同事計劃離開。這給從事了近20年城管工作的付秀娟心頭潑了一盆冷水。事實上,城市管理工作要求越來越高,而沒人幹、招不來的現實又讓當前城市管理面臨考驗。

“一絲不苟、毫釐不差地聚焦在如何補齊城市管理短板的系列問題上。”在全市創城工作會議上,一聲令下,城市管理抓落實繼續加壓,可謂“萬箭齊發”。城市管理要向長效化轉變,壓力隨之而來。

這在甲山垃圾轉運站表現得非常直觀。7月中旬,記者來到轉運站,儘管每天多次消毒沖洗,但垃圾酸腐的味道還是撲鼻而來,由於設備嚴重老化,一車垃圾壓裝從原來的12分鐘拖延到了20分鐘。該站站長曾廣明介紹,去年一年轉運垃圾37萬噸,而今年上半年就已經轉運了21萬多噸。“生怕機器有一點故障,工作就要被耽誤。”這個已經運轉了11年的垃圾轉運站接收桂林除臨桂外五城區的生活垃圾,垃圾經過壓縮裝入集裝箱,運送到山口垃圾填埋場。

因為垃圾量逐年增加,轉運站多年滿負荷運轉。2009年運輸量為500多噸,2013年已經突破800噸每天設計容量,達到上千噸,近幾年更是三臺機組同時開機,司機人數從13人增加到24人,每日運輸次數從3趟增加到5趟,常年沒有休假。

記者從市城管委獲悉,今年4月,數字化城管信息採集公司對市區範圍內開展了為期一週的“陳年垃圾普查”工作,重點對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鐵路沿線等積存已久無人處理的垃圾問題進行集中普查,共採集陳年垃圾案卷712件。截至當月底,各城區就已處置陳年垃圾案卷597件。

車輛、設備嚴重老化,作業環境相對惡劣,讓曾廣明一度很是頭痛。所幸,提及多年的設備改造升級工程在採訪時已經招標開標,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就將完成改造升級,多年“老牛拉慢車”的狀況終於有望改變。

創城工作的深入帶來了新變化新氣象,也激發了不少新認識新思路。“你們城管真是不容易,我今後還是自己找個店面算了。”7月的一天,一佔道經營被處罰者從最初的不耐煩到發自心底感慨,這樣一句稀鬆平常的話,讓輾轉於車流人群中忙於說理勸導的付秀娟心裡湧出一陣溫熱。“這樣,工作才算終於做到位了。”付秀娟說,這兩年來,為了創新城市管理,杜絕以前喊一喊、趕一趕的治標不治本的工作狀況,他們想過很多辦法避免城市管理中的貓鼠關係,儘量避免以罰代管,讓一些違章者接受站崗等處罰,參與城市管理,進行換位思考“越來越多的市民支持城管工作了,創城路上不是被推著走,而是並肩一起走了。”付秀娟坦言工作中這一突出變化,讓她和隊員們覺得工作的成就感不斷放大。

思維“提標” 城市管理難題正在破解

“創城既是對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一次大檢閱,也是對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工作作風和落實能力的一次大考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這樣評價創城效應。

今年1月,歷時兩年制定完成的《桂林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兩天之後,我市召開完善城市長效管理工作機制會議。為遏制反彈,這已經不是首次專門召開會議。城市管理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2018年,桂林對標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站在了新起點上。

在走訪中,黨員幹部們都有這樣的共識,桂林城市管理水平就是在一次次創城對標中拾級而上的。在他們看來,從單純的潔齊美到“長效”治理,成為當下創城和城市管理升級過程中繞不過的核心命題。據瞭解,為推動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統籌和效率提升,一個名為“城市工作管理群”的群已經活躍了兩年時間。群裡麵包括市領導、城區主要負責人、城市管理工作的骨幹等,從最初組建的160餘人已經壯大到了300餘人,一天就有幾百條關於城市管理的動態消息,工作推進隨時通報。但時有復發的老癥結的“七寸”在哪裡,成為各有關部門負責人思考的當務之急。

“加強城市長效管理工作,需要的是思維提標。”市城管委主任餘捷說,要滿足快速增長的城市管理需求,就必須從簡單粗放到精細智慧,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城市管理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如基礎薄弱、體制不順、管理粗放等等。

對此,直面根本矛盾,順應城市管理規律,桂林對城市管理進行了深度改革。2016年以來,以推進創城工作為契機,桂林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多項進展:重新確立機制,出臺了《桂林市城市管理考評績效考評辦法》,推進數字化城管精細化管理……城市管理各項工作在不斷創新、勇於破題中,實現了科學、長效的管理機制體制。

