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百姓镇|《老城故事2——城门守护神》

城门守护神

林文峰

老城是古镇人最早的庇护所,也是古镇人最安全的庇护所。明代一朝二百多年间,有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古镇的战斗有数十次,与悲催的新城相比,老城很幸运,除了明清交替之际与清兵的一战被攻破外,史志中没有记载过第二回被破城的记录。老城高厚的城墙将土匪贼寇们御之城外,驻扎在老城里的武平所官兵除了骁勇,还供了四座大神在老城四个城门的内侧,以护佑老城。

遇见百姓镇|《老城故事2——城门守护神》

老城的东门叫迎恩门,如今依然还在,像个沧桑的老人在不停的低声唠叨古镇的历史。迎恩门是老城,不,是古镇里仅剩的一座城门。常听到古镇人说起那段拆城墙(门)的历史,带着指责的口气、惋惜的口气、无奈的口气。我只能安慰他们说:只要迎恩门还在,古镇的芳华就不会被遗忘;只要迎恩门还在,古镇就还是一座城的模样。今个不说拆城墙(门)这样的大事,大事说不好会被人笑话,毕竟俺不是史官。今个胡说下道听到的基本上被古镇人淡忘只有个别老人还记得的城门守护神。

遇见百姓镇|《老城故事2——城门守护神》

老城东门坊,迎恩门内侧,曾有一座晏公庙。晏公庙里供奉着一尊若不深究会认错的晏公元帅神像。我没有问到晏公庙拆于何时,也一直没有寻觅到晏公庙的遗迹,至于晏公元帅的神像也只能是想象一番了。老人说:东门的庙叫晏平公王庙,庙里供奉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晏子。我到听后,觉得老人记错了。晏子在历史上很有名,但从来没有被作为一尊神出现过,在古镇里不可能有例外。晏平公王,大概是老人把这庙与东平公王庙混搭了。为何我说这庙叫晏公庙,里面供奉着晏公元帅?先说晏公是何许人:元代有个晏姓书生,去赶考的路上乘舟不小心失足掉水里淹死了,化作厉鬼在海上江河兴风作浪,后被水神妈祖娘娘给收拾并感化了,成为妈祖娘娘部下总管,从此进入三教九流的神系列。再说晏公遇上了第二个贵人:据说朱元璋曾有次在南京城外的长江上行船,遇到大风浪,就在生命临危之际,有个天神突然出现救了他,朱皇帝问身边人救他的神是谁,侍从说是水神晏公,为了感谢救命之恩,朱皇帝册封晏公为“神霄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帅”,命天下建庙祀之。恰逢此时,武平所城开筑,城门需要神仙来守护,迎恩门内建晏公庙成了奉旨行事。

遇见百姓镇|《老城故事2——城门守护神》

无独有偶,晏公庙的故事剧本除了在东门坊有,还出现在了西门坊。老城的西门叫平定门,取名平定,有着所城官兵剿匪成功后的得意之喜。平定门在那段拆城墙(门)的运动中已夷为平地,剩一条路通往西门外,两侧都被民房掩盖。唯有城门石匾依然还在,现保存在县博物馆内,石匾上除了“平定门”三个大字外,还有几行小字,告诉后人平定门建于洪武二十四年,后在崇祯、康熙年间二次重修。平定门内侧有一座很是老态的房子,墙被不同大小的砖修修补补,但红紫石砌成的门框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像是历史上的大户人家。可有人告诉我,这房子原来叫赖公庙,庙里供奉着赖公元帅,几十年前分地分屋时这庙分给了私人,所以现在不是一座庙了。“赖公庙”的大门锁着,我没能进去也没有打扰,我想,既然已成民房,赖公元帅的神像应也不会在里面。赖公的原型是南宋初年的风水大师赖布衣,原名赖文俊,当过官,还被封为国师,后与秦桧不和辞官改名布衣,祁山得道,看风水是主业,也替百姓袪灾除难,名声很大,在民间,特别是其出生地赣南地区及靠近赣南的闽西、粤东的群众奉其为仙人。又是明代,朱皇帝爱学姜子牙,封完晏公,封赖公,叫什么“显应赖公侯王”,同是元帅级别。如今赣州、梅州一带也有赖公庙。