對於這樣的改革破題,北門街道辦副書記喻孝程最深有體會。2016年喻孝程從疊彩區食藥部門借調到北門街道辦,專門負責推動城市管理工作,就在這一年,桂林城市管理從抓績效考評開始,步入提標管理“元年”。兩年多時間裡,伴隨著市容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條文的出臺實行,工作要求不斷推向新的高度,隨之而來的是管理思維的“提標”。這是喻孝程抓街道城市管理工作最深刻的體會——— 責任逐層壓實,不是表面效果,要的是觸及根本,是常態化。

6月,2018年疊彩區創城工作方案再次印發到他手上後,儘管了熟於心,他還是仔細研讀並進一步進行了分解,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從主次幹道、集貿市場、學校、社區小區等城市部件的細節著眼,從基礎設施到理念引領,細化到所轄的十個社區。“每個社區執行力不一樣,必須要下社區督導協調,才能確保逐一落實到位。”這是喻孝程的經驗之談,每天,喻孝程幾乎很少留在辦公室,而是輾轉於各社區抓細節落實。

在工作開展中,也不乏有這樣的聲音,創城迎檢結束了,該歇一歇了,而不少“歇業”多時的小攤小販也尋思著“也該輪到我們出來擺擺攤了”……喻孝程說,現在上下都有一個共識,一篙鬆勁退千尋,那種“運動式思維”的管理正在被淘汰。

城市管理攻堅克難 桂林城市“向美而生”

圖為暢通無阻的灕江橋。記者唐侃 攝

全城共治 做大文明增量 城市加速蛻變

7月18日9點多,白花花的烈日下,羅太平和隊員們的汗珠子涔涔地流了下來。面對幾個流動賣菜的“熟人”攤販,還有一些超門檻經營的店鋪,羅太平苦口婆心、反覆勸導,卻還是故態復萌。當天,他們對屢教不改的攤點有關物品進行了暫扣。

去年8月,伴隨著創城的深入,金點子活動中為市民重點關注的鐵西片區,無疑是一塊“燙手山芋”。然而短短兩週時間,多部門聯合執法,十幾年來失序難管的鐵西片區,在完成大規模拆違治理後“煥然一新”。為鞏固這一治理成果,象山區城管部門專門成立20人的鐵西中隊,羅太平和隊員們分兩班實行從早七點半到晚十點半13個小時的常態化巡查。尤其在早晚上班高峰以及夜晚幾個重點時間段進行重點巡邏。即使如此,鐵西片區佔道經營、超門檻經營現象仍時有發生。但羅太平知道,每天“從零開始”的困境是城管執法必須直面的挑戰。

而令羅太平欣慰的是,“去年鐵西大規模整治後,很多居民對我們執法是理解支持的,而且鐵西片區管理多元共治也逐步走入正軌。”羅太平說,上週,他參加了南門街道辦組織的多部門會議,為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優化城市管理,大家圍繞鐵西片區常態、長效管理出謀劃策,竹林、新竹、東安三個社區等責任單位進一步參與到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來。來自市民、街道辦各方力量的參與,讓羅太平覺得工作開展將會有新進展、新突破,說到這裡,他緊蹙的眉頭舒展開來。

“創建文明城,為民辦實事”金點子活動作為市委書記趙樂秦量身打造的活動載體,打開了城市管理全民共治的全新局面,成為桂林城市管理改革創新推進過程中的一個“發動機”。件件有回應,讓惠民利民擲地有聲,讓“我要創城”的主人翁精神深入人心。

現如今,金點子辦公室的工作仍在繼續,工作人員陳梅媛仍按照之前養成的習慣每天7點多就到辦公室上班,接訪、收發處理籤。陳梅媛深刻地感受到,城市管理往深處改,向實處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價值追求。

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的政民互動取代了此前的硬性灌輸,政府等職能部門集中精力打攻堅戰成為了群眾樂於參與的持久戰。

據瞭解,為確保市民的“金點子”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不少責任單位堅持問題導向,建立了工作臺賬銷號、限時辦結、辦理情況督查以及晚通報、早催辦等系列制度,這些制度如今已經大面積應用到各級各部門城市管理等工作當中。在金點子的啟發之下,各有關部門還自我加碼,從一線的環衛工人、學校、公安民警、志願者,到普通市民以及出租車司機等窗口單位從業人員,大家都主動投入城市管理工作中,城市文明的增量不斷做大。以釘釘子的韌勁幹事,以講奉獻的情操幹事,正成為桂林人共同的精神風貌。

(記者桂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