遇见百姓镇|《老城故事2——城门守护神》

与赖公的事迹相比,我更钟情一位老太太的虔诚。有人跟我说:“老城有位早年从梅州嫁过来的老太太,有次身体不适,吃药不见好,后梦见赖公元帅(其老家也有赖公庙),得赖公元帅相医病好了。她知道老城也有赖公庙,但已成民房,菩萨也不在,就出钱从梅州请了一尊赖公神像回老城,并与原赖公庙的房东沟通希望这房子卖给她用于供奉赖公神像,只可惜此事没谈拢。后来老太太就把赖公神像寄放在老城南门外的南山寺里,每年的七月初七,为赖公元帅举行庙会。”我走访南山寺时,果真见到了赖公元帅神像,也确认了真有其人其事。虽不认识这位老太太,但她的故事很动人,祝愿她在赖公元帅的保佑下,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遇见百姓镇|《老城故事2——城门守护神》

晏公、赖公在中国的神仙谱中不算什么大神,却是民间信俗多样化的呈现。正如有人曾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何拜了太上老君,还要拜土地公公?答:太上老君是大神,求他保佑的人太多了,忙不过来,有些小事求土地公公这样的小神帮忙就可以了。晏公、赖公虽是小神,却也是天上的元帅下凡,镇守老城的东西两门,绰绰有余。与东西两门的守护神相比,南北两门守护神的名声则要大许多。

遇见百姓镇|《老城故事2——城门守护神》

武平所城是一座军事重镇,怎能少得了武圣人关老爷呢?老城南门叫永安门,取名永安,美好的寓意不必多说。永安门连着片月城,它与平定门一样,成了历史名词。当我以为我在永安门故址周边会一无所获时,有人告诉我一个藏着的秘密。他带着我比划着城门原来的位置,后指着一间很破旧的用老城砖封起来的民房说,这原来是关帝庙,有菩萨,后破四旧,菩萨没了,庙的产权也分给了他,因为庙只有三面墙,后大拆城墙时,就用城墙砖把正面封了起来。认真看看还真是这么回事,我有幸走进了那间民房,里面很清楚,就是一个大厅,跟有些祠堂的正厅很相似,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它曾经的名字叫关帝庙。房东还指着屋顶的中梁说那梁上还写了字。我细看,那字的大概意思是道光年间重修什么的。虽不见关老爷,但不虚寻觅。

遇见百姓镇|《老城故事2——城门守护神》

南门还藏着关老爷的小庙,可北门我就真的没有找到任何值得徘徊的遗址了。老城的北门叫常乐门,与永安这个名字一样,期望值特别高。北门内侧曾也有一座小庙,供奉着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又叫玄武大帝,北方之神,天廷的北大门就有其镇守,其他有震慑力的别名还有一大堆。北门,比较官方的名字,往往都叫玄武门。武平所城的官兵们虽想常乐,也不敢忘了规矩,于是把真武大帝门内一供,心安理得,不常乐也没有道理了。北门的城门与真武庙都已无迹可寻,唯见北门外的公路上车来车往,以及公路边有一段长满杂草貌似城墙的高坎。而我,也是个相信缘分的人,也许有一天有人忽然告诉我:看,那间房子就是原来的真武庙。

遇见百姓镇|《老城故事2——城门守护神》

呜呼,老城的城门虽然只剩一座了,但四个城门守护神的故事还在。时间可以把很多故事冲淡,甚至遗忘,但愿晏公、赖公两位元帅被古镇人铭记,自然,也不忘关帝、真武两位大神。毕竟,他们守护老城已有600多年的时间了。我想他们也还会继续守护、庇护古镇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